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美洲大蠊Per a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原肌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我国南方地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852 bp的全长编码片段,经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与NCBI公布的Per a7有3个核苷酸发生改变。将目的片段克隆到pET24a(+)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 Star获得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3 kD。利用蟑螂过敏性患者血清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出现明显的识别条带,说明表达产物具有IgE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32.
尘螨过敏原的交叉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劲旅  陈军  张宏誉 《昆虫学报》2006,49(4):695-699
尘螨是最主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环境因素而引起的一些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尘螨过敏原与其他多种螨类、软体动物(蜗牛)和甲壳类动物(虾)以及昆虫(蟑螂、衣鱼、摇蚊、石蚕蛾)等过敏原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3.
广东省新发现一种危害水稻的入侵性瘿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两年一种新的入侵性瘿螨在中国广东省韶关市危害水稻。这种螨曾经在泰国北部被报道过,推测后来传入中国,目前在韶关严重危害水稻。这种螨被鉴定为具沟掌瘿螨Cheiracus sulcatus Keifer,并进行了重新描述和绘图,对危害症状进行了拍照和描述。文章还分析了其扩散风险性,并提出了控制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4.
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蛋白的质谱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建立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变应原蛋白的质谱鉴定方法,我们将美洲大蠊粗浸液通过DEA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步骤得到纯化的74 kD蛋白,对纯化前后的该74 kD蛋白分别进行SDS-PAGE及凝胶内胰酶酶切,再经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在线联机分析,所得质谱数据进入网站(http://www.matrixscience.com)进行Mascot检索比对。通过对两者质谱鉴定结果的比较来评估美洲大蠊天然主要变应原蛋白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纯化蛋白经HPLC-ESI-MS/MS鉴定是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蛋白;离子交换层析等纯化步骤可以去除同一分子量的杂蛋白(如卵黄原蛋白),从而获得较好的鉴定结果。我们首次成功地运用质谱建立起变应原蛋白的新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5.
本描述了采自江苏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guinum)翅上的无前恙螨属一新种,即宜兴无前恙螨[Walchia(Walchia)neeshini Wang et Xi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36.
137.
研究了紫背金盘Ajuga nipponensis Makino各溶剂提取物和部分化合物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雌成螨及其产卵的驱避作用.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在0.1 g · L-1时, 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该螨处理1d后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4.86%、69.88%;2d后为89.49%、82.19%;对雌成螨驱避率分别为:85.08%、68.66%;2d后为50.96%、69.84%.乙酸乙酯萃取物经分离得到四类化合物,结果表明:馏分Ⅰ为长链脂肪酸混合物,具有较强生物活性,2000μg/ml和1000μg/ml处理1d后,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0.77%、74.77%;2d后为73.81%、72.59%.2000μg/ml处理1d后对雌成螨的驱避率为:69.88%;2d后为74.24%.刺槐素Ⅱ、新克罗烷化合物Ⅲ和β-蜕皮甾酮Ⅳ在2000μg/ml均不表现活性.对馏分Ⅰ中的4个主要化合物单体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十六烷酸、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和十八烷酸甲酯在2000μg/ml处理时,1d后,产卵驱避率分别为:75.18%、61.76%、59.18%和66.49%;2d后产卵驱避率为:66.67%、31.15%、46.75%和44.84%;雌成螨驱避率分别为:1d后,67.53%、63.79%、59.26%和68.00;2d后,67.23%、43.96%、48.23%和64.19%.在1000μg/ml处理时,1d 后,产卵驱避率分别为:59.21%、59.16%、57.02%和61.40%;1d后,雌成螨驱避率分别为:69.64%、61.43%、55.76%和64.00%.  相似文献   
138.
It has been recently that particulate matter (PM) exposure increases the risk and exacerbation of allergic asthma.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llergic responses remain elusive. We evaluated IL‐23 and IL‐23R (receptor) expression,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asthmatic phenotype in mice administered PM and a low dose of house dust mite (HDM). Next, changes in the phenotype and immune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after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anti‐IL‐23 antibody during co‐exposure to PM and low‐dose HDM. We also performed in vitro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L‐23. IL‐23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Epcam+CD45− and CD11c+ cells, while that of IL‐23R was increased in Epcam+CD45− cells only in mice administered PM and low‐dose HDM. Administration of anti‐IL‐23 antibody led to decreased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eosinophils, and activ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reduced populations of Th2 Th17, ILC2, the level of IL‐33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Inhibition of IL‐23 in PM and low‐dose HDM stimulated airway epithelial cell line resulted in decreased IL‐33, GM‐CSF and affected ILC2 and the activation of BMDCs. PM augmented the phenotypes and immunologic responses of asthma even at low doses of HDM. Interestingly, IL‐23 affected immunological changes i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39.
张丽梅  高梅香  刘冬  张雪萍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16,36(13):3951-3959
识别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在群落物种共存中的相对作用,是土壤动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少有针对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的探讨。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设置一个50 m×50 m的空间尺度,探讨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对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物种共存的调控作用。基于Moran特征向量图(MEMs)和变差分解的方法来区分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采用偏Mantel检验进一步分析环境距离和空间距离的相对贡献;使用RDA分析环境因子对螨群落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变差分解结果表明,空间变量对地表、地下和地表-地下土壤螨群落具有较大的显著方差解释量,而环境变量和空间环境结构的解释量相对较小且不显著;偏Mantel检验没有发现环境距离或空间距离的显著贡献;RDA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大豆株高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螨群落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说明环境变量对螨群落物种组成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物种共存主要受到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筛选的调控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0.
高梅香  刘冬  张雪萍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16,36(6):1782-1792
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是揭示地表-地下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于2011年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在50m×50m的空间尺度内,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及不同螨类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这种空间格局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及大豆株高空间格局的空间关联性。半方差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8月份地表、地下和10月份地下螨群落及这些群落内大部分螨类物种在特定空间尺度内形成集群,表现为空间异质性特征,且这种空间分异多由结构性因素或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调控。交叉方差函数表明,土壤螨群落和不同螨类物种的空间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在多种尺度上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简单Mantel检验仅发现8月份地表中气门亚目未定种1(Mesostigmata unidentified sp.1)和大豆株高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螨群落和生长季节的地表螨群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构,地表和地下螨群落及大多数螨类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及大豆株高的空间关联性并不显著。促进地表-地下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为地表-地下格局与过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