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9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5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从天然发酵红曲米中分离的30株红曲霉菌株中筛选高产MonacolinK的菌株,并对其产MonacolinK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筛选到9株具有产MonacolinK能力的红曲霉菌株,其中以编号ZX26的菌株产MonacolinK能力最高,发酵液中Monacolin K产量达到107.6mg/L,并且产MonacolinK能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微生物形态学结合ITS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编号ZX26菌株为紫红曲霉。进一步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紫红曲霉ZX26产MonacolinK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70g/L,牛肉膏15g/L,NaNO32g/L,MgSO4·7H2O0.5g/L,KH2PO41.5g/L时,其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4.0,接种量为7%,培养温度30℃,发酵10天,在此条件下,紫红曲霉ZX26发酵液中MonacolinK产量达到271.36mg/L,相对于培养条件优化前MonacolinK产量提高152.19%,经验证此培养条件下MonacolinK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92.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深度融合、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造性、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硕士研究生通过参与本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可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建立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提高综合能力,从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积极弥补。硕士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提升其综合素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4.
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课堂资源、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加强在线学习、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及设定定时答疑制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生物化学教学和学习效果,建设"笑起来""动起来"的活跃的课程。同学们普遍认为,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充实有趣,教学形式多样,并且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前沿知识。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巫山玉米洞遗址为例,对石灰岩石器进行复制与使用功效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有些石灰岩在石器打制层面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石灰岩石器在常规的砍砸、切割、挖掘等行为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功能实用性和效率。通过实验标本与遗址出土石器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该遗址应存在优选天然毛坯直接使用而形成的“使用石器”,类型主要集中在砍砸器和手镐等重型工具,但二次加工的石器比“使用石器”更为有效耐用;有尖类石器在作用于硬性对象或结构不稳定、受力不均时容易产生残损,与出土有尖类石器较高的残损率相吻合;把手修理在石器使用过程中显得非常必要,为遗址出土石器普遍存在把手修理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6.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结合学院发展规划及教学目标,系统地构建了微生物学教学体系,包括教学方法建设,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结合双语教学和实验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学资源建设,即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基础资源建设,包括教材、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提升教学整体实力的教学团队建设,包括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考核体系建设,旨在构建综合、合理、有效及准确的考核体系,包括实践考核、理论及实验考核、科研成绩考核三个组成部分。通过建设教学体系,提升了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及水平,为学院教育教学事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决黑果枸杞中花青素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黑果枸杞提取物泡腾片配方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酸碱混合制粒压片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片剂所需的辅料:崩解剂、填充剂、润滑剂以及甜味剂。采用响应面试验,结合感官评价进行处方优化,从而确定最优配方:柠檬酸32%、黑果枸杞提取物25%、碳酸氢钠24%、乳糖15%、甜蜜素3%、聚乙二醇6000 1%;对最优配方进行质量评价,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其中花青素含量为8.06 mg/g。该泡腾片表面光滑,泡腾效果好,具有黑果枸杞香气,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99.
Stipa shanxiensis, a cryptic species within Stipa grandis that originated from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is describ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genomic, and ecological data from field and common garden experiments. Stipa shanxiensis morphologically resembles S. grandis, although phylogenetically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ss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Stipa baicalensis and Stipa krylovii. Of the eight significant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 shanxiensis and S. grandis, the two, cauline ligules longer than 2 cm with a filiform apex, and hairs shorter than 0.2 mm on the adaxial surface of the cauline uppermost leaves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species. Results from a common garden experiment verified that the two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less morphologically plastic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Furthermore,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divergence was found between S. shanxiensis and S. grandis, such that the former preferred warmer and more humid climates, and their predicted distribution was generally separated.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at the integrative taxonomic approach was valuable for recognizing a new cryptic species in Stipa. In particular, we find that common garden experiments involving the effects of growth stage and characteristic position helped to morphologically diagnose cryptic species. These findings may also facilitate our understandings of ecological adaption and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100.
硝酸盐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NRT)是植物识别、吸收和转运硝酸盐的关键蛋白,对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筛选水生植物,利用NRT蛋白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并通过PCR和RACE技术,首次从矮珍珠(Glossostigma elatinoides)中克隆得到GeNRT2.1基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eNRT2.1与烟草NRT2.1在进化关系上距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GeNRT2.1在矮珍珠根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和茎,此外,低浓度硝酸盐(0.5 mmol·L-1)处理后,GeNRT2.1在根、叶、茎中的表达量分别是高浓度硝酸(2 mmol·L-1)处理后的1.89、1.93和2.07倍。功能互补实验发现,GeNRT2.1能使缺陷型酵母Δynr恢复生长,具有硝酸盐转运蛋白的功能。通过丰富NRT基因资源,以期为培育氮肥高效利用转基因作物,发展绿色农业,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