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96篇
  12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针对民族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建立了系统性、针对性、前沿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四性"教学内容,创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2.
亚硝酸盐氮对凡纳滨对虾毒性和抗病相关因子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常规生物毒性实验方法,在不同盐度下进行亚硝酸盐氮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实验;并加亚硝酸盐氮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环境中,检测与抗病力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亚硝酸盐氮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和抗病力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亚硝酸盐氮的毒性有较大影响。盐度为31时,24hLC50、48hLC50、72hLC50和96hLC50分别为314.9mg/L1、75.3mg/L1、00.2mg/L和89.0mg/L;盐度为17时,分别为132.3mg/L、65.6mg/L、51.3mg/L和39.5mg/L。盐度31实验组的亚硝酸盐氮半致死浓度均显著(P<0.05)高于盐度17实验组。在低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氮的毒性较强。亚硝酸盐氮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相关因子有显著的影响。亚硝酸盐氮浓度为4.0mg/L和8.0mg/L时,其血细胞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酚氧化酶(PO)活力、抗菌活力(Ua)、溶菌活力(UL)和血清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不吸污组抗病力相关因子活性均显著(P<0.05)低于吸污组。低浓度的亚硝酸盐氮可降低凡纳滨对虾抗病能力,亚硝酸盐氮浓度越高,其抗病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33.
谢涛  张儒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4):695-699
分析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教师科研为驱动,项目研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34.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高校,其教学基本遵循相同或相似的注重课程理论体系的经典教学模式,该模式不利于普通地方院校本科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根据微生物学科研项目思路的构建程序和微生物学实际应用的关键操作技术,以实验项目选择和实验项目顺序调整为突破口,优化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使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以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A method for rapid and highly effective plant micropropagation from vegetative meristems was established for Aloe barbadensis Mill. Plant micropropagation was achieved culturing apices on medium containing 1.1 M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and 2.3 M kinetin for 15–30 days. High morphogenetic ability was maintained by transferring explants (after 60 days) on media containing 0.11 M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and 2.2 M 6-benzylaminopurine.  相似文献   
36.
一株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溶磷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作物根际筛选分离出的一株解磷能力较强的溶磷菌P0417,对其进行16S r DNA基因水平上的初步鉴定,测定其溶解磷的能力,并对该菌的溶磷培养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P0417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且其溶磷能力与培养液p H呈显著相关性,当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10 g/L、草酸铵0.5 g/L、Na Cl 1.0 g/L时,菌株P0417对Ca3(PO4)2盐培养基具有较好的解磷能力,其解磷能力可达791.84μg/m L。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韭菜迟眼蕈蚊性信息素监控水平,本文在25℃、RH70%±5%、光周期L∶D=14∶10的条件下研究韭菜迟眼蕈蚊不同日龄雄虫的交配能力及其对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未交配雄虫平均寿命4.5d,雌虫4.2d,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无显著差异。雄虫一生最多可交配13次,且随着雄虫日龄增加,雌虫交配成功率逐渐减少。随着雄虫交配经历的增加,雌虫交配的时间延长,最长达97min。雄虫的日龄并不影响与之交配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但是雄虫的交配经历与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相关,尤其当雄虫交配经历超过8次时,与之交配的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显著下降。研究阐明了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殖行为特征,为其性信息素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植物抗冷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温度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然而低温却是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国政府及研究部门一直都把植物低温适应性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按照低温的不同程度,植物的低温伤害可分为冷害(chilling injury;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和冻害(freezing injury;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两大类。早期关于植物冷害机理和抗冷机理的研究,是从比较冷敏感(chilling-sensitive)植物和抗冷(chilling-insensitive)植物或比较未经冷驯化的植物(non-cold-ac…  相似文献   
39.
该研究以3种阴生地被植物麦冬、虎耳草和紫萼玉簪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模拟熏气方法,测定不同浓度(5.71,11.43,17.14,22.86mg·m~(-3))SO_2胁迫下参试植物的外观受害症状,以及膜质过氧化、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以叶片吸硫量比较3种植物的净化能力,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抗SO_2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随着SO_2熏气浓度的升高,3种植物的叶片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叶片叶绿素含量、汁液pH值和相对含水量下降,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且其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2)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结果显示,3种地被植物对SO_2抗性能力表现为:麦冬紫萼玉簪虎耳草,与叶片受伤害症状和叶液pH值下降的顺序相反,说明这2个指标可作为简单可行的评价SO_2抗性的重要鉴定指标。(3)3种植物均有一定的SO_2净化能力,其强弱顺序为虎耳草麦冬紫萼玉簪。研究表明,3种阴生地被植物都能够在SO_2胁迫下提高其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其抗硫胁迫和SO_2吸收能力,并以麦冬对SO_2抗性最强,虎耳草对SO_2的吸收能力最强;该试验中最低参试SO_2浓度远远高于城市大气中的实际SO_2浓度,在试验环境下3种阴生植物再都未呈现伤害症状,说明吸收硫能力强的虎耳草和麦冬可以在SO_2污染严重的林下区域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0.
对小麦及其4种近缘属间禾草进行了长时间 (0.5~5.7年, 个别8.6年) 的愈伤组织培养,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染色体倍性低的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2n=2x=14)及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 2n=2x=14) 倾向于数目的增大;染色体倍性高的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2n=6x=42) 趋向于数目的减少;而倍性居中的羊草 (Leymus chinensis, 2n=4x=28) 既有增大也有减小;染色体倍性最高的高冰草 (Agropyron elongatum, 2n=6x=70) 最为稳定,但也有减少的趋向。愈伤组织的胚性主要与二倍体及亚二倍体的总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