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37篇
  12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盐肤木上四种倍蚜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983—1986年作者在四川省绵竹、成都、夹江、涪陵和南川等县(市)境内,海拔500~1500米范围内,对寄生在盐肤木上的角倍蚜,倍蛋蚜,倍花蚜和红倍花蚜等四种主要倍蚜春迁蚜羽化迁飞期、干母营瘿期、倍子生长进程和瘿内倍蚜的生殖数量与世代数以及干母营瘿的寄主物候等的观察测定结果,并建立预测方程,为引移挂放和适宜采倍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松嫩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等位酶技术, 综合分析了松嫩平原11 个羊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指标, 深入剖析了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羊草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两类种群在等位基因频率、非平衡位点和A、P、He 及固定指数F 上明显不同, 两类种群间有极明显的遗传分化。黄绿型种群的A、P、He 皆低于灰绿型;黄绿型F < 0, 灰绿型F > 0,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DIA-1、PGM、SKD 和ACP 等位点上;两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ADH、DIA-2 和PGM 等位点上。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测定了松嫩平原南部微生境条件下羊草灰绿色和黄绿色两种生态型9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羊草种、种群和生态型水平都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生态型之间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及遗传分化。灰绿型和黄绿型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7.3%和57.1%,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是2.2和1.9,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48和0.298。两种生态型种群之间平均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104.
A pair of primers created from information of PmNOBⅢ genome DNA Sal I fragment produced a 355bp band by using Penaeus chinensis non occluded baculovirus (PcNOBV),the WSBV isolate from P.hinensis in mainland China,as the DNA template.The specific PCR product was cloned,sequenced and labeled with digoxigenin (DIG)DNA labeling kit(Boehringer Mannheim).The DIG labeled fragment was tested by dot blot hybridization fo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ith purified PcNOBV nucleocapsid,PcNOBV infected shrimp tissues and healthy shrimp tissues.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DNA probe is 6.8pg of purified PcNOBV DNA.No hybridization signals were observed using DNA from healthy shrimp as template.Healthy P.chinensis,artificially infected P.chinensis and pond reared adult P.chinensis were screened for PcNOBV infection by both PCR and the hybridization assay.The results showed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PCR and the hybridization assay.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G labeled probe can be used as a sensitive,specific and cost effective reagent for detection of PcNOBV.  相似文献   
105.
夏腊梅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夏腊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是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夏腊梅属(Sinocalycanthus)的唯一代表,仅间断分布于我国浙江省临安市天台县极狭小的范围内,本文采用等位酶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上述两地的天然居群和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引种的人工居群的553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并与浙江腊梅(Chimonan-thus zhejiangensis)作对比,检测结果表明夏腊梅的遗传多样性极低,从14个酶系统检测到的23个位点看,在物种水平上每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A)为1.2,多态位点(P)占21.7%,观察杂合度(Ho)为0.010。在居群水平上,A=1.0-1.1,P=0-13.0%,Ho=0-0.014。而对照种浙江腊梅杭州植物园人工居群的上述指标分别为A=1.5,P=39.1%,Ho=0.071。夏腊梅的2个自然居群之间在Mdh-4,Pgd-3和Sod-1发生显著的分化,但居群内亚居群间几乎没有分化,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引种的人工居群中没有检测到多态性,说明作为迁地保护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居群并没能有效地保护夏腊梅的遗传多样性,由于目前自然保护区基本上采用不加人为干预的经营方式,划人龙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亚居群会因为森林的自然演替而灭绝,所以,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这种经营方式不适合对夏腊梅的保护,夏腊梅的例子说明,当我们对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性缺乏认识时,我们既不知道应该保护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106.
樊晓丽  雷焕宗  林植华 《生态学报》2012,32(17):5574-5580
体温是影响变温动物表现的最重要生理学变量。检测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的雌性亚成体、雄性亚成体、幼体和蝌蚪这4个发育阶段的选择体温和热耐受性。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虎纹蛙选择体温、耐受低温、耐受高温和温度耐受范围的组间差异均显著,幼体的选择体温(24.13℃)显著低于雌性亚成体(28.06℃)、雄性亚成体(29.27℃)和蝌蚪(28.23℃),雌性亚成体、雄性亚成体和蝌蚪之间差异不显著;幼体的耐受低温(13.85℃)显著高于雌性亚成体(11.27℃)、雄性亚成体(10.84℃)和蝌蚪(10.74℃),雌性亚成体、雄性亚成体和蝌蚪之间差异不显著;幼体具有显著低的耐受高温(35.48℃)、蝌蚪具有显著高的耐受高温(43.31℃),雌性亚成体(39.55℃)和雄性亚成体(39.02℃)的耐受高温差异不显著;幼体(21.62℃)具有显著小的温度耐受范围、蝌蚪(32.58℃)具有显著大的温度耐受范围,雌性亚成体(28.28℃)和雄性亚成体(28.18℃)的温度耐受范围差异不显著。虎纹蛙幼体和亚成体体温和水温之间在降温速度和升温速度的相关关系均显著。用回归剩余值去除水温变化速度对体温变化的影响,双因子方差分析(降温和升温速度为重复检验设置)表明,幼体的体温变化速度显著大于亚成体,两性亚成体间差异不显著;温度变化类型(降温和升温)和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体温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基本热生态位分离和体温调节能力的发育限制是形成上述现象的最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7.
南方红豆杉响应不同传粉式样的结实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开花前雌株短枝套袋隔离传粉、花期人工授粉、风媒传粉 对照 及其传粉障碍等几种传粉式样 ,比较不同传粉 授粉 方式对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结实的影响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不同种植行向、树冠不同方位、上下内外不同层面的结实表现 .结果表明 :南方红豆杉存在孤雌生殖现象 ,平均单枝结实率为 2 8.7% ,与风媒传粉相比较 ,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 ;人工授粉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P<0 .0 5 2 0 .7% ;2~ 3月份开花期 ,江汉平原盛行东北风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东西向种植的南方红豆杉有更多的授粉机会 ,其结实情况极显著优于南北向种植的 P<0 .0 1 ;东西向种植的南方红豆杉树冠果实的空间分布 ,受传粉条件包括风向、冠层方位及距传粉源的距离、冠层内外上下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方位间的结实量按东南西北方位依次为 :2 30 .375粒、185 .6 2 5粒、12 8.813粒、10 5 .4 38粒 ,呈递减趋势 ,冠外层结实量普通高于冠内层 ,树冠东向下外层结实量最高 4 16 .75粒 ,北向下内层最低 2 2 .0 0粒 .  相似文献   
108.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中华猕猴桃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为试材,采用500mg·L-1、1000mg·L-1、1500mg·L-1三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ABT生根粉处理插条,进行了猕猴桃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吲哚丁酸1500mg·L-1的扦插生根率极显著高于萘乙酸和ABT生根粉的各个处理,显著高于吲哚丁酸1000mg·L-1;吲哚丁酸对根数和根长的促进作用优于萘乙酸和ABT生根粉,ABT生根粉对于根粗的促进作用却较其它两者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吲哚丁酸1500mg·L-1处理的插条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09.
猕猴桃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选用的9对SSR引物在两物种中共扩增出104个等位基因。选择频率在20–80%的SSR等位基因,运用等样本对频率方法分别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各1个居群及其中华/美味猕猴桃复合居群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值计算。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变异在居群内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间结构,尽管近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居群内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但也有相当比例(29.6–48.0%)的等位基因在种内居群中和复合居群中(河南西峡51.0%,陕西商南44.7%)呈现渐变、衰退、双向衰退或侵扰模式。而且其居群内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规律,不论是在种内还是复合居群中都基本一致:相距在100m以内,特别是30m范围内的个体间的等位基因表现出显著性的正相关,但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逐渐显示出负相关,说明猕猴桃属植物的有效传粉距离可能在100m左右,种子散播主要集中在30m的近距离内。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是其传粉和种子散播等生物学特性与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近距离的散播、花粉传播的有限距离及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两个近缘物种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猕猴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居群扩散及其地理系统发育进化等方面的规律,并为制定相应的保育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采后钙处理对中华猕猴桃果实的还原性Vc、还原糖、蛋白质及半乳精醛酸酶(PG)活性的影响。果实采后钙处理,能抑制PG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的衰老,同时保持果实的良好品质。利用中华猕猴桃对钙处理的适宜浓度范围较大的特性,可根据市场不同时期的需求采用不同浓度的钙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