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5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292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830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793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646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国和日本产竹叶子(亚种)(鸭跖草科)核型的一致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了广东3属14种和变种的小煤炱菌,其中含笑生附丝壳(Appendiculella michelicola Yang)、马比花生小煤炱(Meliola mappianthicola Yang)是新种,其余为国内新记录。文中有种和变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3.
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的七个新组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作者按照Steyaert(1949)和Sutton(1980)的分类观点,对1987—1988年从我国广西、江西、浙江等地采集的Pestalotiopsis属真菌进行了研究,确认了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的7个新组合种,即Pestalotiopsis carveri(Guba)comb nov.,Pestalotiopsis elasticae(Koord.)comb.nov.,Pestalotiopsis langloisii(Guba)comb.nov.,Pestalotiopsis oleandri(Guba)comb.nov.,Pestalotiopsis sinensis(shen)comb.nov.,Pestalotiopsis sydowiana(Bres.)comb.nov.和Pestalotiopsis zahlbruckneriana(Bres.)comb.nov.  相似文献   
104.
郑濡永  陈桂清 《菌物学报》1991,10(Z1):45-58
由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李成龙大夫提供的一株人体皮肤病菌经我们研究鉴定为毛霉目(Mucorales)毛霉科(Mucoraceae)根毛霉属(Rhizomucor)的一个种,并定名为多变根毛霉新种(Rhizomucor variabilis Zheng & G.-q.Chen sp. nov.)。据李大夫介绍,这株菌是从一名居住在江苏农村到该医院看病的女病人的手上病部分离的。这个病人没有一般真菌病病人所患有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等等。她也没有患有其他毛霉病,因此她的皮肤毛霉病是原发性的而不是继发性的。我们查阅文献结果,国内由根毛霉属真菌引致的毛霉病过去仅有过一次肺部感染的报道;国外则有过较多次数的由根毛霉引致的人体毛霉病,主要为肺部疾病并可引致继发性的皮肤病,尚未见有由根毛霉属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报道。无论国内、外引起人体毛霉病的根毛霉均为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Lindt) Schipper,包括Mucor pusillus Lindt,Mucor parasiticus Lucet & Costanin等异名]一种。因此,本病例为我国第二例由根毛霉弓l起的人体毛霉病及第一例由根毛霉引起的人体皮肤毛霉病,同时又是全世界第一例由根毛霉属除微小根毛霉以外的另外一个种引起的人体毛霉病,很可能还是全世界第一例由根毛霉引起的人体原发性皮肤毛霉病。多变根毛霉与根毛霉属内所有过去已报道过的种都有显著差异。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最低9℃,最高38℃;其他种均为高温真菌,它们的最高生长温度可达55℃或更高。形态方面,多变根毛霉也与属内其他已知种明显不同。它的菌落高达4-8 mm并呈鲜明的浅黄色;其他已知种菌落低矮,除奈尼塔尔根毛霉(Rhizomucor nainitalensis Joshi)外全部为深暗灰色,奈尼塔尔根毛霉菌落色泽虽然较浅,但为浅灰或灰黄色,与多变根毛霉的鲜明黄色不同。它的假根异常发达并可从菌体的各个部位如菌丝、匍匐丝、孢子枝、孢子囊、囊轴上长出;其他已知种的假根一般都不发达且从未见有从孢子枝、孢子囊、囊轴等处长出的描述。它的孢子枝的分枝常常长于主枝;其他已知种则分枝长度一般不超过主枝。它的囊轴形状多变:球形、近球形、扁球形、卵形、椭圆形、梨形等等,两边对称或不对称,溢缩或不绕缩,纵向深裂或不作纵向深裂;其他已知种的囊轴形状通常为倒卵形至梨形的规则形状。它的囊领明显;其他已知种的囊领均很不明显至缺如。它的孢囊孢子形状和大小变化都较大,卵形、椭圆形、矩圆形、近球形、近三角形或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长度范围2.5-16.5 μm;其他已知种除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奈尼塔尔根毛霉外,它们的孢囊孢子形状仅限于卵形、椭圆形、近球形等较规则的形状,长度范围总是在3-6 μm范围内,奈尼塔尔根毛霉的孢囊孢子形状虽然多变,但其决度亦在3-6 μm的范围内。此外,多变根毛霉的孢子囊、囊轴、孢囊孢子等各种构造均较大;其他已知种则较小,其中肿梗根毛霉[Rhizomucor tauricus (Milko & Schkurenko) Schipper]虽亦较大,但除此之外与多变根毛霉迥异。多变根毛霉未见有接合孢子,将我们保存的全部微小根毛霉菌株与它分别配对时,或将我们的几对别的属的(+)(-)测试菌株与它分别配对时,均未见形成接合孢子或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105.
中国产的Clavicorona pyxidata与北美的种样本间配对实验结果显示该种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内的种群之间完全性亲和或具有相同的交配型等位基因,表明中国产与北美产的该形态学种同属于一个生物种。日本产的标本与C. pyxidata在子实体外部形态及孢子尺度上有差异,虽然在日本被鉴定为该种。日本产的菌株与C. pyxidata菌株间配对实验证明二者之间完全不亲和,即属于不同的生物种。生殖隔离拌随着形态学变异。  相似文献   
106.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相似文献   
107.
李思忠  王惠民 《动物学报》1989,35(2):213-221
本文研究了中国鲽形目8科、27属和约40种的脑颅骨;指出其脑颅骨的最显著特征是前部左右不对称,并首次发现鳒科无基蝶骨(与Berg,1940,1955及Nelson,1984的记载不同),副蝶骨延及基枕骨腹侧后端或附近(与Amaoka,1969及Ochiai,1963的记载也不同)和冠鲽科无眶间突且左右前额骨互连。还依它们脑颅骨的异同,探讨了其演化程度,并拟有中国鲽形目各亚目及科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志留纪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念忠  董致中 《古生物学报》1989,28(2):192-206,001,T002
一、前言滇东曲靖晚志留世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牙形刺丰富,是研究我国志留系生物地层的一个重要地区。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被命名为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其海相地层为典型的壳相沉积,为一种近岸、浅水、富氧的沉积环境(丁文江、王日伦,1937;方润生、江能人等,1985)。本文记述的无颌类和鱼类化石就产自海相地层,它们与牙形刺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109.
六盘山地区雏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9,32(4):462-464
在鉴定宁夏农学院送检的宁夏地区蝗虫标本时,发现有雏蝗属一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红胫雏蝗Chorthippus rufitibis新种(图1—4) 雄虫 体中型。头顶三角形,较平,具中隆线,侧缘隆线明显。头侧窝长约为宽的2—2.6倍。颜面侧观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在触角基部之下具明显的纵沟,侧缘在中央单眼  相似文献   
110.
杯叶科是食鱼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寄生的吸虫。本文修订了以往在福建报道的虫种,叙述了一个新属三个新种,取消了前此所定的一个属及种[Tangiella parovipara(Faust and Tang,1938)],认为是存疑的种。本文还报道了盖前冠吸虫 Prosostephanus Tubangu,1922的终末宿主河獭,从而作者(Tang,1941)完成了其生活史的研究。本文比较了从河獭所得的标本与从描、犬所获标本各器官的测量数据,发现由最佳的终末宿住所得标本,其个体及各器官和卵子的测量数据均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