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01.
记述产自中国辽西的逍遥蛛科化石1新属:白垩逍遥蛛属Cretadromus gen.nov.,1新种:辽宁白垩逍遥蛛Cretadromus liaoningensis sp.nov.:这是逍遥蛛科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也是逍遥蛛科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首次报道。标本采白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现存于大连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2.
记河北省后城组新发现之小型兽脚类足迹(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中国东北侏罗纪—白垩纪界线附近地层中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虽然这些遗迹化石比辽宁省义县组带羽毛的恐龙及其他实体化石逊色了许多。本文记述了河北省承德南双庙后城组(土城子组)最下部河流相沉积中发现的一组兽脚类恐龙足迹。南双庙足迹具有三趾,趾粗大,其形态与美国下侏罗统经典的"brontozoid"足迹(Gral- lator,Anchisauripus和Eubrontes)相符。虽然许多产自辽宁土城子组中基本同时的brontozoid足迹被鉴定为小型的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但南双庙足迹更大一些(全长可达28.8 cm),可能应该归入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南双庙足迹很可能是一群小型兽脚类行走而产生。在辽宁义县组的兽脚类恐龙中,最可能留下这类足迹的是小型的窃蛋龙类——尾羽龙(Caudipteryx)。不过这个解释还很勉强,因为这些足迹缺乏鉴定性特征,而且河北的后城组与辽宁的义县组之间还有一定的时间及地理间隔。  相似文献   
203.
在蒙古南部波尔海尔汗乌尔(Bor hairhan uul)剖面的塔琳波格德组下部的6个样品中发现了牙形刺,通过研究清楚地表明含牙形刺动物群的塔琳波格德组下部的时代是中洛霍考夫阶(早泥盆世)到中艾菲尔阶(中泥盆世).塔琳波格德组的牙形刺动物群更接近于北美同时期的动物群,而与欧洲同期动物群相远.这一动物群可能属于冷水动物群.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一个新种:Steptotaxis mongolianus sp.nov.Wang.  相似文献   
204.
陕南早寒武世早期Quadrapyrgites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序幕阶段的梅树村期,生物类群大规模辐射,身体构型快速革新,与前寒武纪生物群面貌明显不同.最近在陕南宁强宽川铺地区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五辐射Punctatus及部分四辐射四方塔形壳属Quadrapyrgites,其中包括1个新种Quadrnpyrgites undulatuscostalis sp.nov..在此基础上对Quadrapyrgites进行了属征补充.双胚层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命史的真后生动物演化开端,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关键的位置.本文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生物辐射、体型构建提供了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205.
西藏日喀则沿雅鲁藏布江分布的大竹卡组为一套杂色的砂砾岩沉积.与新生代印度-劳亚板块的碰撞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密切的联系.迄今为止,其中尚未有可靠的化石发现用于指示时代.当前研究根据从大竹卡组中的一些粉、细砂岩中获得的较丰富的孢粉化石,首次探讨其沉积时期的古植物区系和陆地生态环境特征.孢粉组合以榆科和胡桃科具孔类和壳斗科三(拟孔)沟类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也见有较多的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两气囊花粉,其时代可能是渐新世-早中新世.孢粉组合反映大竹卡组沉积期间恰布林一带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揭示印度、劳亚大陆碰撞早期的热带-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环境.植物区系横向对比表明,恰布林自始新世末以来向北位移了大约500km.  相似文献   
206.
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以碳酸岩相古生代地层发育而引人注意。经多年研究,特别是李文国等(1985)的研究,使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鹦鹉螺等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并依据牙形刺首先确定了在阿鲁共剖面有泥盆纪地层的存在。但本区泥盆纪地层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对牙形刺的研究加以解决。在王成源研究员的精心安排和亲自指导下,作者等在巴特敖包地区的七个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研究。经对158个样品(重667kg)的分析,在本区发现了大量的原定为志留纪的早泥盆世地层,包括西别河组命名剖面。分析结果同时证明,本区不存在志留系温洛克统的沉积。巴特敖包剖面断层发育,志留—泥盆纪地层交替出现,巴特敖包组应取消,原定的阿鲁共剖面层序颠倒。本区地层应厘订为志留系的西别河组(罗德洛统—普里道利统)和下泥盆统的阿鲁共组(Lochkovian阶),前者以包尔汉图剖面为标准剖面,后者应寻找更好的标准剖面。本文重点总结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的牙形刺。本区共建立了4个牙形刺带,文中共描述了8牙形刺属,21种,其中包括4亚种、1新种(Belodellataeniocuspidatasp.nov.)和1未定种。  相似文献   
207.
早寒武世最早期梅树村期处于“寒武纪大爆发”序幕阶段。在这一时期,生物类群发生了大规模辐射演化及其身体构型的快速革新,形成与前寒武纪生物群明显不同的生物组合面貌。最近在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了数十枚呈三维立体精美保存的磷酸盐化奇异星状生物化石标本,通过形态功能分析及与其共生的Punctatus的口盘类比表明,该奇异星状生物很可能属于腔肠动物Punctatus的口盘,星状体的中心为该生物的口部。而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真后生动物的开始,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本文报道的奇异星状生物可能代表了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功能进化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208.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地层剖面构造简单并含有丰富的晚渐新世及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铁尔斯哈巴合组及索索泉组沉积基本连续,两组界线位于剖面米距33m处。依据该剖面中8个层位和相邻的XJ99005剖面中18个层位上采集的化石以及它们的上下关系和生物组合性质,划分出5个哺乳动物组合带,其中两个位于铁尔斯哈巴合组中(铁-Ⅱ带),3个在索索泉组下部(索-Ⅰ,Ⅱ,Ⅲ带)。从剖面的铁尔斯哈巴合组、索索泉组和哈拉玛盖组中以0.5m的间距采集了348组古地磁样品,获得的磁性剖面包含了16个正向带和16个反向带(事件),其中包含了相当于地磁极时间表中C7n~C5E段的完整磁极带。铁-Ⅰ~Ⅱ带与塔本布鲁克哺乳动物群相近,为中国已知位置最西、构成门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晚渐新世哺乳动物组合。索-Ⅰ带应为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晚渐新世的哺乳动物带。早中新世索-Ⅱ带与谢家动物群和蒙古中部渐新世—中新世过渡带D带可以对比。早中新世索-Ⅲ带相当于过去使用的“索索泉动物群”,时代大致与乌尔图动物群相当。根据地磁极时间校正,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中铁尔斯哈巴合组和索索泉组跨越了从24.5Ma(地磁极时带C7n.2n)到18Ma(地磁极时带C5Dr.2r)大约6.5Ma的时间,岩体平均沉积速率大约为2.5cm/千年。剖面中5个生物组合带的时间跨度大致分别为:铁-Ⅰ带:24.4~24.15Ma;铁-Ⅱ带:23.2~23.1Ma;索-Ⅰ带接近但还未到达渐新世/中新世界线的23.03Ma;索-Ⅱ带:21.9~21.7 Ma;索-Ⅲ带:21.68~21.15Ma。我们推荐将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作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单位谢家阶(期)底界界线层型的一个候选剖面。与谢家阶底界相对应的界线暂定在剖面由底向上40.25m处,对应于地磁极时带C6Cn.2n底界。该界线位于索索泉组内部,索-Ⅰ和索-Ⅱ带之间。根据定义,该界线也分别对应于阿基坦阶、中新统以及新近系的底界,年龄为23.03Ma。文章还讨论了下列问题:1)索索泉组的绝大部分应当和谢家阶以及山旺阶地层对比,仅其底部含有索-Ⅰ带化石组合的部分可与塔本布鲁克阶地层对比。2)在进行生物地层对比时尽量使用不同的索索泉组哺乳动物组合带,传统的“索索泉动物群”仅大体相当于索-Ⅲ带。3)许多过去认为的渐新世哺乳动物分子的生存时代实际上延伸到了早中新世,仅以这些分子的存在,不能说明一个动物群及其地层的确切年代。4)塔本布鲁克动物群及相关的期、阶名为有效名称,具有合法性;该阶底界有待确立。5)如果山旺阶底界(谢家阶顶界)位于地磁极时带C6An.1r底,年代为20.43Ma,相应的界线应位于铁尔斯哈巴合剖面89.25m处,因此,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中有可能产生谢家阶的单位层型,该阶的地质时间跨度为2.6Ma。6)5个生物带都是以兔形类、啮齿类以及食虫类等小哺乳动物为主要分子,而且同门类的属种问具有相当近的演化关系,说明这个地区从晚渐新世到早中新世的一段时期中,动物群性质没有明显变化,总体上反映了一个从早渐新世以来就比较干旱的环境;渐新世和中新世动物群成分在种一级上仍有明显差异;而相当于谢家动物群的索-Ⅱ带则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7)从索索泉组的岩性、分布的地理部位以及与甘肃秦安剖面相近的时代和动物群等来看,不排除含有风成沉积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9.
A section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Port Morant Formation of Jamaica shows a progradational deltaic succession passing from offshore muddy sands, through shoreface to foreshore deposits. The transition zone/lower shoreface has abundant Ophiomorpha burrows and contains common examples of the echinoid Leodia cf. sexiesperforata (Leske). Modern Leodia occur in shallow marine carbonate sands, and the Port Morant occurrence is the first record of abundant Leodia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Despite their strong test construction that should give Leodia a high preservation potential, these echinoids have a poor fossil record because the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y lived are rarely preserved. Consequently, the fossil record is biased towards species that occur in environments with high preserva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210.
贵州东部寒武纪的杷榔组发育,化石丰富,含有杷榔动物群;其中掘头虫类、莱德利基虫类三叶虫保存好,序列完整,提供了研究这些类群属种个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本文据杷榔组Redlichia (Pteroredlichia) chinensis(Walcott,1905)的300多块标本的分析数据,详细讨论和重点研究了其从幼虫期、分节期至成虫期个体发育特征,分析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个体发育演化趋势。丰富了R.(Pteroredlichia) chinensis个体发育的资料,对莱德利基虫属种厘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提供了属种分类对比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