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01篇
  免费   3010篇
  国内免费   4439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734篇
  2022年   793篇
  2021年   1177篇
  2020年   1274篇
  2019年   1480篇
  2018年   1190篇
  2017年   1255篇
  2016年   1277篇
  2015年   1327篇
  2014年   1504篇
  2013年   1924篇
  2012年   1358篇
  2011年   1360篇
  2010年   1193篇
  2009年   1475篇
  2008年   1489篇
  2007年   1646篇
  2006年   1551篇
  2005年   1313篇
  2004年   1132篇
  2003年   1037篇
  2002年   947篇
  2001年   866篇
  2000年   785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496篇
  1997年   457篇
  1996年   402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57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20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中国新疆野苹果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研究以新疆巩留、新源、霍城、托里4个居群下的12个新疆野苹果群体为材料,应用涉及12个连锁群的17对SSR引物进行了群体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差异分析,从地理居群、海拔高度、引物类型角度对新疆野苹果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 探索。结果表明:17对SSR引物在新疆野苹果中种内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XY1、HC2群体的基因多样性较高。聚类结果显示,同一居群下的群体分在相同的组中;巩留居群与新源居群的遗传关系最近,霍城居群次之,托里居群最远。不同地区间遗传多样性,霍城居群最高,托里居群最低。海拔高度对群体遗传结构影响较小,除了观测杂合度与海拔存在弱正相关外,大多数遗传参数与海拔无相关性。新疆野苹果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群体间分化很小,基因流较高。  相似文献   
952.
38份晾晒烟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38份晾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自己开发的近3000对烟草SSR引物中随机选出30对引物,在38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73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可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11个,平均为5.77个。38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化范围为0.165-0.928,平均GS 为0.546。表明38份晾晒烟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聚类分析表明,在L1(GS-0.165)处可将38个品种分为2大类,即晾晒烟类群和美国从烟草起源地收集的烟草(TI:Tobacco Instruction)类群;晾晒烟类群又可进一步分为4组,其聚类结果与所期望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SR是一种有效、稳定和可靠的分子标记,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烟草(尤其是晾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53.
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是普通野生稻,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观点,然而亚洲栽培稻的2个亚种:粳稻和籼稻是一次起源还是二次起源仍存在很大争议,其起源地是国内还是国外依然是国际学者间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184份亚洲栽培稻和203份普通野生稻3段基因序列cox3、cox1、orf 224和2段基因间序列ssv-39/178、rps2-trnfM的多样性研究,验证了以下观点:1)粳稻起源于中国,籼稻起源于中国和国外;2)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为二次起源,即普通野生稻存在偏籼和偏粳2种类型,亚洲栽培稻的2个亚种籼稻和粳稻在进化过程中分别由偏籼型的普通野生稻和偏粳型的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954.
基于SSR标记的宁夏水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59份宁夏水稻种质,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82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相似性分析。共检测到339个等位基因,品种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2~19个,平均4.13个。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333~0.9164,平均为0.4394。按种质释放或审定年代,55份水稻分为3组分析,随着年代的增加,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大趋势,且3群体间等位基因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1)。UPGMA聚类分析表明,参试59份水稻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78水平上聚为5大类,其中第Ⅰ类为1份香稻种质;第Ⅱ、Ⅳ类均为3份种质;第Ⅲ类有5份种质,与吉林水稻相似;绝大多数品种被聚为第Ⅴ类,占参试材料数的79.7%。对比宁夏水稻选育品种系谱,大多数种质具有宁夏骨干亲本红旗12、京引39、东方红2号、京引59等的血缘,种质间亲缘关系较近。虽然近年来宁夏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但遗传基础狭窄,参试种质的相似系数在0.75以上,最高达0.97。应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和创新亲本材料,拓宽宁夏水稻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55.
利用 NCBI 上提供的8 188 条蝴蝶兰 EST 序列开发 EST-SSR 引物,用来分析市场上较常见的 16 个蝴蝶兰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成功开发出了 9 对多态性引物,这 9 对引物在 16 个蝴蝶兰品种上共检测出 45 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等位基因2 ~ 12 个,平均为 5 个;SSR 引物多态性信息量 (PIC) 变化范围为 0.527 ~ 0.981,平均为 0.755;16 个蝴蝶兰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 0.550 ~ 0.875 之间,平均值为 0.728,表明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UPGMA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 0.73 处可将 16 个蝴蝶兰品种分为四大类,第Ⅰ类包括满天红、巨宝红玫瑰等 10 个品种,第Ⅱ类包括夕阳红、富乐夕阳、昌新皇后和新原美人 4 个品种,第Ⅲ类包括萨拉黄金 1 个品种,第Ⅳ类包括台湾阿妈 1 个品种,聚类结果与花色特征比较一致。该研究结果对蝴蝶兰品种选育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6.
采用SSR标记方法研究了43份对大麦赤霉病有不同抗性的浙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29对SSR引物在上述品种中共检测到87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在2~9之间,平均为3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509,平均Shannon指数(I)为0.695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268。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082~0.986,平均值为0.467。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浙江省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较高,二棱品种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六棱品种;抗和中抗赤霉病品种的遗传变异也较大。聚类结果与品种来源无任何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7.
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6个省的46份野生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 bp;(2)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幅为0.020~1.522,平均为0.745,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40~0.738,平均为0.445,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0.315~0.933,平均为0.569,说明我国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宽,遗传多样性丰富;(3)相似系数UMPGA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可将46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中部芒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北方芒组成,类群Ⅲ主要由南方芒组成,西南芒在每个类群中均有渗透,这一结果说明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起源不能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958.
本研究以中国野生葡萄14个种为材料,对控制花色苷合成的mybA转录因子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VvmybA1和VlmybA2两个转录因子的全长基因序列,共检测到121个SNP,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种中性检测方法比较序列变异模式,结果表明,中国野生种葡萄VvmybA1和VlmybA2基因没有偏离中性模型,反映出基因漂移和选择性中性突变之间的平衡。不同野生种材料的mybA 基因结构存在很高的同源相似性。但是在启动子区、内含子区以及第三个外显子区存在不同程度碱基的缺失、插入和替换,而且野生种葡萄mybA基因存在一些特有序列或突变,这些突变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区分不同的野生种材料。通过基因结构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可将野生种葡萄细分为5个类群。初步推测桦叶葡萄和变叶葡萄进化地位较为原始。  相似文献   
959.
加氧酶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可催化分子氧的氧原子与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反应,被广泛应用于环保行业、美容保健行业、移植免疫过程、医药中间体的生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生物修复、病虫害的防治等。本文综述了来源于真菌、细菌以及放线菌的加氧酶的研究进展,包括酶的性质、结构特点、催化机理及催化反应途径、应用等,并对微生物中加氧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0.
陈名君  周玉宝  黄勃 《菌物学报》2013,32(2):179-191
金龟子绿僵菌是昆虫种群自然控制和害虫生物防治中重要的虫生真菌,已被作为化学农药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其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极广,因此种群结构也十分复杂。为明确安徽省土栖金龟子绿僵菌的种群遗传结构,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安徽省不同地区土壤中的116株金龟子绿僵菌进行遗传异质性分析。分子数据显示,筛选出的8个引物共获得7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100%。不同地区种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9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425,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Nm=4.4282)和遗传分化(Gst=0.1015),种群内的基因多样度占总居群的89.85%,种群间占10.15%,表明安徽土栖金龟子绿僵菌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且种群内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并采用UPGMA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大类种群。结果表明,安徽土栖金龟子绿僵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