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37篇
  12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菜蚜二项式抽样设计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青菜上桃蚜(Myzus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erysimi)及其混合种群的田间近100组调查数据,利用每样方(株)虫口不超过数阈值T(分别为0、1、5、10、20、30、40)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T)与种群密度(m,头·株-1)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m)=a+bln[-ln(PT)]而设计的二项式抽样.通过对三者不同数阈值(T)的回归决定系数(r2)、种群密度的回归估计方差(Var(m))、抽样精度(以d表示)和实际应用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当桃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10时,其理想的T值为30;当萝卜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而它们的混合种群未得到其理想的T值.数阈值T为30和10可分别用于桃蚜和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而传统的二项式抽样即0~1抽样由于应用于小白菜上菜蚜的抽样设计时产生很大的误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effects of nodal explants collected at different plastochrones, use of various benzyladenine (BA) concentrations, sources of carbohydrates, and phases of the culture medium on shoot establishment and proliferation ofRosa hybrida L. andR. chinensis minima were evaluated. Higher numbers of shoots per explant were obtained fromR. hybrida cv. Carefree Beauty explants proximal to the apical meristem than those from distal nodes. However, proliferating shoots derived from plastochrones proximal to the apical meristem had a lower number of leaves/explant and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derived from other distal plastochrones. Although shoot proliferation increased with higher BA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um, a concentration of 4.4 μM BA was found optimum for axillary bud-break and shoot development forR. hybrida cvs. Adelaide Hoodless and Cuthert Grant. A higher shoot proliferation rate was observed forR. hybrida cv. Carefree Beauty explants grown on a medium containing 55.5 mM fructose than 58.4 mM sucrose. However,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R. hybrida cv. Cuthert Grant grown on a medium containing either fructose or sucrose. The mean number of shoots/explant was higher forR. chinensis minima cv. Red Sunblaze explants grown on a liquid (4.5) than on a solid medium (1.7) for the first reculture;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hases of the medium were observed for the second reculture. However, a higher mean number of shoots/explant was observed on solid-phase (4.0) than liquid-phase medium (3.4) for the third reculture. A higher mean number of leaves/shoot was obtained on a solidified medium rather than liquid medium in the first two consecutive recultures, while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third reculture. Although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BA concentration on mean number of shoots/explant was observed for Red Sunblaze nodal explants, the influence of BA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in the two consecutive cultures for both phases of the medium. Hyperhydricity was observed on Red Sunblaze shoots grown on the liquid-phase medium.  相似文献   
13.
黄连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是我国著名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功用。长期以来由于过量的采挖,造成野生资源亏缺。在人工栽培中,由于黄连种子小,休眠期长,出苗不整齐,生长缓慢,要6—7年才能收获,因而限制了黄连的生产。对黄连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于黄连的有效成份分析及药物学方面。近年来日本T. Furuya等开展了应用黄连细胞大量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1999年7至8月份,在25.0±0.5℃条件下对中国对虾(湿重,1.454±0.150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32d;处理组S4、S8和S12分别饥饿4、8和12d后再饱食投喂28、24和20d。主要结果如下饥饿结束时各处理组的干重和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S4组和对照组间的干重和湿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S8和S12两组的干重和湿重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生长后各处理组的湿重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食欲增大,摄食水平提高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太白红杉顶芽与分枝格局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孝安  赵相健 《生态学报》2004,24(11):2616-2620
野外调查发现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枝条顶芽死亡比例较高 ,顶芽死亡对分枝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可形成 3种分枝类型 : 型、 型和 型。对 3种分枝类型枝条的芽数量、计盒维数以及植冠不同部位的分枝类型比例、顶芽死亡比例、主侧枝平均枝长和主侧枝总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芽数量 : 型 (115 .3) < 型 (15 4 .8) < 型 (2 0 9.9) ;计盒维数 : 型(1.30 5 ) < 型 (1.4 0 0 ) < 型 (1.5 37) ;顶芽死亡比例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提高 ,而冠层东南西北 4个方向的顶芽死亡比例无显著差异 ;主侧枝平均枝长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加 ,而主侧枝总数量则逐渐降低 ;由于风、光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 ,冠层4个方向间的主侧枝平均枝长和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 型分枝使植冠半径扩大 , 型分枝快速扩展植冠的横向空间 , 型分枝在扩展空间的基础上并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占据。研究表明太白红杉枝条中一定比例的顶芽死亡增加了分枝形态的多样性 ,表现出顶芽和分枝格局的环境适应性 ,有利于提高树冠的空间占据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郭继勋  祝廷成 《生态学报》1992,12(4):295-301
分解速率和损失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枯枝落叶分解动态,羊草草原主要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减蓬(Suaeda glauc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五脉山黎豆(Lathyrus quinqueneruivs),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分解速率的季节变化动态近似倒“V”字型,损失率的季节变化呈S型,反了枯枝落叶的失重情况,枯枝落叶的化学组成成分是造成不同种植物间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C/N比与分解快慢有密切关系,分解初期,枯枝落叶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模型,枯枝落叶损失95%所需时间,羊草群落约为8.8a,杂类草群落约为9.7a,碱茅群落约为7.1a,碱蓬群落约为4.7a。  相似文献   
17.
周晓梅  郭继勋  赵匠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50-2254
羊草草地土壤-植物间营养元素Fe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均较低,羊草中Fe含量比较丰富.在生长季各时期,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在土壤剖面分布上从上向下呈下降趋势,有效铁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全铁各月平均含量变化在生长季呈“V”型曲线,7月含量最低;有效铁平均含量从5~8月与全铁相似,8月后则逐渐减少.羊草各器官及枯落物Fe含量有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根>根茎>叶>枯落物>茎;羊草叶、茎的Fe含量在生长季中为波动型下降曲线,根茎、根及枯落物的Fe含量在生长季中为“V”型曲线.A层土壤富集有效铁的能力稍强.土壤中Fe活性平均为0.640%。从5月至8月逐渐升高,8月后逐渐下降,10月份最低.地下部的Fe向地上部的转移强度为5~7月下降,8月升高,随后又下降.地上部Fe向枯落物的转移强度平均为105.0%,与地下部Fe向地上部转移强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栽培的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鳞茎为实验材料,采取“无液处理”的简捷方法获取外植体,并筛选出中国水仙离体鳞茎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红豆杉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红豆杉的茎中分离得到两株内生细菌G18、F19,通过生物学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这两株菌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udomona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细菌.活性研究表明,G18、F19发酵液均对3种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分剐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G18和F19分别能降解水杨酸和敌敌畏.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运用 RAPD技术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生境 8个羊草种群进行分析。采用 2 4个随机引物 (10 nt)在 8个种群中共检测到2 2 4个扩增片断 ,其中多态性片断 173个 ,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77.2 % ,特异性片断 2 2个 ,占 9.82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 9.3 3条。利用 Nei指数和 Shannon指数估算了 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计算种群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计算结果分别为 85.4%和 66.8% ;羊草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 ;8个羊草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 0 .2 3 16,变异范围为 0 .1587~ 0 .2 70 0 ,说明 8个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即 :在较小地理范围内羊草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 ;8个种群可聚为 3个类群 ,聚类结果显示生境相似的种群能够聚在一起 ,而地理距离最近的种群不一定归为一类 ,说明小范围内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 ,而与其生境间的相似度相关。影响遗传相似性的不是单一因子而是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 ,较小地理范围内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由环境的异质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