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乙酰肝素酶、bFGF、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乙酰肝素酶、bFGF、VEGF和CD34的表达,并联合运用RNAi技术沉默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乙酰肝素酶的表达,观察bFGF、VEGF的变化情况,分析乙酰肝素酶、bFGF、VEGF表达的意义以及其与乳腺癌血管形成、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乙酰肝素酶(64/95)、bFGF(72/95)和VEGF(65/95)主要表达在癌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则呈阴性表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乙酰肝素酶和bFGF、VEGF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病例中bFGF、VEGF表达率明显比乙酰肝素酶阴性表达病例高,向人乳腺癌细胞系中转染乙酰肝素酶特异性siRNA,抑制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后发现VEGF、bFGF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乙酰肝素酶、bFGF、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和(bFGF/VEGF)共表达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比乙酰肝素酶单独表达更显著。结论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可能通过释放bFGF、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02.
脂多糖诱导肝细胞HepG2释放HMGB-1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小剂量LPS(lipopolysaccharide)刺激下非坏死HepG2细胞是否存在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移位及释放.以终浓度为100μg/L的LPS作用HepG2和RAW264.7细胞0、4、8、12、16、20、24h.LPS作用16~24h,HepG2和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明显的HMGB1,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MTT法和上清中LDH(lactate dehydrogenase)含量测定显示,LPS处理24h的HepG2存活率仍然非常高.免疫荧光观察到HMGB1的释放伴随着其从细胞核向胞浆的移位.由此可见,经LPS诱导,非坏死状态的HepG2细胞可发生HMGB1的移位及释放.  相似文献   
603.
俗话说 :“青年溲尿击穿石 ,老年溲尿滴鞋湿”,患有“下水道”不畅的老年男性对此会深有感触。引起“下水道”不畅最常见原因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BPH症自古就有记述 ,《黄帝内经》称之为“癃”、“闭”。据资料反映 ,60岁至 69岁 ,发病率达30 % ,70岁至 80岁 ,发病率达 40 %以上。正常前列腺如栗子大 ,包绕在膀胱出口下方的后尿道 ,当其增大时 ,会对贯穿期间的后尿道产生挤压 ,使后尿道变细增长 ,形成“峡谷”,表现为排尿费力 ,尿流变细 ,排尿次数增多 ,甚至滴沥不尽 ,令人窘迫万分。有时一滴尿也排不出来 ,只好星夜起程去看泌尿科急…  相似文献   
604.
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Ⅰ: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同时还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湿度。研究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全年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负相关关系;当温度>20℃时,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05.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小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分布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生前伤0h~2w)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VEGF、TGF-β1、bFGF、的表达。结果VEGF在表皮及皮脂腺呈持续性阳性表达,TGF-β1、bFCF于伤后3h在表皮表达增强,并分别持续至伤后12h和48h。三种细胞因子在炎性细胞和修复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相似,伤后6h主要在部分中性粒细胞表达,12h后则主要在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阳性细胞数量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于伤后96h达峰值,伤后1w和2w仍见少量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达阳性。结论TGF-β1、bFGF在小鼠皮肤表皮的表达强度和损伤时间有关,VEGF、TGF-β1、bFGF在炎性细胞和修复细胞的表达在量上和细胞分布上均和损伤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06.
感染丝状蓝藻的噬藻体的裂解周期和释放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浮游病毒的认识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浮游病毒对水体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1],其主要证据就是发现噬藻体在海洋蓝藻的种群控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 噬藻体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是衡量噬藻体感染力的重要指标,很多重要的生态指标如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对宿主的致死率、病毒种群得以维持的阈浓度等都需要使用病毒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来加以推算[3,4], 因此准确地测定这两个基本参数是十分重要的.在自然界,很多丝状蓝藻,如颤藻、鱼腥藻、螺旋藻、席藻等是能够形成水华的,其中有些还具有产毒的功能[5].丝状蓝藻的形态特征有别于单细胞蓝藻, 在被噬藻体感染时,丝状蓝藻的感染周期和光合生理也与单细胞蓝藻有较大的差异[6],因此研究裂解丝状蓝藻的噬藻体的方法可能不同于感染单细胞的噬藻体.本次试验以一种感染丝状宿主的噬藻体为材料,探讨了确定其裂解周期和释放量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07.
用回转器旋转鸡胚蛋研究对脑细胞的模拟微重力生物效应.采用连续荧光法测量孵化10 d(E10)和孵化13 d(E13)鸡胚的脑细胞谷氨酸的初始释放速率、在KCl去极化及单个电脉冲刺激后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以及谷氨酸的含量,并对旋转处理组和静止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旋转组和对照组脑细胞的谷氨酸初始释放速率没有显著差异,E10鸡胚经24 h旋转后,在KCl刺激下脑细胞的谷氨酸释放速率和释放量皆高于对照组,经4 h旋转后谷氨酸含量显著增高(P<0.01);但旋转24 h的E13鸡胚上述指标皆无显著改变,表明微重力对鸡胚脑细胞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与胚龄有关.鸡胚脑细胞在电脉冲刺激下谷氨酸释放的动态过程表明:脉冲电场引起的谷氨酸释放与细胞内钙离子迅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08.
环境因子对杭州西湖沉积物各形态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湖沉积物的磷形态、粒径组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 模拟研究了上覆水磷含量、光照、pH、温度、水动力条件等不同环境因子对西湖沉积物各形态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覆水为蒸馏水时的最大释磷量约为底泥-湖水系统的1.15倍, 且释放形态均以IP中的Fe/Al-P为主。在蔽光条件下的最大TP释放量约为光照条件下最大TP释放量的1.35倍。pH 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因素, 在碱性条件下, 促进Fe/Al-P的释放; 在酸性条件下, 促进Ca-P 的释放。在高温条件下沉积物的释磷量会高于低温条件下的释磷量。沉积物各形态磷的释放量在15h后逐渐趋于平衡扰动状态达到平衡时TP释放量是静态释放平衡状态的1.61倍。研究结果旨在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湖泊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预测西湖内源磷释放的发展趋势, 为控制沉积物内源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下调氧自由基水平在大鼠成肌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大鼠成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n=6):正常对照组(control),单纯bFGF组(bFGF),氧化应激组(H2O2),干预组(bFGF+H2O2)。氧化应激组采用含100μmol/L H2O2的培养基继续孵育4 h。免疫组化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阳性沉积颗粒;免疫荧光观察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Bcl-2、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及细胞色素C(Cyt.C)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yt.C、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氧化应激组成肌细胞Bcl-2表达降低,ROS、Cyt.C表达显著增加(P < 0.05)。与氧化应激组比较,bFGF干预后的成肌细胞Bcl-2表达增加,ROS及Cyt.C表达减少(P < 0.05)。结论:bFGF对成肌细胞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FGF下调氧自由基水平、Bcl-2蛋白增加、Cyt.C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10.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体外大量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IL-3(10 ng/mL)和不同浓度的SCF联合刺激小鼠骨髓细胞,培养四周,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牛鲍氏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胞浆颗粒物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17和FcεRI的表达情况,β-己糖苷酶释放试验评估肥大细胞活化能力。结果:培养条件为10ng/mL IL-3和20 ng/mL SCF时,悬浮细胞数目能达到1×10~8细胞,其中CD117和FcεRI双阳性细胞比例达90%以上;甲苯胺蓝染色可见细胞胞浆含有大量紫红色颗粒;细胞经IgE-DNP致敏及DNP-HSA激发后,β-己糖苷酶释放率明显增加,且SCF能促进肥大细胞释放β-己糖苷酶。结论:采用10 ng/mL IL-3和20 ng/mL SCF诱导骨髓细胞能够获得大量高纯度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为肥大细胞特性及功能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