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袁颖红  李辉信  黄欠如  胡锋  潘根兴 《生态学报》2004,24(12):2961-2966
在田间定位试验区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表层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在各级微团聚体中分布和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性水稻土中 0 .0 2~ 0 .0 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 ,达 4 0 % ;其次是 0 .0 0 2~ 0 .0 2 mm和 0 .0 5~0 .1mm的微团聚体 ;>0 .2 mm微团聚体占的比例最小。长期施用无机肥 (NPK)、有机肥 (猪粪 紫云英绿肥 ) (OM)、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 (NPKM) ,能显著增加 0 .0 0 2~ 0 .0 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而降低 <0 .0 0 2 m m微团聚体的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 .0 0 2~ 0 .0 2 mm微团聚体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与 <0 .0 0 2 mm微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 :>0 .2 mm,0 .1~ 0 .2 mm,<0 .0 0 2 m m,0 .0 5~ 0 .1m m,0 .0 0 2~ 0 .0 2 mm,0 .0 2~ 0 .0 5 m m。 OM、NPKM处理能显著增加 >0 .0 0 2 mm各级微团聚体有机碳的赋存量 ,新增加的有机碳主要向微团聚体 0 .1~ 0 .0 5 m m,0 .0 5~ 0 .0 2 mm和 0 .0 2~ 0 .0 0 2 mm富集 ,它们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 3种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碳赋存效果高低顺序为 :NPKM>OM>NPK。  相似文献   
142.
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的物理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东部、中部和西北部8个水稻主产县采集了24个不同生产力水稻土样品,测定了土壤物理性质和黏土矿物组成参数,包括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标准化质量直径、团聚体破坏率、田间持水量、有机碳、有机胶结物质、无机胶结物质和黏土矿物等指标,以研究湖南省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水稻土(>14000 kg·hm-2)的容重小于1.2 g·cm-3,总孔隙度大于50%,通气孔隙度多数大于4%,0.5~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多数在20%以上.高产水稻土与中产水稻土(10000~13500 kg·hm-2)之间的多数物理性质无显著差异,但与低产水稻土(<10000 kg·hm-2)的差异显著,说明中产水稻土只要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高产水稻土;而低产水稻土的物理性质较差,应重视这类水稻土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3.
水稻土中铁还原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慧娟  彭静静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705-2710
微生物介导的异化Fe(III) 还原是非硫厌氧环境中Fe(III) 还原生成Fe(II) 的主要途径,然而相关的铁还原菌还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在水稻土中.本文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以乙酸和氢气作为电子供体,水铁矿和针铁矿作为电子受体,通过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水稻土中铁还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以乙酸或氢气为电子供体,水铁矿或针铁矿为电子受体,地杆菌(Geobacter)和梭菌(Clostridiales)是富集到的主要微生物群落;乙酸为电子供体时,富集到的主要微生物群落还包括红环菌(Rhodocyclaceae);因此,除地杆菌外,梭菌和红环菌很可能也是水稻土中重要的铁还原菌.  相似文献   
144.
Losses of fertilizer-derived N from transplanted rice after heading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akahashi  Shigeru  Yagi  Asako 《Plant and Soil》2002,242(2):245-250
Microplot field experiments with 15N-labeled (NH4)2SO4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the percentage of fertilizer 15N recovery (%FNR) of transplanted rice (Oryza sativa L.) with basal (4 g m–2) and topdress (3 g m–2) applications for two years. In 1999, %FNR from the basal 15N application decreased by 6% (0.23 g N m–2)from heading + 2 d to maturity, and %FNR from the topdress 15N application decreased by 11% (0.32 g N m–2)from heading – 4 d to maturity. In 2000, %FNR from the topdress 15N application decreased by 9% (0.26 g N m–2) from heading – 1 d to maturity,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ecline in %FNR from the basal 15N application after heading. A decrease in %FNR occurred even when total N of rice plants showed no decrease after heading. Nitrogen harvest index of fertilizer 15N with the topdress 15N applic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with the basal 15N application in 1999, whereas N harvest index of fertilizer 15N with the topdress 15N applic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the basal 15N application in 2000. N harvest index of fertilizer 15N, that indicat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15N remobilized to panicles after heading, was substantially responsible for changes in %FNR from the basal and topdress 15N applications after heading.  相似文献   
145.
刘雨芳  古德祥  张古忍  陈东  温瑞贞 《生态学报》2002,22(10):1699-170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研究了稻田19种常见捕食性天敌对中性昆虫摇蚊的捕食作用。用摇蚊作抗原免疫雄性大白兔获得抗血清,用中和法、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及交叉反应对所制备的抗血清作特异性检测,抗体反应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对摇蚊抗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测定了19种捕食者捕食摇蚊的临界吸收值。在检测的19种捕食者中,有13种捕食了摇蚊,占被检测捕食者种数的67.89%。ELISA阳性反应率最高的是在早稻前期采集的褶管巢蛛,阳性率高达50%,其次是晚稻中期采集的拟水狼蛛,其阳性率为40%。ELISA方法敏感,能快速检测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作用及确定节肢类捕食者如蜘蛛对水稻害早控制作用大小,作为一种有效实验工具,可有助于发展水稻害虫综合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46.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通过长达16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淹水种稻引起0-20cm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的显著下降,而在20-40cm和40-75cm土层相对累积。不同稻作制比较,0-20cm土层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以稻稻泡显著高于稻稻绿和稻稻油处理,而20-40cm和40-75cm土层3种锰形态的含量各稻作制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实行水旱轮作的稻稻绿与稻稻油两种稻作制耕层土壤锰的淋溶损失比持续淹水的稻稻泡制更为严重。相对而言,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和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锰分布的影响要小于稻作制,总的趋势为:土壤剖面中锰的空间分异程度以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单施化肥;低水位>高水位。从土壤中锰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水旱轮作(尤其是在低水位和有机无机配合的条件下)比长期淹水更有利于土壤锰氧化还原引起的深层淋溶与淀积,加速了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7.
半裸镰刀菌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病原菌。报道了该病原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症状及发病规律 ,温度、pH、12种药物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使用克霉灵、甲醛、硫酸铜、有机酸等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8.
水稻抗寒剂的效应及其施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KNO3(5g/L)和Na2HPO4(2g/L)及KH2PO3(2g/L)组合成抗寒剂(I),混合比为1:1:1处理水稻种子和喷施幼苗能减轻早春寒害对幼苗的损伤;在寒露风来临之际,用KH2PO4(10g/L),Na2HPO4(2.5g/L)和尿素(10g/L)组成的抗寒剂(II)混合比为1:1:1喷施稻叶面能提高植株的抗冷性,促进颖花开裂,增加受精率和结实率,可以减轻寒露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二化螟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笼罩诱捕器和筒形诱捕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除目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水盆诱捕器 ,本文还介绍了两种诱捕器———笼罩诱捕器和筒形诱捕器。 3种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较研究表明 :( 1 )笼罩诱捕器中使用铁纱所制的诱笼的诱蛾量较多 ,同时其锥体的锥角以 60°左右为宜 ;( 2 )筒形诱捕器的诱蛾量略高出笼罩诱捕器 ;( 3) 3种诱捕器中 ,水盆诱捕器的诱蛾效果较好 ,筒形诱捕器次之 ,而笼罩诱捕器较差。  相似文献   
150.
稻草覆盖对冬闲稻田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稻草覆盖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探讨了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生态系统冬闲期稻草覆盖对CO2通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冬闲稻田的CO2通量:一是稻草覆盖对土壤温度有正效应,使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量显著增加,试验期间覆盖处理平均净排放1.99 g CO2·m-2·d-1,而对照处理平均净吸收2.68 g CO2·m-2·d-1,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二是稻草覆盖使田间杂草的生物量及其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显著减少, 导致覆盖处理白天CO2排放量提高.稻草覆盖处理土壤表层(0~15 cm)相对含水量比无覆盖处理提高了9%以上,但未对CO2通量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