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7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25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530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水稻条纹病毒中国分离物和日本分离物RNA2节段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来源于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年流行区的云南楚雄(CX)及病害暴发区的江苏洪泽(HZ)的水稻条纹病毒(RSV)2个分离物RNA2全长序列,其长度分别为3506bp和3514 bp.与已报道的日本T和O分离物RNA2序列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这4个分离物可分为两组,其中,HZ、T和O分离物为一组,组内分离物之间,RNA2的毒义链(vRNA2)及RNA2的毒义互补链(vcRNA2)上的ORF的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97.2%~98.0%和96.8%~97.1%,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序列则完全一致.但HZ分离物与T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其基因间隔区(IR)与T和O分离物的等长.另一组为我国CX分离物,组与组之间,vRNA2及vcRNA2上的ORF的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95.0%~95.7%和93.9%~94.4%.CX分离物的IR与HZ分离物相比缺失了一段8 nt的片段.5′端非编码区的序列完全一致,但3′末端非编码区有一个碱基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RSV在自然界的分子变异与其地理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此外,非编码区序列的高度保守性暗示着它们在病毒基因转录和复制的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本文还讨论了RSV的分子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72.
PCR法获得编码EB病毒早期蛋白P54的基因BMRFl,序列分析后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表达质粒pET30a-BMRF1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了P54抗原,SDS—PAGE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1000;采用镍离子亲和柱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产生了P54特异性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表明免疫血清可以识别激活的Raji细胞中表达的P54蛋白。以上结果表明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0a-BMRF1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成功表达EB病毒早期蛋白P54,表达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73.
哺乳仔猪中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对细胞凋亡的诱导或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感染伪狂犬病病毒阴性的健康仔猪 ,取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仔猪的咽部扁桃体、胸腺、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大脑、小脑、嗅球、三叉神经节等组织作样本。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DNA梯谱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等试验进行细胞凋亡分析 ,结果发现实验组仔猪的淋巴组织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的特征 ,而神经组织中无。这一结果表明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诱导大量淋巴细胞凋亡 ,造成仔猪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大量死亡 ,这可能是伪狂犬病病毒急性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同时也证实伪狂犬病病毒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在神经组织中建立潜伏感染并终生带毒。  相似文献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