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56篇 |
免费 | 367篇 |
国内免费 | 1350篇 |
专业分类
73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61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58篇 |
2020年 | 259篇 |
2019年 | 284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208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15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440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50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359篇 |
2008年 | 384篇 |
2007年 | 359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278篇 |
2004年 | 212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3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15篇 |
1976年 | 16篇 |
1975年 | 18篇 |
197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以根状茎克隆植物紫竹为对象,研究克隆整合对遭受异质性光照胁迫分株根际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氨氮(NH_4~+-N)、硝态氮(NO_3~--N)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所取紫竹克隆片段由一个母本分株和一个子代分株组成,母本分株置于全光照下,而子代分株置于80%遮阴环境中,同时母本分株与子代分株间的根茎保持连接或割断处理。结果表明:与切断处理相比,紫竹遮荫子代分株根际土壤的SOC、TN、DOC、NH_4~+-N在保持根状茎连接时显著更高,这表明异质性光照环境下克隆整合可能改善紫竹连接遮荫子代分株根际土壤的氮素有效性。克隆整合提高了连接遮阴状态下紫竹子代分株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真菌和革阴细菌的PLFAs浓度。通过对遮阴子代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主成分分析得出克隆整合导致遮阴子代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该研究结果暗示了紫竹可能通过克隆整合作用降低土壤中某些对氮利用有效性影响较低的细菌数量,而增加对土壤氮利用起重要作用的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而改善紫竹对土壤中氮利用的有效性,这有利于增强克隆植物对时空异质性生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92.
林木共生菌系统及其作用机制——以杨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Populus)是重要造林树种,也是研究林木基础生物学性状的模式材料。不仅如此,杨树可与多种细菌(内生细菌、内生固氮菌和根际促生菌)和真菌(外生菌根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和内生真菌)类群建立共生关系,为揭示树木和微生物之间的互惠共生机制提供了理想模型。这些共生菌能积极调控林木生长发育、营养吸收和生理生态过程。目前在杨树-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形成的外生菌根发育、提高杨树耐盐、耐重金属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病害发生、菌根辅助细菌和菌丝内共生细菌-真菌-杨树形成的三重跨界共生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近年来,一批模式草本植物微生物组(microbiome)计划相继实施,对共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以美洲黑杨、毛果杨和胶杨为代表的林木微生物组研究也已启动,表明宿主基因型和环境因子可显著影响共生菌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在根际(rhizosphere)和内生(endosphere)环境存在结构和功能迥异的菌群。另一方面,以根系为诱饵,通过宿主表型来推测菌群功能的反向钓鱼策略将推动林木根际微生物工程研究,为揭示杨树-微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菌群进化搭建了研究模型。总之,深入认识多元微生物对林木表型和生理代谢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将为今后创制新型菌剂并用于高效育苗和抗性育种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Effect of culture conditions on manganese peroxidase production and activity by some white rot fung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ligninolytic system of white rot fungi is primarily composed of lignin peroxidase, manganese peroxidase (MnP) and laccase.
The present work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best culture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MnP and its activity in the relatively
little-explored cultures of Dichomitus squalens, Irpex flavus and Polyporus sanguineus, as compared with conditions for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and Coriolus versicolor. Studies on enzyme production under different nutritional conditions revealed veratryl alcohol, guaiacol, Reax 80 and Polyfon
H to be excellent MnP inducers.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不同量天尺(火龙果)品种根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采集GHL-1、GHL-2、GHL-3、ML-1和DL 5个量天尺品种健康根部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归类。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菌株117株,总体分离率为25.71%,分别隶属于13个属,其中Trichoderma、Fusarium、Chaetomium和Phoma为量天尺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4.79%、35.04%、10.26%和10.26%;不同量天尺品种内生真菌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差异,GHL-2、GHL-3和DL 3个品种中分离频率最高的内生真菌类群为Fusarium,GHL-1和ML-1分离频率最高的类群为Trichoderma;多样性分析结果反映出不同量天尺品种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水平存在差异,其中GHL-2的3项指数均为最高。表明品种差异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5.
996.
在浙江省采集仓贮稻谷及大米样品,共分离到真菌17属48种(不包括酵母菌)。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18种,青霉属(Penicillium)10种,镰孢霉属(Eusarium)4种。研究表明:在浙江省地区之间,贮粮真菌种类无明显差异。稻谷加工成大米后,籽粒表面带菌量及内部带菌率均明显下降,其真菌区系以贮藏真菌为主。稻谷在贮藏前以田间真菌为主。贮藏1—4个月的稻谷因贮藏真菌的种类、数量明显增长,而田间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其表面带菌量及谷粒带菌率处于高峰期;贮藏1年以上的稻谷,其主要带菌种类为贮藏真菌,带菌量及带菌率明显下降。早籼谷和晚粳谷在相同贮藏条件下其带菌种类和数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7.
富硒食用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还原力、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体系和卵磷脂脂质过氧化体系等几种不同的体外抗氧化模型,对超声波法提取得到的富硒食用菌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体系中,富硒食用菌多糖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性,且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相同的多糖浓度下,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与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从野生珍稀食用菌方面综述了康县食用菌的资源状况,通过对康县野生珍稀食用菌研究、开发现状的总结,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简述了野生珍稀食用菌资源在康县应用开发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99.
苦苣苔科植物是个研究活跃的类群,近年来随着新类群的报道和分类系统的变动,在该科的分类学研究中,出现了不少学名的种加词的性和属名不一致或出现拼写错误的情况,虽然这些错误不影响该名称的合格发表,但还是有必要根据《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进行改正。该文就苦苣苔科植物中属名以-stigma结尾的学名、属名以-cheilos结尾的学名、根据属名词尾不容易判断出性别的学名、拼写错误的名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13个不符合法规的名称予以改正。此外,还就苦苣苔科植物学名的合格发表和规范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The growth of Brevibacterium flavum No. 2247 was inhibited over 90% at a concentration above 1 mg/ml of α-amino-β-hydroxyvaleric acid, a threonine analogue, and the inhibition was reversed by the addition of l-threonine, and to lesser extent by l-leucine, l-isoleucine, l-valine and l-homoserine. l-Methionine stimulated the inhibition. Several mutants resistant to the analogue produced l-threonine in the growing cultures. The percentage of l-threonine producer in the resistant mutants depended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nalogue, to which they were resistant. The best producer, strain B-183, was isolated from resistant strains selected on a medium containing 5 mg/ml of the analogue. Mutants resistant to 8 mg/ml of the analogue was derived from strain B-183 by the treatment with mutagen,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Among the mutants obtained, strain BB-82 produced 13.5 g/liter of l-threonine, 30% more than did the parental strain. Among the resistant mutants obtained from Corynebacterium acetoacidophilum No. 410, strain C-553 produced 6.1 g/liter of l-threonine. Several amino acids other than l-threonine were also accumulated, and these accumulations of amino acid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 of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l-threonine biosynthe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