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5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邓韫  郑卓  黄赐璇 《古生物学报》2002,41(4):508-516
在中国东部连续的尘土孢粉样基础上,用转换函数的方法研究中国东部孢粉与气候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证明,中国东部现代花粉的分布与年均温有密切关系,某些草本植物花粉之间的含量变化很大程度上与太阳辐射量和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有关,因此定量重建古植被带的迁移及古气候的变化就成为可能,通过对比,选择Artemisisa与Poaceae的比值作为温度替代指标,Arte/Poac与纬度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为0.9579,它与年均温的相关系数平方值也达到0.9162,用回归方程定量重建了中国东部海域钻孔DGKS-9602的古气候,由于末次盛冰期草本植物花粉丰富,获得的气候值可信度最好,即年均温比现代降低了8℃左右(6-10℃),植被带向南推移了约8-10纬度,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2.
Simulated acid rain at pH 3.3, 4.3 and 5.3 has been applied by overheadspraying to reconstructed soil profiles and young Sitka spruce (Piceasitchensis) trees in pot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rainfall acidityonthe fate and recycling efficiency of Mn from 54Mn-labelled Sitkaspruce lit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54Mn in throughfall was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acidification of the rain, but 54Mnactivity in drainage water remained low and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fact that only < 1.5% of 54Mn was lost in drainage water suggeststhat forest ecosystems efficiently retain Mn,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Thebulk of 54Mn (approximately 60 to 70%) was retained in the litterlayer. Compared with rain at pH 4.3, rain at pH 3.3 acidified L/F and H/Ahorizon soils. The amount of 54Mn found in the different soilhorizons was only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rainfall acidity in the E horizonsoil, however, where 54Mn activity was increased by the most acidtreatment. The activity of 54Mn in Sitka spruce needles did notdiffer significantly with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993.
模拟酸雨对龙眼叶绿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邱栋梁  刘星辉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559-1562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龙眼叶绿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3.5的酸雨胁迫使用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下降,Chl含量的下降是Chla含量下降的结果,Chlb对酸雨的反应不敏感,因而Chla/Chlb下降,Chl和Car含量,Chla/Chlb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光照加剧了酸雨对光合色素的伤害,酸雨胁迫使叶绿体光还原活性,光合磷酸化活性,H^ -ATPase活性降低,电子传递链的破坏与磷酸化解偶联,从而使叶绿体不能有效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光合磷酸化过程对酸雨胁迫的反应比光还原过程敏感。  相似文献   
994.
 用小流域集水区和物质平衡方法,于1999年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西双版纳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的氮库总储量为6 481.2 kg·hm-2,其中活体生物量、凋落物层和土壤(0~30 cm)中的氮储量分别为970.9、37.7、5 481.2 kg·hm-2。土壤中的氮占生态系统氮总储量的84.4%,活体生物量占15.0%,凋落物层仅占0.6%。结果表明季节雨林的氮主要分布在土壤中,而在生物量中只占很少部分。大气降水、林内穿透水、树干流及地表径流的氮含量分别为0.565、0.828、0.983和1.042 mg·dm-3,氮通量则分别为8.89、10.97、3.57、5.95 kg·hm-2·a-1。大气降水输入氮8.89 kg·hm-2·a-1,径流输出氮5.95 kg·hm-2·a-1, 收支平衡(输入—输出)为2.94 kg·hm-2·a-1。氮的生物循环:吸收为149.86 kg·hm-2·a-1,存留为69.30 kg·hm-2·a-1,归还为80.56 kg·hm-2·a-1,循环系数为0.54。结果表明未受干扰的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处于氮积累的状态,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小鼠卵巢组织的超速冻存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冻存研究 ,掌握卵巢的低温生物学特性 ,摸索出一种简便有效的组织器官冻存法 ,为卵巢移植及器官冷冻提供有用的技术方法。方法 通过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慢速程序法与快速液氮蒸汽法冻存 ,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所需保护剂种类、浓度、渗透平衡时间。采用对解冻后卵巢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染色、激素测定及自体、异体移植后动情期的恢复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表明用同种冷冻保护剂 ,液氮蒸汽法冻存的卵巢组织超微结构保存良好 ;组织化学染色示其活性与程序法冻存组织相同 ;自体、异体移植后 ,小鼠动情周期的恢复率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各项指标均与慢速程序法冷冻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6.
西双版纳地区六种林型地表蜘蛛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国  杨效东  李枢强 《昆虫学报》2009,52(8):875-884
为探索地表蜘蛛多样性及其变化与森林类型和管理方式的关系, 在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选择热带季节雨林、石灰山季节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 在自然保护区附近选择人工纯林、胶茶群落和橡胶林, 共6种林型, 每种林型选择3块样带, 共设置研究样地18块, 分别于2006年12月上旬(雾凉季)、2007年3月下旬(干热季)和2007年7月上旬(雨季), 以单位地表面积法收集地表蜘蛛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 并以蜘蛛种类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 探讨不同类型植被与地表蜘蛛多样性的关系。共采集蜘蛛标本9 849头, 用于统计分析的成熟蜘蛛3 119头, 归属于30科, 其中幽灵蛛科、皿蛛科、球蛛科和小密蛛科是地表蜘蛛的优势类群。各林型科的数量为: 热带季节雨林24科, 石灰山季节雨林22科, 山地常绿阔叶林22科, 人工纯林20科, 胶茶群落21科, 橡胶林19科; 各林型特有科数量: 热带季节雨林2科, 山地常绿阔叶林2科, 橡胶林1科; 而仅在雨林中分布的科4个(占全部30个科的13.3%), 仅在自然林中分布的科6个(20.0%), 仅在人工林中分布的科1个(3.3%)。从蜘蛛的数量分布看, 个体密度在热带季节雨林显著高于其他5种林型; 橡胶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3种自然林, 而均匀度指数的最低值也同样在橡胶林出现。CCA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6种林型趋于分成2组, 即: 自然林和人工林; 在自然林中两种次生林的相似程度更高; 人工林中人工纯林(非橡胶林)与胶茶群落的相似程度更高。以上结果表明: (1)森林砍伐后种植人工林措施改变了该地区地表蜘蛛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 (2)蜘蛛多样性随着人为干扰程度增加有减少的趋势; (3)减少人为干扰和增加植被群落多样性(橡胶林中种植茶树)对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不同还田方式对Bt玉米秸秆中Bt蛋白田间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袋法在田间研究了Bt(Bacillus thuringiensis)玉米(Zea may)1246×1482和H9235Bt/RR秸秆中Bt蛋白的降解动态,并应用移动对数模型进行拟合及估算DT50和DT90,探讨不同还田方式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246×1482和H9235Bt/RR秸秆中Bt蛋白在埋入土壤和地表覆盖2种还田方式下均能在7 d内降解90%以上,但还田180 d时仍能检测到占初始含量0.004%~0.069%的Bt蛋白;不同还田方式并没有显著影响到1246×1482秸秆中Bt蛋白的降解过程,其埋入土壤和地表覆盖处理的DT50分别为0.90 d和0.79 d,DT90则分别为3.45 d和5.03 d;但不同还田方式影响了另一Bt玉米H9235Bt/RR秸秆中Bt蛋白的降解过程,在秸秆还田前期,埋入土壤处理下Bt蛋白的降解比地表覆盖处理慢,其埋入土壤和地表覆盖处理下Bt蛋白降解的DT50分别为6.80 d和0.54 d,DT90则分别为21.76 d和7.12 d。由此可见,2个Bt玉米品种秸秆中Bt蛋白在2种还田方式下均能快速降解,不同还田方式只影响到H9235Bt/RR秸秆中Bt蛋白的田间降解,使得地表覆盖处理下Bt蛋白的降解比埋入土壤处理快。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树种幼苗对酸胁迫响应的高光谱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为期2a的可控酸雨试验下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典型树种幼苗的高光谱测定,得到不同梯度酸雨下各树种的叶片光谱反应曲线及相应叶片的生理生化参量.对测定的3种树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一阶导数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处于演替前期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幼苗叶绿素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处于演替中、后期的木荷和青冈幼苗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减少趋势;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马尾松的红边位置呈现"红移"趋势,其中pH2.5处理下的"红移"趋势较明显;而木荷和青冈的红边位置则呈现不同程度的"蓝移"趋势.较长时期高浓度酸胁迫对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演替中期和后期树种木荷和青冈幼苗生长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模拟酸雨对刨花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亚热带典型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浙江省引种刨花楠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H4.0的模拟酸雨对刨花楠株高、地径和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而pH2.5的模拟酸雨使株高显著降低;pH为4.0的模拟酸雨对刨花楠的光合参数无显著影响,而pH为2.5的酸雨处理则能明显提高刨花楠的胞间CO2浓度、暗呼吸速率以及光补偿点、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酸雨增加了刨花楠对环境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00.
酸雨和UV-B对玉米幼苗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 Zea mays L.)的两个品种渝糯7号和苏玉糯为研究材料, 研究酸雨与UV-B辐射单一因子和复合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 模拟酸雨[pH6.5(A0), 4.5(A1)和3.5(A2)]和增强UV-B辐射[0(B0), 2.88(B1)和5 76(B2)kJ·m-2·d-1]及其复合作用下, 玉米叶片光合速率, 膜脂过氧化程度, 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酸雨或增强UV-B辐射单因素处理下两个品种的玉米幼苗所测生理指标有相似的变化, 基本表现为: 净光合速率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 质膜透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亦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复合处理下, 两个品种的玉米幼苗所测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也与单因素处理表现相似, 且随处理组合的不同, 复合胁迫下各指标的效果可能表现为协同效应, 但更多地表现为拮抗作用.以上结果说明, 模拟UV-B辐射升高和酸雨pH值降低促进了玉米叶片活性氧的代谢速率, 导致了抗氧化酶系统的紊乱, 抑制了光合作用.在复合处理下, 两个因子对不同指标在不同处理时间和复合水平下, 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或拮抗效应可能与作物对环境变化产生一定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有关.在不同时期两玉米品种对紫外辐射与酸雨敏感性不同.与苏玉糯相比, 渝糯7号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抗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