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5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502篇
  5822篇
  2025年   30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长江河口九段沙盐沼湿地的一条潮沟中,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网目尺寸(4mm和8mm)的插网(fyke net)及日夜潮对游泳动物群落采样效率的影响。共捕获鱼类16种5476尾、虾2种4982只。采用方差分析、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非参数检验法和无度量多维标定分析对两种网目插网的捕获效率,样品的体长分布,群落结构及日夜潮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网目尺寸对样品中游泳动物的物种数和鱼类的多度没有影响,但是小网目的插网对虾类有较高的捕获率。两种网目尺寸的插网均在夜潮中捕获较多的鱼类个体,但虾类在日潮捕获较多。在日潮中,网目尺寸对捕获物中五种优势游泳动物的体长分布无显著影响。在夜间,小网目的插网对斑尾复缎虎和脊尾白虾的较大个体具有较高的捕获率,但对较大个体鲅的捕获率不如大网目的插网。样品中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在日夜潮间存在明显差异,大网目捕获物的样本间差异比小网目小。  相似文献   
102.
103.
水氮互作对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和茎中果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0 kg·hm-2(N0)、180 kg·hm-2(N1)、240 kg·hm-2(N2);4个灌水处理:不灌水(W0)、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1)、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每次灌水量为60 mm,研究水氮互作对土壤水分含量、旗叶光合速率、倒二茎中果聚糖含量及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为180 kg·hm-2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和倒二茎中果聚糖含量较高,籽粒产量、氮肥表观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施氮水平为240 kg·hm-2处理的茎中果聚糖含量较高;不施氮(N0)或施氮过多(N2)均不利于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W1水分处理促进了倒二茎中果聚糖的积累和向籽粒的转运,有利于产量的提高.180 kg·hm-2施氮水平配合灌溉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的水氮交互处理(N1W1)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及较高的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或灌水量,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和倒二茎中果聚糖含量升高,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或降低,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4.
荒漠植物叶片或同化枝δ13C值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带荒漠植物长期生长在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低温、长年干旱缺水的极端环境中,以其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功能来减少水分损失.为了探讨荒漠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为荒漠生态系统保育和退化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和光合仪测定对比的方法,对河西走廊中段临泽绿洲北部荒漠中5种植物进行了全年生长期研究.结果表明荒漠植物月水分利用效率与年生长期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在8月份最高,其方程式为WUEgpa= -1.8 + 1.98 WUEAug(P = 0.011,r =0.96);月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 或13 C/12C) (‰)与生长期平均WUE的相关性在8月和9月最大,可靠性最高,其方程式为WUE gpa= 4.7 + 0.0813 C/12Cmon(P=0.057,r=0.87).研究得出用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指示温带荒漠植物的短期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叶片或同化枝成熟,越往生长后期,正相关性越高,直至霜降;用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指示植物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以8月下旬至9月下旬采样最好.梭梭和沙拐枣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荒漠植物,5种荒漠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排列顺序为梭梭>沙拐枣>柠条>花棒≈泡泡刺.  相似文献   
10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iciency of contaminant removal between five emergent plant species and between vegetated and unvegetated wetlands was conducted in small-scale (2.0 m×1.0 m×0.7 m, lengthxwidthxdepth)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econtaminated effects of different wetland plants. There was generall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moval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between vegetated and unvegetated wetlands. Wetlands planted with Canna indica Linn.,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 and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had generally higher removal rates for TN and TP than wetlands planted with other species. Plant growth and fine root (root diameter ≤ 3 mm) biomass were related to removal efficiency. Fine root biomass rather than the mass of the entire root syste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Removal efficiency varied with season and plant growth. Wetlands vegetated by P. purpureum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wetlands with other plants in May and June, whereas wetlands vegetated by P. communis and C. indica demonstrated higher removal efficiency from August to Decemb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bundance of fine roo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consider in selecting for highly effective wetland plants. It also suggested that a plant community consisting of multiple plant species with different seasonal growth patterns and root characteristics may be able to enhance wetlan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06.
一些海洋浮游植物量子产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场实验以及用硅藻、金藻和绿藻所做的实验表明,在光饱和深度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的量子产懂具有不变、增加和下降3种垂直变化趋势。偏离理论模式的后两种结果可能是由浮游植物的光强适应(Light-shade adaptation)等原因引起。还探讨了量子产值作为初级生产力模型和光利用效率模型中的参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结实高度依赖昆虫传粉;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传粉昆虫的适宜栖息地;油茶传粉昆虫日益减少;给油茶带来了严重的授粉危机。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为多种植物的优势传粉者;但对地熊蜂在油茶上的传粉有效性及传粉效率等方面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在油茶园中引入地熊蜂对传粉的有效性;综合评估地熊蜂在油茶授粉中的潜力;为解决油茶低产难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油茶园中引入地熊蜂;采用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测定;系统地研究地熊蜂成年工蜂的日活动规律、访花行为、访花密度、访花频率、体表携粉量、花粉柱头落置量和坐果率;系统地评价地熊蜂对油茶的授粉效果。【结果】在油茶开花期内;地熊蜂成年工蜂积极访花;其日活动呈双峰规律;并在温度14 ℃和相对湿度70%时表现最为积极;地熊蜂是油茶的有效传粉者;平均每次访花可落置(872.92±272.73)粒花粉;地熊蜂工蜂成虫可以在巢门前后35 m的范围内进行采集活动;在此范围内的油茶坐果率可以提高10%~27%不等。【结论】地熊蜂可以为油茶提供优质授粉服务;显著提高油茶坐果率;引入地熊蜂为油茶授粉是促进油茶结实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油茶园花期内传粉者的人工引入和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8.
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土地生态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选取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与典型的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效率指数,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2006-2015年土地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 随后, 基于人口、富裕和技术(STRIPAT)模型,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土地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土地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土地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各城市土地生态效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此外, 土地利用与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政策的改变等均会对土地生态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这项研究旨在为提高城市土地管理水平,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和供硼状况对不同硼效率油菜苗期生长、叶片水分含量和硼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分胁迫条件下,硼高效甘蓝品种和硼低效甘蓝品种在高供硼水平下的单株鲜质量比低供硼水平分别增加了43.1%和31.7%,但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硼高效品种在两种供硼水平下的束缚态水分含量分别比低效品种高11.4%和1.7%,半束缚态硼分配比例分别比低效品种高6.9%和23.8%.正常水分条件下,硼高效甘蓝品种和硼低效甘蓝品种在高供硼水平下的单株鲜质量比低供硼水平分别增加了11.1%和27.4%;硼高效品种在两种供硼水平下的自由态水分含量较硼低效品种多,自由态硼累积量为低效品种的2倍多,这有利于硼在高效植物体内的移动运输.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城市土地复合生态服务功效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阳文锐 《生态学报》2017,37(12):4169-4181
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提供各项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产出是生态服务功效,可分为正向和负向的服务功效。快速的城市化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了土地的生态服务功效。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基于遥感影像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以特大城市北京为案例城市,建立了基于正向和负向生态功效的空间指标体系,采用划分单元空间网格评价方法,评估了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复合生态服务功效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土地的复合生态功效,2003—2011年城市土地复合生态功效评价结果显示,土地的生态服务负功效在增长,而正功效在不断减少,2003年土地正负服务功效空间分别为57.7%和42.3%,2011年则分别为51.3%和48.7%。2003年的生态服务负功效空间以中心城为核心,成放射状向新城辐射;而2011年生态服务负功效空间以中心城为核心向外呈饼状蔓延;外延式的城市发展空间发展模式是导致负功效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需要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重视非建设用地的生态功能管理,引导外部生态空间渗入城市,强化土地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用地结构,保育郊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