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9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30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Despite its value as a crop and potential utility as an experimental system,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genetic aspects of inheritance or physiology in the cultivated strawberry (Fragaria xananassa). This lack of information exists at a time when biotechnology may offer important remedies to address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that growers face.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genome structure will hasten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unveil clues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unique, octoploid genome. Definition of gene function will guide the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resources for research use and possibly toward cultivar development. This review seeks to compile and present the current knowledge state of the molecular-genetic basis of cultivated strawberry genomic form and function. Ongoing studies promise to expand the use of genomic tools and appropriate model systems to rapidly discern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for traits of interest to agriculture, such as thos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ripening, and volatile production. Together these studies bring new molecular tools to dissect complex traits, implement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addres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questions in the cultivated strawberry, the Fragaria genus, and the Rosaceae family.  相似文献   
92.
The ectomycorrhizal fungus Cenococcum geophilum was grown in low-iron medium and the excreted siderophores were extracted, purified and analyzed by HPLC. The principal hydroxamate siderophore produced, was identified as ferricrocin as confirmed by analytical HPLC, FAB-mass spectrometry and 1H- and 13C-NMR spectra. Although the occurrence of ferricrocin has been shown earlier to occur in the ericoid mycorrhizal fungi,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ferricrocin in a true ectomycorrhizal fungus which is taxonomically related to the ascomycetes.  相似文献   
93.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营养(NH4^+/NO3^-分别为0/100、50/50和100/0)对小麦光合作用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铵营养较单—NO3-营养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可溶性糖含量,叶、根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而对谷铵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小.与单—NO3-营养相比。增氨营养下叶片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的提高相关。而维持较高的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比例有利于氮同化和生长.因此,增铵营养下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维持较高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蛋白质比例。从而促进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孕期低氧应激对子代雄性大鼠的繁殖行为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将配对获得的怀孕第14天的母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3300m模拟高原低氧应激组和5000m模拟高原低氧应激组,实验组母鼠放入低氧舱中进行持续7天的模拟低氧应激处理,对照组在实验条件下常规饲养。结果:孕期经低氧应激子代雄性性成熟个体具有与雌性个体交配的能力,但是行为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应激组个体肛阴距变短,血浆睾酮水平下降而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而3组动物睾酮、附睾以及肾上腺指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出生前受到低氧应激对子代雄性个体的性行为能力产生持久的抑制影响。  相似文献   
95.
96.
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昆虫,本文研究了环境温度(20℃、23℃、26℃、29℃、32℃)及菌糠含水量(35%、45%、55%、65%)对双叉犀金龟成虫寿命及子代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叉犀金龟雌雄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缩短,20℃~26℃下雌虫寿命在55~62 d之间,显著长于29℃~32℃处理;20℃~23℃下的雄虫寿命在33~48 d之间,显著长于26℃~32℃处理;环境温度及菌糠含水量均对双叉犀金龟成虫子代数量有显著影响,26℃时,4个菌糠含水量处理的平均子代数量为31.42 头/雌,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菌糠含水量55%~65%时,5个温度处理的平均子代数量为18.83~19.12 头/雌,显著高于其它菌糠含水量处理,其中以温度26℃、菌糠含水量55%处理的双叉犀金龟子代数量最高,达45.42 头/雌。各温度下双叉犀金龟繁殖子代数量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温度下产卵繁殖的高峰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在26℃时,双叉犀金龟各时间段子代数量均高于其它温度,在35~45 d时,达到产卵高峰期(12.33 头/雌),综合各指标,建议利用菌糠饲养双叉犀金龟时,其成虫最佳环境条件为26℃,菌糠含水量55%。  相似文献   
97.
氨基酸肥效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以植物肥效试验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氨基酸在单一和混合状态下的肥效作用,证明混合氨基酸的肥效大于单个氨基酸的作用,也大于等氮量的无机氮肥。还发现某些氨基酸对植物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在植物营养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了无机营养对春小麦一些抗旱适应性的影响,主要包括:渗透调节的大小和变化过程、可溶性糖的积累、脯氨酸的积累、叶片导度的变化、离体叶片的失水速率、叶面积和耗水量的变化、根系生长和根/植冠值,并且分析了各个处理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变异。认为,在干旱条件下,无机营养对于春小麦不同器官、不同生理功能,并不都具有一致的作用。有的利于提高植株的抗旱性,有的可以改变一些适应性产生的时间和发展过程,有的则不利于植株的抗旱性。通过综合分析,提出旱地施肥使作物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营养元素满足了作物生长所需,促进了根系发育,利于吸收水分、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理功能,但对作物自身的耐旱性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EN)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EN治疗,治疗组在EN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1.5 g/次,3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白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PAB、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有所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b、Alb、TP、CD3~+、CD4~+、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6±1.2)d]、ICU住院时间[(11.3±4.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水化后鼻饲管注入,1.5 g/次,3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血清TP、TF水平和MAM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TF水平和MAMC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不仅可显著减缓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