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葱属植物病毒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危害生产,如果要有效控制病害,首先需要明确病毒的种类及它们的分子生物学特征。Dijk根据寄主范围和血清学的差异,将全世界5700份葱属植物上发生的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成员区分为4个不同的种:韭葱黄条病毒(Leek yellowstripevirus,LYSV)、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dwarf virus,OYDV)、胡葱黄条病毒(Shallotyellow stripe virus,SYSV)和大葱黄条病毒(Welsh onion yellowstripe virus,WoYSV)[1]。它们的寄主通常局限于一种或几种葱属植物,其中LYSV主要寄主为大蒜(garlic)、韭葱(le…  相似文献   
142.
郭翔  王明田  张国芝 《生态学杂志》2017,28(12):3994-4000
四川盆地冬繁区是常年受小麦条锈病危害最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利用盆地冬繁区代表站点1999—2016年的气象资料和条锈病资料,根据发病面积比将小麦锈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划分为5个等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气象因子,并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及距平百分率、相对湿度及距平百分率、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多种气象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距平百分率起主导作用.历史回代检验中,区(县)级样本准确率64%,市级样本准确率89%.对2017年盆地冬繁区小麦锈病发生气象等级进行预报,预测结果完全正确的样本占总样本量的62.8%;误差1个等级的样本占27.9%,误差2个或2个以上等级的样本仅占9.3%,预测效果较好,能达到从气象角度对小麦锈病发生进行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3.
普通小麦Qz180中一个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Qz180具有良好的抗条锈病特性,经基因推导发现其含有一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基因,暂定名为YrQz.用Qz180与感病材料铭贤169和WL1分别杂交构建了两个F2群体,用条中30号条锈菌小种对这两个群体进行的抗性测验表明,YrQz为显性单基因遗传.通过SSR和AFLP结合BSA的方法对这个基因进行了分子作图,结果鉴定出与YrQz连锁的2个SSR标记和2个AFLP标记.根据SSR标记的染色体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2B染色体的长臂上,位于两个SSR位点Xgwm388和Xgwm526之间;两个AFLP标记P35M48(452)和P36M61(163)分别位于该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4 cM和4.1cM.  相似文献   
144.
稻鸭共作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稻作区严重发生的病毒病害.作为稻作生产生态实践模式之一的稻鸭共作技术对稻田病虫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4~200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东台试验场进行了田间实验,共设计了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稻作区(不养鸭、施药)、稻鸭共作区(养鸭、不施药)和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区(秧田覆盖防虫网、栽后稻田养鸭、不施药)和对照区(不养鸭、不施药).结果表明:稻鸭共作以及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处理对灰飞虱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因此也显著降低了两处理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稻鸭共作处理对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效为79.44﹪,略高于常规稻作78.82﹪的防效,而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处理对稻田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超过94.01﹪.总之,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知,稻鸭共作尤其是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稻鸭共作处理为防治条纹叶枯病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生态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45.
为了解不同来源大麦对条纹病的抗性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三明治法"通过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抗性评价,并通过31对SSR标记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后共鉴定出4份免疫、6份高抗、33份抗病、43份感病和5份高感大麦材料;31对SSR标记共检测出等位基因238个,平均每对标记可检测到7.677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的变幅为2~19;主基因频率变化范围为0.236~0.951,平均值为0.394;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0.094~0.871,平均值为0.667;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91~0.860,平均值为0.613;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3~1.000,平均值为0.522;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3水平上可将参试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各大类分别包含86份、2份和3份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供试大麦材料分为3个亚群,每个亚群分别包含47份、33份和11份材料,且在91份材料中,Q>0.6的材料占总数的97.80%。本研究经抗病鉴定及分子标记结果综合分析,可为挑选抗病亲本辅助抗大麦条纹病优良品种的选...  相似文献   
146.
提纯的水稻条纹病毒(云南宜良分离物)在电镜下的形态为多型性,但主要是宽8-10 nm,长80-250的分枝丝状体,有些为直径3 nm或8 nm的开环环状体,有些为13 nm宽,130-190 nm长的丝状体,但其基本结构应是直径3 nm、长度不等的丝状体.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vRNA4编码的病害特异蛋白(SP)分子量为19.9 kDa,而vcRNA3编码的外壳蛋白(CP)约为33.6 kDa.在非变性条件下,RSV的4条ssRNAs大小分别为3.0×106(ssRNA1)、1.2×106(ssRNA2)、0.9×106(ssRNA3)和0.8×106 Da(ssRNA4),有时出现一条大小为0.58×106 Da的单链RNA(ssRNA5);而4条dsRNAs的分子量分别为4.9×106(dsRNA1)、2.8×106(dsRNA2)、2.0×106(dsRNA3)和1.7×106 Da(dsRNA4).利用制备电泳分离提纯的外壳蛋白免疫家兔,得到了高特异性的抗血清.A蛋白夹心ELISA检测结果表明,RSV-CP与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GSV)CP抗血清有微弱的反应,但与RSV、RGSV的SP抗血清没有反应,而RSV-CP抗血清与RSV-SP及RGSV的SP、CP都无血清学关系,这个结果表明RGSV与RSV之间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AGO蛋白是RNA诱导沉默复合体的核心分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索青稞AGO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病原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抗条纹病青稞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Z1141’为材料,利用条纹病原菌侵染两品种,从感病前后的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一个差异表达基因,克隆验证了该基因为HvtAGO...  相似文献   
150.
测定了来源于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年流行区的辽宁盘锦 (PJ)、云南昆明 (KM)、云南宜良 (YL)及病害暴发区的江苏洪泽 (HZ)的水稻条纹病毒 (RSV) 4个分离物RNA3全长序列 ,其长度分别为 2 480bp、2 5 0 9bp、2 489bp和 2 497bp。与已报道的RSV云南Y、日本T和M分离物RNA3序列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 ,这 7个分离物可分为两组 ,其中 ,KM、YL分离物为一组 ,PJ、HZ、Y、T和M分离物为另一组。组与组之间 ,RNA3的毒义链 (vRNA3)及RNA3的毒义互补链 (vcRNA3)上的ORF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7%~ 98%和 93%~ 94% ,但在氨基酸水平上则没有明显差异。结合上述RSV分离物RNA4的核苷酸全序列比较结果 ,推测认为RSV自然种群中存在两个与地理因素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亚群 ,Y分离物不同片段具有不同来源可能是由重配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