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8篇
  免费   707篇
  国内免费   60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轮状病毒(RV)的细胞培养问题的尚未完全解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敏感细胞较少有关。为此,我们进行了RV新敏感细胞的筛选,发现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Frhk-4感染不同血清型的人和动物RV标准株Wa、DS-1、YO、ST-3、SA-11和UK,37℃旋转或静止培养均能产生明显CPE。培养物经ELISA测定含RV抗原,用PAGE检测有特征性RV核酸图型,电镜超萍切片检查感染细胞可见RV颗粒,证实Rrhk-4是RV的敏感细胞,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同时与MA104-CV-1细胞的比较研究证明,三种细胞对Wa和DS-1的敏感性及增殖滴度,以CV-1最高,Frhk-4次之,MA-104最低。  相似文献   
73.
菊花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巍 《生物技术》1993,3(2):18-21
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菊花离体快速繁殖试验。以幼叶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生长素的培寿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后进行分化培养。结果表明,2.OppmNAA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0.5ppmBA上的不定芽分化率最高。用不同浓度NAA与BA的组合进行分化试验,其方差分析结果说明0.1ppmNAA+0.5ppmBA是分化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无根苗在MS无激素培寿基上诱导生根,28天后移栽成活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74.
稻螟赤眼蜂田间自然繁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调查表明,稻螟赤眼蜂是我省多择性卵寄生天敌的优势种.同时发现.稻螟蛉卵可认为是水稻上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天然优良寄主.由于它的被寄生率高.天敌繁殖量大.控制后继害虫的功效显,所以在水稻生产上稻螟蛉实是益大于害的.在早稻害虫防治实践中.应该减少农药使用,或避开天敌活动期和早稻前期用药.以使世代短的天敌,在近期内迅速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控制相继发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为害.可减少早稻用药1-2次.上述方案.无须人工生产天敌,即以田间自然繁殖保护天敌的新技术,所能达到稻田以虫治虫的功效.不亚于以往工业生产天敌的举措.实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解析土壤微生物在植物根际的组配机制对于认识和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方法】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明确了我国主要种植烟草生态区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互作关系。【结果】烤烟根际细菌类群主要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细菌群落组成按生态区聚类,且样本空间距离和细菌群落相似度显著负相关。共现性网络分析表明,烤烟根际细菌群落间协同作用大于拮抗作用,武陵秦巴生态区、黄淮平原生态区、南岭丘陵生态区和沂蒙丘陵生态区细菌群落高度模块化,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为南岭丘陵生态区和黄淮生态区细菌共现性网络的网络中心,Bry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renimonas)为南岭丘陵生态区细菌网络的模块核心,其菌群特性而非相对丰度决定了其在稳定细菌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冗余分析结果证实pH、有效铁、交换性镁和有效锰能显著影响烤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结论】烤烟根际细...  相似文献   
77.
代梨梨  彭亮  陶玲  郝柳柳  张辉  李谷 《微生物学报》2023,63(10):3811-3824
硫酸盐引起的生态学效应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关于硫酸盐对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硫酸盐对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影响规律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采集自养殖池塘的底泥和表层水构建了试验系统,研究了加入约0 mg/L (对照组)、30 mg/L (T1处理组)、150 mg/L (T2处理组)、500 mg/L (T3处理组) Na2SO4后表层底泥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组成和共生网络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孵育第30天前,各实验组底泥微生物变化不大;但到第50天时,T2和T3处理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相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相比其他实验组,T1处理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升高(P<0.05),T3处理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1处理组增加了较多差异类群(62种),而T3处理组差异类群大量减少(45种)。共生网络图分析显示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引起了底泥微生物网络复杂性的增加,说明微生物群落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响应硫酸盐引起的环境改变。冗余分析(redundant analysis,RD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底泥总有机碳、总氮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底泥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底泥微生物可能受到硫酸盐和有机质作用的影响。【结论】较长时间的高浓度硫酸盐会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造成重要影响,微生物群落自身的转变和硫酸盐引起的有机质分解改变可能是造成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8.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 (EMC) is essential for the insertion of a wide variety of transmembrane proteins into the plasma membrane across cell types. Each EMC is composed of Emc1-7, Emc10, and either Emc8 or Emc9. Recent human genetics studies have implicated variants in EMC genes as the basis for a group of human congenital diseases. The patient phenotypes are varied but appear to affect a subset of tissues more prominently than others. Namely,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seems to be commonly affected. We previously developed an array of assays in Xenopus tropicali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emc1 depletion on the neural crest, craniofacial cartilage, and neuromuscular function. We sought to extend this approach to additional EMC components identified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Through this approach, we determine that EMC9 and EMC10 are important for neural crest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aniofacial structures. The phenotypes observed in patients and our Xenopus model phenotypes similar to EMC1 loss of function likely due to a similar mechanism of dysfunction in transmembrane protein topogenesis.  相似文献   
79.
协调生态网络格局与城镇网络格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2000、2010、2020年成渝城市群3期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通性、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等方法构建研究区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经济社会源地与交通廊道形成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与城镇发展网络格局,分析节点、廊道、源地、网络等“点、线、面、网”4类空间要素特征与演变趋势,探讨区域双网络格局空间关系与干扰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受到不同程度城镇化影响,两者总面积分别减少2660.26 km2、1169.9 km2,经济社会源地与交通廊道总面积则分别增长4324.19 km2、2392.14 km2;(2)以重庆中部、四川西南部为核心的高密度区生态关键点在2000—2020年间重心呈现先由东至西南迁移,后又向东及东北回移的趋势,数量减少了311,同时2020年生态干扰点数量达到2000年的3倍;(3)2000—2020年交通廊道对生态源地的干扰不...  相似文献   
80.
Arrestins are important scaffolding proteins that are expressed in all vertebrate animals. They regulate cell-signaling events upon binding to active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 and trigger endocytosis of active GPCRs. While many of the functional sites on arrestin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the question of how these sites interact is unanswered. We used anisotropic network modeling (ANM) together with our covariance compliment techniques to survey all the available structures of the nonvisual arrestins to map how structural changes and protein-binding affect their structural dynamics. We found that activation and clathrin binding have a marked effect on arrestin dynamics, and that these dynamics changes are localized to a small number of distant functional sites. These sites include α-helix 1, the lariat loop, nuclear localization domain, and the C-domain β-sheets on the C-loop side. Our techniques suggest that clathrin binding and/or GPCR activation of arrestin perturb the dynamics of these sites independent of structural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