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棉花无蜜腺性状抗棉铃虫及红铃虫效果研究郑冬官,方其英(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36)郑厚今(安徽省农业厅,合肥230001)Resistanceofcottonnectarilesscharactertobollwormandpinkbollwor...  相似文献   
992.
李金玉  牛东升  陈杰  尤士骏  尤民生 《昆虫学报》1950,63(10):1242-1259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茶园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格局,探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差异和扩散特点及其与茶园景观格局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安溪县为研究区域,在运用ArcMap10.5和R软件包raster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组成和结构的基础上,选取周边景观格局不同的18个茶园采集茶小绿叶蝉(530个个体),基于23个微卫星位点对这些个体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测定,采用ARLEQUIN 3.5.2, FSTAT 2.9.3和R软件包adegenet 2.0.0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采用STRUCTURE 2.3.4和R软件包adegenet2.0.0中的DAPC程序分析其种群遗传分化;利用BAYESASS 3.0.4估算种群间最近几代的迁移率;同时利用景观遗传学的统计方法Mantel、距离矩阵多元回归模型(MRM)和一般线性模型(GLMM)将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与景观组成和景观结构的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供试18个茶小绿叶蝉种群的23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9~52,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3.686~4.397,基因多样性(DIV)为0.676~0.734,期望杂合度(He)为0.659~0.729。聚类分析显示,有大量森林生境的西北部5个相邻样点的种群组成一个类群,有大量居民点和其他作物田分布的东北部的5个相邻样点的种群分为两个类群,而集约化种植模式明显的南部样点的种群也分成两个类群。两两种群间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042~0.984,Provesti氏遗传距离为0.207~0.650,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2~0.222。BAYESASS分析显示,种群间的现时基因流(Nm)相对较低,介于0.007~0.180,而在种群内部的基因流介于0.674~0.854。在此基础上,Mantel和距离矩阵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地理距离和采样点周围1 000 m范围内草地面积占比是与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有关的两个关键因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与这两个关键因子线性关系显著,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采样点周围半径1 000 m范围内草地面积占比线性关系显著。【结论】结果说明研究区域内茶小绿叶蝉种群形成了明显的遗传分化结构和地理距离隔离格局,异地种群间现时基因交流受限明显,因此推测茶小绿叶蝉其自主扩散能力比较有限,不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茶园周围1 000 m范围内草地生境对茶小绿叶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茶园周边景观组成和尺度范围可能通过影响茶小绿叶蝉种群的扩散和定殖过程而与其种群遗传结构相关联。  相似文献   
993.
多样化的棉田生态系统控害保益功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数量分析与能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地分析和比较了华北棉区多样化的套间作棉田生态系统与单作棉田生态系统中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多样化的套间作系统中苗蚜与 2代棉铃虫发生轻 ,而伏蚜与 3代棉铃虫发生重 ;套间作系统有利于天敌群落能量的生产 ,尤其是利于捕食性蜘蛛类群的能量生产 ;从棉田生态系统棉株 害虫 天敌相互作用关系来看 ,尽管间套作系统内天敌群落生产力增加 ,保护益虫 (天敌 )作用好 ,同时也增加了害虫群落生产力 ,其控害功能较差 .  相似文献   
994.
The Eurasian spruce bark beetle, Ips typographus, is a major pest, capable of killing spruce forests during large population outbreaks. Recorded dispersal distances of individual beetles are typically within hundreds of meters or a few kilometers. However,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populations at larger distances and longer time spans and how this is affected by the habitat is less studied, despite its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at which distances local outbreaks may spread. Previous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in I. typographus typically used low resolution markers. Here, we use genome‐wide data to asses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ivity of I. typographus in Sweden. We used 152 individuals from 19 population samples, distributed over 830 km from Strömsund (63° 46′ 8″ N) in the north to Nyteboda (56° 8′ 50″ N) in the south, to capture processes at a large regional scale, and a transect sampling design adjacent to a recent outbreak to capture processes at a smaller scale (76 km). Using 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 (RADseq) markers capturing 1409–1997 SNPs throughout the genome, we document a weak genetic structure over the large scale, potentially indicative of high connectivity with extensive gene flow. No differentiation was detected at the smaller scale. We find indications of isolation‐by‐distance both for relative (F ST) and absolute divergence (Dxy). The two northernmost populations are most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remaining populations, and diverge in parallel to the southern populations for a set of outlier loci. In conclusio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I. typographus in Sweden is weak, suggesting a high capacity to disperse and establish outbreak populations in new territories.  相似文献   
995.
为深入探讨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上的刺探行为,进而筛选合适的刺探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参数作为评判茶树抗感性指标,遂比较紫鹃、宁波黄金芽和黄观音等11个国家级和特色茶树良种对该叶蝉抗感性,并解析茶树抗感性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使用刺探电位仪检测了该叶蝉在这11个茶树品种上的多种刺探行为及其参数、以聚类分析等方法解析各品种上EPG参数而判断每品种对于叶蝉的抗感性;再以HPLC检测茶叶主要成分,分析抗感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程度。结果如下:(1)进一步明确了代表该叶蝉在茶树上取食行为的7种EPG波形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即Np、A、S、C、E、F和R波,解析了各种波形的特征和出现规则,认为E波、F波以及未确定生物学意义的R波是抗性相关波。(2)在5h测试期间,叶蝉在黄观音和龙井43品种上的刺探次数最多,紫鹃、宁波黄金芽和金观音上的次之,铁观音和安吉白茶上的最少;E波平均持续时间在铁观音和黄牡丹上最长,乌牛早和安吉白茶上次之,紫鹃上最短;F波平均持续时间在黄观音上最长,紫鹃、龙井43和宁波黄金芽上次之,金观音上最短。(3)以刺探次数、韧皮部取食波E波历期、韧皮部取食困难波F波历期为指标,将11个品种聚为2类,即第Ⅰ类:安吉白茶、乌牛早、紫牡丹、中茶108、黄牡丹和铁观音;第Ⅱ类为黄观音、龙井43、紫鹃、宁波黄金芽和金观音;抗性强弱为:第Ⅱ类第Ⅰ类。(4)从感性至抗性品种,儿茶素类含量明显升高,且儿茶素总量与E波历期显著负相关(P为深入探讨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上的刺探行为,进而筛选合适的刺探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参数作为评判茶树抗感性指标,遂比较紫鹃、宁波黄金芽和黄观音等11个国家级和特色茶树良种对该叶蝉抗感性,并解析茶树抗感性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使用刺探电位仪检测了该叶蝉在这11个茶树品种上的多种刺探行为及其参数、以聚类分析等方法解析各品种上EPG参数而判断每品种对于叶蝉的抗感性;再以HPLC检测茶叶主要成分,分析抗感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程度。结果如下:(1)进一步明确了代表该叶蝉在茶树上取食行为的7种EPG波形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即Np、A、S、C、E、F和R波,解析了各种波形的特征和出现规则,认为E波、F波以及未确定生物学意义的R波是抗性相关波。(2)在5h测试期间,叶蝉在黄观音和龙井43品种上的刺探次数最多,紫鹃、宁波黄金芽和金观音上的次之,铁观音和安吉白茶上的最少;E波平均持续时间在铁观音和黄牡丹上最长,乌牛早和安吉白茶上次之,紫鹃上最短;F波平均持续时间在黄观音上最长,紫鹃、龙井43和宁波黄金芽上次之,金观音上最短。(3)以刺探次数、韧皮部取食波E波历期、韧皮部取食困难波F波历期为指标,将11个品种聚为2类,即第Ⅰ类:安吉白茶、乌牛早、紫牡丹、中茶108、黄牡丹和铁观音;第Ⅱ类为黄观音、龙井43、紫鹃、宁波黄金芽和金观音;抗性强弱为:第Ⅱ类 > 第Ⅰ类。(4)从感性至抗性品种,儿茶素类含量明显升高,且儿茶素总量与E波历期显著负相关(P < 0.05);咖啡碱、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皆未与E波、F波历期明显相关。认为:E波和F波历期以及刺探次数可作为茶树抗感性的主要参数;R波可能与韧皮部取食抗性相关;儿茶素类是抗性相关物质。研究可为深入探讨茶树抗虫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对管理精细和管理粗放的两种葡萄园进行全株调查和地面扫网调查,分析其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差异及目标害虫葡萄跳叶甲和两种天敌草间小黑蛛、肖蛸蛛种群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之间在个体数量、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上差异不显著;物种数和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葡萄树上节肢动物物种数差异不显著,地面植被上物种数差异显著(P<0.05);两种葡萄园之间树上和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量、目标害虫葡萄跳叶甲种群数量、主要天敌草间小黑蛛和肖蛸蛛种群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红脂大小蠹传入中国危害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杰  王涛  温俊宝  骆有庆  宗世祥 《生态学报》2011,31(7):1970-1975
通过对山西省灵空山林场与北京小龙门林场的红脂大小蠹危害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对红脂大小蠹选择入侵不同树势油松进行分析,同时查阅陕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红脂大小蠹危害的多年历史资料,以此来探讨红脂大小蠹传入中国后危害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传入中国后已由最初危害衰弱木和受伤木的次期性害虫变异为主要危害健康木和轻度衰弱木的初期性害虫,从而为揭示其种群扩张过程、灾害发生机制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烟粉虱的飞行行为与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粉虱具有较强的飞行潜力,飞行高度可以超过150 m,在田间的扩散距离最远可以超过150 km,但在食源丰富地区,较少作远距离的扩散,绝大部分飞行高度在距地面0.5 m左右.烟粉虱具有搜索飞行和迁飞飞行特性,它是寻找适宜寄主和扩大生境的重要方式.烟粉虱不具备“卵子发生与飞行共轭”的典型特征.可见光、温湿度、寄主质量和风等是影响烟粉虱飞行行为的重要生态因子.本文对烟粉虱的飞行能力、飞行生理学和影响飞行的生态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非露地越冬区利用烟粉虱的飞行特性实施IPM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昆虫中肠围食膜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食膜是大多数昆虫中肠内壁附着的一层起润滑和保护作用的半透性粘膜, 按其形成方式不同分为Ⅰ型围食膜和Ⅱ型围食膜。围食膜主要由几丁质和蛋白质构成, 其中蛋白质对于维持围食膜的致密结构至关重要, 对围食膜蛋白的破坏可能会对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干扰, 甚至会导致低龄幼虫的死亡。本文介绍了围食膜的组成与结构, 阐述了昆虫围食膜蛋白研究的新发现、并依据结构特征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总结了以围食膜蛋白为新靶标的害虫防治的可能途径, 讨论了当前围食膜蛋白研究的不足, 最后展望了今后围食膜蛋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Clark, A. 1978. Some aspects of the behaviour of whistling ducks in South Africa. Ostrich 49:31-39.

The behaviour of the Whitefaced Whistling Duck Dendrocygna viduata and the Fulvous Whistling Duck D. bicolor wasstudied between 1971 and 1974 on the Witwatersrand, Transvaal. The paper describes and compares behaviour associated with feeding, voice, flight, agonistic situations and copulation in the two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