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玉米及马齿苋叶片SOD活性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幼苗及马齿苋作材料,通过甘露醇、H2O2、臭氧和强光等胁迫后,用NBT光化还原抑制法测定叶中SOD活性的变化。臭氧和强光能诱导玉米叶片SOD活性增加。0.5mol/L甘露醇处理玉米叶片12h,SOD活性上升,至48h后下降;在该甘露醇溶液中另外加入10^-2mol/L H2O2;处理12h后SOD活性基本不变。对玉米叶片单独用10^-2mol/L H2O2诱导,30min内SOD活性上升到最高值,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又逐渐下降。用耐强光、耐干旱的野生马齿苋作为材料,与玉米相比,其叶片SOD基础活性低于后者;若予以正午强光结合渗透胁迫2h,其叶中SOD活性增幅超过玉米,从种间比较的角度旁证了SOD在抗逆性中的作用。推测植物中存在比活性氧更为直接的物理诱导机制。  相似文献   
62.
Abstract: In 1988, investigators from the Chiron Company (USA) detected the non-A, non-B agent and named it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 anti-HCV antibody assay (ELISA) and subsequently confirmation tests (immunoblot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re developed. HCV exposure results in a chronic infection in a majority of cases. This chronic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lowly progressive chronic liver disease. Chronic HCV infection is, like HBV,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st HCV carriers are infected by parenteral routes. Intravenous drug users have the highest risk of becoming infected. Intrafamiliar spread is seen in certain parts of the world but sexual and perinatal transmission does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preading the infection. Antiviral therapy (alpha-interfer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will normalize liver function tests in about 25% of the cases.  相似文献   
63.
生物化学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等生命基本属性,是阐述生命奥秘的基本语言,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能否作为公选课?如果其作为公选课,又应包含哪些生物化学知识,如何讲授这些专业知识?本文从课程内容,教材选取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介绍了笔者在向非健康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公选课的实践和体会。笔者联系身边的生物化学现象讲解其中的基本生物化学原理,关注疾病发生和临床治疗中涉及的生物化学,整合本校生命和健康相关学科和最前沿的科学进展中涉及到的生物化学知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为学生理解其它生命科学选修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策略和教学方法对于公选课和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汪雪峰  杜久伟  卢建华 《生物磁学》2009,(15):2929-2931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作者从当前医患矛盾激烈,医学检验培养目标和方向出发,提出医学检验本科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探讨三个方面提出在医学检验本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为培养符合当今人才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5.
细胞生物学是当代生物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前沿学科,面对细胞生物学知识不断地翻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其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化建设,对教学内容和平台进行更新和优化。该文从教学经历出发,总结借鉴相关有益的教学方法,从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四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探讨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针对新形势下生命科学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快速发展的形势,结合当前教师队伍和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笔者对大学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一些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7.
实验课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当前研究生教学环境的变化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开设了名为“细胞生物学大实验”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该文介绍了该课程设立的背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过程和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8.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使高校教学在教学场景、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特点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将智慧教学工具引入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以及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雨课堂教学工具将智能手机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数据有助于教师更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其次,在江苏省在线课程中心平台上开展了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微生物学模块化实验"的建设工作。课程建设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岗前培训;课程内容应考虑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制作成本和学习成本等因素。在线课程的建设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提供支撑条件,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高尔夫球场农药随地表径流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化合物随地表径流迁移的损失量与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期有关。施药后当天降雨,毒死蜱、氯氰菊酯、百菌清随地表径流迁移量为0.014~0.490 kg/hm2,径流迁移损失率9.79%~20.51%;施药后3 d模拟降雨,毒死蜱、氯氰菊酯的径流迁移损失率分别为8.32%和5.58%,减少了50%以上。因此,根据天气降雨状况,调整施药时间,可减少农药随地表径流的迁移,有利于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0.
陈向东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01-1003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得网上在线教学成为这段时间的唯一教学方式。这一方面给高校的广大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给近年来一直进行的高等教育开放式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潮流按下了加速键。《微生物学通报》以"第十七届全国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为契机邀稿组织出版的这期"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很好地反映了近年来在开放式教育形势下我国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其中也有文章介绍了疫情期间选择和使用线上教学技术的经验。期望该主题刊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广大微生物学教师强化互联网意识,打造"互联网+"思维,重塑课堂教学形态,通过广大教师间的教改经验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