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113.
红火蚁蚁丘大小与诱集工蚁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饵诱集法研究了荒地、绿化带生境中红火蚁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与诱集工蚁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荒地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增大减缓、最终趋于平衡的规律,当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分别为11634 cm3、1308 cm2时,诱集工蚁数达到最大值,为每诱饵291 头;在绿化带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动态与荒地生境相似,当蚁丘体积>18089 cm3时,诱集工蚁数量的增幅明显变缓,当蚁丘体积为25974 cm3时,诱集工蚁数达到最大值,为每诱饵232头.韦布尔函数方程可较好地描述诱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与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4.
解梦  于晶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18,38(10):3453-3461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也还存在争议。先前有关核DNA含量与环境因素间关系的矛盾性报道可能与取样过小、地理范围过窄、研究对象遗传背景差异过大有关。如果对一个遗传背景相近的类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取样,核DNA含量会呈现有规律的纬度梯度变化,可能与大的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菊科(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是一个广泛认可的自然分类群。为揭示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以及这种变异是否具有环境适应意义,以菊科为对象开展了核DNA含量与纬度、生物气候因素关系的统计分析。从"植物DNA C-值数据库"检索到822种菊科植物的核DNA含量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沿经度方向上设立10条样带,每条样带横跨15个经度,每条样带又均分成22个样块,每个样块纵跨7.5个纬度;其次,从"世界气候数据网站"下载1950—2000年时间段14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应用Arc GIS 9.3获得每个样块14个生物气候因子的平均值;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站"记录,计算每个样块菊科植物平均的核DNA含量数据。为避免气候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了降维,发现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分别是第一、二主成分上荷载最大的因子,去除与它们相关性在-0.7至+0.7之间的其他气候因子后获得了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三个变量用于进一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在全球10个样带上的核DNA含量与纬度关系密切,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呈现极显著的单峰型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二项式进行拟合。因此,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沿着纬度梯度有规律性的非线性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生长对外源植物激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植物克隆生长调节问题,目前集中于外在机制的研究。为了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的内在机制,采用3×3回归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期望了解不同生长性状对IAA和CTK用量及其配比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生长性状对激素用量的响应规律呈典型的钟形曲面模式,即各生长指标均存在一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生长指标随IAA、CTK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生长指标随IAA、CTK用量的增大而下降。(2)不同生长指标对激素用量及其配比的响应规律具有一定差异,较高的IAA比例有利于促进树高生长,较高的CTK比例有利于促进地径和冠幅生长,而几乎相等的IAA和CTK用量有利于种群生物量积累。(3)在激素用量适宜的情况下,中国沙棘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形成高大的个体,较多的子株,有利于提高种群对生境资源的占据和利用,并提高排斥其他植物种类入侵的能力;当激素用量过高或过低时,中国沙棘以降低生长量为代价,形成矮小的个体,减少子株数量,有利于削弱个体之间的竞争。这一结果为了解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内在调节机制提供了线索。(4)根据不同生长指标的激素效应方程,求出了相应的IAA和CTK的最佳用量和最佳配比,以及合理施激素区域和最低成本线。(5)克隆子株数量增幅与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增幅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群生物量增幅呈显著正相关,即适宜的IAA和CTK用量既可加速个体生长、也能促进克隆子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6.
NaCl胁迫下AM真菌对棉花生长和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 Na Cl胁迫条件下 AM真菌对棉花生长和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中加入 0、0 .1%、0 .2 %、0 .3%浓度 Na Cl条件下 ,Na Cl胁迫对 AM真菌的接种效果有显著影响。接种 AM真菌提高了棉花根系菌根侵染率 ,增加了棉株的生物产量 ,以 0~ 0 .2 % Na Cl浓度时 AM真菌接种效果最好。 AM真菌对棉株生理参数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因生育期和 Na Cl浓度不同而异 ,现蕾期和低盐浓度 (0~ 0 .1% )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 ;中高盐水平 (0 .2 %~ 0 .3% )和生育后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 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显著提高 ,MDA含量明显降低 ;棉株 K、Ca、Mg含量因植株部位和盐浓度不同而变化。 AM真菌增强宿主植物的耐盐性可能源于促进宿主根系对土壤矿质元素吸收的直接作用和改善植物体内离子平衡和生理代谢活动、提高保护酶活性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7.
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生命表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害虫累积为害量指标,用以描述和比较某一时间段内害虫动态持续为害力大小.应用该指标分析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种群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对成虫显著的忌避作用是其对种群控制的主要机理.印楝素0.50ml·L^-1对成虫的忌避率为83.75%,种群趋势指数I值降为0.335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863.采用田间试验获得的结果,避免了室内测定的空间限制,因而是评价异源植物次生化合物对害虫忌避作用的主要依据.该指标在以害虫控制为目标的动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8.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苗期不同灌水量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花生品种“农大818”和“鲁花11”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花生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灌水60~80 mm(适当干旱)可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干旱解除后,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和Pr、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光合速率显著升高.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降低,但农大818的降低幅度不如鲁花11明显,表明农大818比鲁花11更耐旱;在节水条件下,鲁花11苗期适宜灌水量不能低于80 mm,农大818不能低于60 mm.  相似文献   
119.
不同秸秆填埋量对盐碱土水盐运移及垂柳反射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雪涛  何欣燕  何俊  范秀华 《生态学报》2018,38(22):8107-8117
在宁夏西北盐化生态脆弱区的典型盐碱化土地,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在栽植穴填埋秸秆2000(T_1)、7000(T_2)、12000kg/hm~2(T_3)及17000 kg/hm~2(T_4)等作隔盐层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垂柳(Salix babylonica)反射光谱的影响,将地下土壤水盐变化与地上植物生长及生理状况相结合,以期更准确的反映出各处理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及地上植被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填埋一定量的秸秆作隔盐垫层可以改变地下土壤水盐的剖面分布特征。T_2、T_3和T_4处理与对照组相比,2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都显著提高,填埋的秸秆层起到了蓄水保墒的作用;都明显降低了0—8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但这3种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别。T_1由于填埋秸秆量过少,无显著蓄水控盐效果。(2)通过检测植物叶片反射光谱可以反映出地上植物生长及生理状况的变化。填埋一定量的秸秆作为隔盐垫层有助于改善垂柳的生理状况。T_2的垂柳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光合特性及营养状况最好,其他光谱参数结果都显著提高。T_3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但效果均不如T_2,且营养状况差。T_4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水分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但叶绿素含量、营养状态以及光合特性都显著降低。T_1处理效果最差。(3)在地下填埋秸秆作隔盐层,会通过对地下土壤水盐运移及微域生态系统环境的调节,影响到地上植物生长及生理状况。综合地下水盐分布与地上植物叶片反射光谱的结果,T_2是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中最适宜的秸秆填埋量。  相似文献   
120.
不同施氮水平下灌水量对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下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征和旗叶水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灌水的W0处理10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低于各灌水处理,W1(灌底墒水60 mm)和W2(灌底墒水和拔节水各60 mm)处理100~200 cm土层和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高于W3(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各60 mm)处理;N240处理0~8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模系数和农田耗水量高于N180. W2和W3处理灌浆中后期旗叶相对含水量和水势高于W0和W1处理;灌浆后期旗叶相对含水量和水势为N240W0和N240W1处理分别高于N180W0和N180W1处理,N240W2和N240W3处理与N180W2和N180W3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氮180 kg·hm-2,底墒水和拔节水分别灌60 mm的W2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高,农田耗水量较低;增加灌水量,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农田耗水量增高,土壤贮水消耗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