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8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426篇
  437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以猕猴桃种间杂种品种‘江山娇’(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A.eriantha Benth)与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雄株杂交得到的杂交后代群体为实验材料,于2012、2013和2016年分别对该群体的雌雄性别比及其开花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雌雄性别比例小于1:1,即雄株偏多。杂交后代的花瓣颜色以红色为基础,但红色的分布区域、深浅及类型出现明显分离。聚类分析显示,这些杂交后代可通过花瓣CMYK色卡取值分为4个类群,其中猩红色与紫罗兰红色2个变异类型与观察表型完全一致。杂交后代群体的始花期、开花天数、花朵大小、开花量及单花花瓣数等性状均出现广泛分离,且因不同年份而出现变化。群体中杂交个体进入始花期的平均时间跨度为14 d,群体的始花期进入高峰时个体平均比例仅占群体的25.5%。2016年群体开花时间最长,最多有47.4%的个体开放10~13 d;2013年杂交群体的开放时间最短,有55.2%的后代开花3~5 d。本研究筛选出一批花瓣数多、花朵较大或单花序花朵较多的优良单株,并在后代群体中共发现21个含不同花数的花序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92.
流域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陈利顶  张淑荣  傅伯杰  彭鸿嘉 《生态学报》2003,23(12):2497-2505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更多的工作侧重于研究人为因子,如人口增长、政策变化等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其实土地利用在宏观尺度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背景,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环境背景特征对于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将影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过程。本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通过选取景观格局指标,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研究了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弱的土地利用类型,如有林地、稀疏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和草地,主要分布在淋溶褐土、褐土性土以及棕壤地区;而与人类活动密切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山区旱耕地、丘陵区水田、丘陵区旱耕地和平原区旱耕地主要分布在淋溶褐土、褐土性土和潮土地区;(2)同类地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要比土壤的低。并且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多样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从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区、丘陵平原区到山间盆地区,土壤多样性指数从小到大有规律地变化。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变化较为复杂,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强,而对土壤类型的影响相对较小;(3)随着平均斑块面积的增加,流域多样性指数将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与流域总面积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但土壤多样性指数与流域总面积表现出的相关性较好;(4)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类型之间,平均斑块面积上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在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土壤类型丰富多样的地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3.
对盆栽的虎耳草进行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及重要有效成分,分析虎耳草有效成分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虎耳草光合速率在透光率50%的条件下最高,透光率100%下最低;100%光照下的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光合速率在20℃/16℃(12 h昼/12 h夜)适温下最高,此时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也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处理条件下的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速率、气孔张开面积等呈正相关,其中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正相关达极显著;不同光照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卧龙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周围的针阔混交林由于历史原因破坏严重,长期以来自然恢复较差。为调查该区林隙更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采用林隙样线调查方法研究了该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结果显示,历史上的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共同影响着该区林隙更新的格局和特征,林隙天然更新受环境因素制约,更新规律表现为:更新幼苗的种类较形成木的种类丰富,更新乔木幼苗的优势度排序与形成木不同;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受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桦木(Betula spp.)更新受地形影响较大,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受土壤因素影响显著,杜鹃(Rhododendron spp.)更新则受地形因子和林隙形成木的特征影响显著;更新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受土壤因子的影响显著。由此推测,林隙大小并非影响该区林隙更新的关键因素,而土壤因素可能是制约优势树种天然更新和更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5.
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片全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魏磊  丁毅  胡耀军  余金洪 《遗传学报》2002,29(8):T001-T002
通过对几种不育系叶片全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分析证明;紫稻不育系具有不同于野败型,红莲型和马协型不育系的蛋白图谱,说明其可能是一种新的细胞质质源,同时,紫稻不育系与保持系蛋白图谱之间在三叶期和分蘖期时差异均不明显,但各材料本身蛋白图谱在两个不同时期之间差异很大,不育系与保持系图谱表现出的蛋白质(多肽)的差异,可能与不育系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96.
乳酸菌应激反应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性反应是乳酸菌应激保护作用的常见方式。当细胞处于多种环境胁迫时,由一种适应性反应表达所诱导的交互保护作用,对细胞的生存很有利。乳酸菌的蛋白质组研究目前仍处于开始阶段。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无疑将补充现有的蛋白质组和遗传学知识。充分了解应激反应的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适应性反应和交互保护作用的基础,更合理地开发乳酸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北京城市生态占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樱岚  王如松  姚亮 《生态学报》2011,31(15):4415-442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占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构建了生态占水驱动因素分析模型,计算各因素对生态占水变动的贡献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生态占水-水生态因子进行关联分析。以北京市为例计算1999-2009年的生态占水量,结果显示水量型占水和水质型占水均呈现波动式逐年下降趋势,分别由1999年的25.56亿m3和12.55亿m3减少到2009年的15.65亿m3和4.58亿m3;2003-2005年北京市生态占水率明显高于其它时期,达到80%以上,2006年以后逐步下降,但仍然高于50%;水量型占水是过去10 a中最主要的占水类型。生态占水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得出,1999-2009年的总体变动中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促使北京市生态占水增加的关键驱动因素,其次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水-水生态因子关联分析显示,地表取水和污水处理率两个因素与水生境因子的变化有着较强的关联性;退水和地下取水与水环境因子有较强的关联性,地下水埋深和人口两大因素与水安全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8.
艾比湖湿地芦苇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揭示耐盐植物芦苇根际与非根际土壤AOA群落结构间的差异,为深入研究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耐盐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为分子标记,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不同季节(春、夏、秋)芦苇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AOA)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差异,相比非根际土壤,夏季和秋季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较低丰富度较高,春季多样性较高丰富度较低。芦苇根际土壤中AOA的多样性为春季夏季秋季。AOA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土壤样品中AOA群落主要集中在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其中泉古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RDA分析表明,含水量(SM)、有机质(SOM)、总氮(TN)和pH是影响芦苇根际土壤AOA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不同季节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及丰富度存在差异,相比非根际土壤,芦苇根际土壤AOA更丰富。  相似文献   
99.
棉铃虫发生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 及其长期灾变预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山东郓城26年(1974~1999)、德州22年(1978~1999)和江苏丰县20年(1980~1999)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及其时空动态规律,并选出相关显著程度P<0.05概率水平、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稳定的组合作为关键预测因子组建了郓城、德州棉铃虫三代卵,丰县棉铃虫二代卵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长期灾变预警模型。结果表明:① 北太平洋海温场与棉铃虫种群数量消长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遥相关区域,其位置及范围随时间变化,但存在若干呈现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持续性的大面积相关显著区域。② 郓城棉铃虫三代卵量和丰县棉铃虫二代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区分布形式很相似,与前两年1月份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存在大片相关显著的区域(35°~ 55°N,135°E~135°W),持续时间达4个月之久;而德州棉铃虫三代卵量与前两年7~9月份北太平洋低纬度海温有大范围相关显著区(1°~17°N,165°E~120°W)。 ③ 用前两年1~11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相关显著区内各格点的月平均海温距平的平均值做因子建立了棉铃虫长期灾变预警模型,预测检验结果表明:郓城棉铃虫三代卵6年(1994~1999)中报准5年,丰县棉铃虫二代卵5年(1995~1999)中报准3年,德州棉铃虫三代卵5年(1995~1999)全部符合。据此可提前20~27个月做棉铃虫的长期灾变预警。  相似文献   
100.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姜立军  苗鸿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06,26(11):3775-3781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是保护区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由于管理基础、管理机制和管理行为的不同,对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有差异。为了剖析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各项管理要素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情况及其重要程度,从林业系统中选取15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问卷调查,从26项管理要素中得到14项能体现管理有效性的关键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X^2检验的方法,分析这些关键评价指标与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经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3个指标(保护状况E1、保护区控制E2、对当地社区经济效益的影响E3)中,目前E1在各个保护区中的管理效果得分中最高,这说明维护保护区的保护状况仍是各个保护区最为重视的工作目标;而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各个因子对于管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在这些管理评价指标中,宣传项目是唯一对保护区管理效果中的3个指标都有影响的因素,并对E1这一管理效果因素影响最大,而管理监督评价和旅游管理与收费则是分别对E2、E3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将会更加明确保护区的管理因素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采取合理的方式,最终可以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