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任文汇  王剑波 《生物磁学》2011,(6):1187-1190,1200
急性高原病是暴露于高原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症候群,若不及时诊治,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随着我国对西部地区投入力度的增加,内地人员进入高原地区日渐增多,因此如何保证进入高原的人员健康,是医药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人们有效快速地预防急性高原病,本文对国内外使用较为普遍的药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2.
孟繁林  乔庐东  梁磊 《生物磁学》2011,(21):4103-4105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了解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PS) 患者中下尿路症状(LUTS)产生原因的作用。方法:对36例难治胜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行尿流动力学压力-流率测定,同步测定膀胱压、逼尿肌压、同步肌电图测定,了解其症状产生的原因。结果:36例患者中,尿动力学证实膀胱出口梗阻14例(39%);逼尿肌过度活动者8例,其中有7例与BOO同时存在;假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6例(16.7%);逼尿肌收缩力低下者5例(13.9%)。结论:对难治性CPPS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此类患者LUTS产生的原因进行鉴别。从而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处理(ATRA/TPA)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增殖抑制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10μM ATRA处理6天和10μM ATRA处理3天继以80 nMTPA处理3天这两种方法使SH-SY5Y细胞分化;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动态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比色法比较两种分化方法对SH-SY5Y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ATRA处理和ATRA与TPA序贯处理对SH-SY5Y细胞都有抗增值和诱导细胞分化作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分化成神经元表型,前者主要表现为两端带有长突起的纺锤体样细胞形态,而后者主要是由细胞体延伸出多个突起的多边形的细胞。ATRA分化6天的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为78.7%±2.0%。当去除ATRA后,继续培养1天的细胞存活率上升为89%±0.2%,而继续培养2天的细胞存活率为86.3%±1.4%;ATRA与TPA序贯分化6天细胞存活率下降为75.9±0.4%。当去除TPA后,继续培养一天的细胞存活率为75.5±0.7%,继续培养2天的细胞存活率为74.9±1.0%。结论:维甲酸(ATRA)处理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处理(ATRA/TPA)均能明显诱导SH-SY5Y细胞分化。这两种分化细胞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体外培养模型细胞,尤其是ATRA与TPA序贯处理能获得分化完全而稳定的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4.
杨何平  张洪武  邓宁 《生物磁学》2011,(12):2338-2341
目的:探讨经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行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坚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患者经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行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解剖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69例均一期愈合,68例治疗效果优良,1例治疗效果欠佳;2例轻度睑外翻,两周后恢复正常,无额纹变浅、面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疤痕不明显、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良好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肾脏疾病的可能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6d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平均功率密度为65mW/cm2,时间20min的电磁辐射对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同等剂量全身照射大鼠,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从大鼠骨髓能成功分离培养获得EPCs。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大鼠接受全身照射后各时相点无明显组织学改变,但超微结构显示在照射后3h后开始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足突肿胀,12h后出现部分足突融合。结论:电磁辐射导致EPCs生物功能显著减弱,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电磁辐射可能与起肾脏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27例病人(28膝)经MRJ检查及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9膝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CL),8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5膝伴内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7例患者于伤后3~10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42.67±3.3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93分,平均(86.67±5.21)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m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28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9膝、接近正常(B级)16膝、异常(C级)3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4天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MoCA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其中12例患者在发病3-6个月后应用MMSE、MoCA和神经心理成套测验进行神经心理评估。以MMSE〈23分、MoCA〈21为分界值,受教育年限小于12年加1分,文盲加2分。结果:MMSE的平均分值为25.2±4.3,MoCA的平均分值为18.6±5.7。37例患者MoCA评分显示有认知损害,但其中19例患者(29%)MMSE评分显示正常。28例MoCA评估显示认知正常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显示认知正常。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和语言重复测试受损最常见,定向和命名受损较少。在3-6个月的随访期内,12例患者中1例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oCA的分值上升1分,MMSE分值无变化;5例认知正常患者、3例轻度认知损害无痴呆的患者和3例中度认知损害无痴呆的患者MMSE和MoCA平均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平均得分值在2次检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MoCA较MMSE检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敏感性更高,对认知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8.
刘倩  周莉  何晓凤 《生物磁学》2011,(7):1333-1335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疾病,长期发展会形成髋关节半脱位、脱位,最终甚至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合并症。对于早期患者目前主要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手术治疗,而晚期出现股骨头脱位及坏死则只能通过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不论哪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徐强  董大海  徐文 《生物磁学》2011,(3):435-440
目的:以鼠嗜铬神经瘤细胞(PC12)为模型,筛选锰对神经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时间及剂量,观察锰作用下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与细胞形态学、生化指标改变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p38MAPKs)的活化表达。方法:用200,400,600,800μmol/LMnCl2的培养液,分别作用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1,2,3,4d后,用MTT筛选锰的细胞毒性剂量;测定200-600μmol/L MnCl2作用4d后,PC12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nCl2对PC12细胞基因组DNA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p-p38。结果:MTT实验显示200~800μmol/LMnCl2作用1,2,3,4d对PC1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600μmol/LMnCl2作用4d对PC12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200-600μmol/LMnCl2作用于细胞4d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还原型GSH逐渐降低,MDA的含量逐渐升高;600μmol/LMnCl2作用4d电镜可见细胞凋亡,同样条件下细胞DNA碎片化。Western-blot实验显示600μmol/LMnCl2作用1,2,3,4dp-p38逐渐升高,3d时较对照组增加6.6倍(n=3,p〈0.05),200,400,600μmol/L MnCl2作用4d时,磷酸化蛋白38(p-p38)也逐渐升高,400μmol/L MnCl2作用4d时较对照组升高了4.7倍(n=3,p〈0.05)。结论:PC12细胞在锰作用下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上调p-p38,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抑制。  相似文献   
120.
杨何平  张洪武  邓宁 《生物磁学》2011,(17):3322-3324
目的:对比研究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手术与冠状切口联合口腔前庭沟切口手术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10年12月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136例,69例患者行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手术,67例行冠状切口联合口腔前庭沟切口手术,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用甲级、乙级和丙级表示。结果:A组治疗效果甲级、乙级、丙级分别为65.2%、30.4%、4.4%,B组治疗效果甲级、乙级、丙级分别为46.3%、29.8%、23.9%,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结论: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手术比冠状切口联合口腔前庭沟切口手术更好地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更好地实现颧骨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