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31.
冬季高温对白三叶越冬和适应春季"倒春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瑞莲  赵梅  王进  张萍  朱露英  赵彦宏 《生态学报》2012,32(14):4462-4471
暖冬和春季"倒春寒"已严重影响着多年生植物生长发育。选择建植3a的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inn)为试验材料,在入冬采用搭建塑料大棚模拟暖冬方法,通过在建棚前、建棚后、冬季融冻胁迫、春季揭棚后和"倒春寒"过程中测定棚外和棚内白三叶植株高度和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揭示未来暖冬对白三叶生存和生态园林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棚外气温均温低于0℃,白三叶叶片经历了冻融胁迫,棚内温度高于0℃,叶片始终未结冻。搭棚前,棚内外试验地白三叶生长势无差异。搭棚后100d棚内白三叶株高是棚外的3倍,但揭棚后3个月棚内外白三叶株高一致。另外,冬季虽然棚内外白三叶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SOD、CAT、POD)均随气温下降而增高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但棚外白三叶叶片上述生理指标均高于棚内。在春季揭棚后2d,冬季棚内生长的白三叶不仅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急剧增加并高于揭棚前和棚外白三叶,而且叶片SOD和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也明显高于棚外白三叶。在春季"倒春寒"时,冬季棚内外不同温度下生长的白三叶叶片细胞膜透性快速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POD和SOD活性均上升,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冬季零度以上低温可延缓冬季白三叶绿叶期和单个叶片的寿命,可使白三叶安全渡过春季"倒春寒",未来暖冬不会降低白三叶抗融冻能力和其返青生长势。而这与白三叶能快速应对环境温度变化,通过调整生理代谢使叶片中快速积累渗透调节物和激活抗氧化酶防止氧自由基积累抑制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2.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弱筋小麦品种山农139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别于籽粒灌浆前期(花后6—9 d)、中期(花后16—19 d)和后期(花后26—29 d)对小麦进行弱光照处理,研究了籽粒产量、蛋白质组分及加工品质的变化。灌浆期弱光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产量,灌浆中期对济麦20和灌浆后期对山农1391的产量降幅最大。弱光处理后,籽粒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收获指数减少。但弱光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其中灌浆中期弱光升幅最大,原因可能是由于其粒重降低造成的。弱光对可溶性谷蛋白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使谷蛋白聚合指数显著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亦升高,籽粒灌浆中、后期弱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较前期大。灌浆期短暂的弱光照对改善强筋小麦粉质仪参数有利,但使弱筋小麦变劣;并均伴随籽粒产量的显著降低这一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3.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对动植物残体以及土壤有机质降解的过程中,一方面释放CO2到大气中,是土壤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分解的过程中,形成了可供给植物利用的无机养分.由于温度对代谢活动的直接影响,过去对微生物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季,通常假设冬季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可以忽略.陆地表面近60%的区域经历着季节性积雪覆盖和季节性土壤冻结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积雪的覆盖,形成很好的绝缘层,雪被下土壤中微生物仍然具有显著的活性,对土壤碳排放和植物的养分吸收具有重要的贡献.本文就积雪和冻结土壤系统中的微生物碳排放和碳氮循环的季节性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述了国内外冬季雪下碳氮循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强调了开展温带冬季雪下土壤微生物碳氮循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4.
内蒙古地区羊草草原植被对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1~1994年连续14年内蒙古羊草草原温度随时间变化结果显示,该区域温度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冬季最低均温升高明显,而最高温及平均温度无明显增加趋势。羊草草原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冬季最低温的增加,而不是平均温度的增加。羊草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冬季最低均温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随着冬季最低均温的升高,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冰草(Agropyron michnoi)的重要值及地上初级生产力将明显增加,而寸草苔(Cares duriuscula)则呈下降趋势,作为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及其它优势植物对冬季最低均温变化反应不明显。同时,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饱和度及地上初级生产力对冬季最低均温也均无显著相关,14年间冬季最低均温的变化并没有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然而,因寸草苔和冰草等少数优势植物对冬季最低均温变化反应的敏感,温度变化的幅度增加或时间延续很可能造成少数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的改变,进而可能导致羊草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这表明在进行气候变化的模拟和模型研究时,不能仅简单地考虑平均温度增加的情况,而应确定主导影响因子,从而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选取适宜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35.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1 2月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进行调查。苦草生活冬芽的平均长度为 3 .0 5± 0 .5 6 cm,平均直径为 0 .84± 0 .1 4cm,平均鲜重为 1 .0 3± 0 .3 0 g,平均干重为 0 .3 0± 0 .1 0 g,含水量为 70 .6 2 %。生活冬芽在蚌湖和中湖池的平均密度分别为 1 5 .8个 /m2和 2 4 .3个 /m2 。苦草冬芽在蚌湖的分布比较均匀 ,在中湖池各采样点的分布有显著差异 ,这种差异与不同采样点的基质状况有关。苦草生活冬芽在基质中分布最大深度为 3 5 cm,在0— 1 0 cm土层中所占比例最大 ;冬芽死亡数以 2 0— 3 0 cm土层中所占比例最大。冬芽分布深度对其以后的萌发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6.
我们在原地测量了840米和2150米两地种植的冬小麦“凤麦13”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初期的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光合作用速率对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反应和CO_2补偿点。结果表明生育前期(苗期和拔节期)和后期(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光合作用速率的一日内变化形式相反,而且低地种植的冬小麦其光合速率在前期高于高地种植的,后期高地种植的冬小麦有比低地高的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基本相同。光补偿点在生育前期高地小麦比低地小麦低,而后期低地小麦的的光补偿点减低,并低于高地小麦的。高地小麦的光补偿点比较稳定。CO_2补偿点高地小麦比低地的较低。并就两地气候条件讨论了上述差异。  相似文献   
137.
紫貂冬季食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利  王永庆 《兽类学报》1996,16(4):272-277
1991至1998年的三个冬季,在大兴安岭地区共收集紫貂粪样223个.食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貂冬季食物主要为小型哺乳类(54.1%)、植物浆果和种子(32.4%)、鸟类(12.5%)和昆虫(1.0%).在紫貂选择的7种小型哺乳类中,主要以棕背(27.3%)和红背(19.2%)为食,其次为雪兔和冬眠的花鼠。对于鸟类,紫貂主要捕食花尾榛鸡(8.1%),松鸦(0.7%),大山雀(0.5%)和黑啄本鸟等。有2.2%的粪样中含有小型鸟的卵壳、紫貂的植物性食物主要为越桔浆果(20.8%)和偃松种籽(8.8%)。昆虫中只有蚂蚁在紫貂食性中出现(1.0%).紫貂冬季食物构成没有年度间差异(P>0.05)。通过捕食迹,我们还发现紫貂捕食黑嘴松鸡。虽然红背的捕获率(79.4%)高于棕背(2.9%),但食性分析结果却相反,说明紫貂更喜欢捕捉身体较大的鼠类。有较强气味的中虽有一定的数量,但在紫貂冬季食物中未出现过。  相似文献   
138.
贺桂珍  张衢  吕永龙 《生态学报》2020,40(4):1129-1139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认为是促进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但在给举办城市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将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关于冬奥会影响的学术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近年来才转向对城市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遗产管理等影响的研究。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冬奥会给举办城市、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的研究仍比较匮乏。通过对历届冬奥会对主办城市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进行综述,分析冬奥会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并提出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问题,包括开展冬奥会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关注和实施全过程环境风险管理,加强冬奥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监测和评估,构建冬奥会环境制度体系、可持续共治机制,以期为我国举办2022冬奥会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9.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旗叶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高原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平坦或单峰型,没有明显“午睡”现象。净光合速率日最高值可与平原接近。光合日总量最高值出现在灌浆中期,其值比平原低4%~34%。净光合速率达20μmolCO2·m-2·s-1以上的环境因子组合是光合有效辐射光量子通量密度2000μmol·m-2·s-1以上,气温25~29℃,近地层大气CO2密度0.41mg·dm-3以上,0cm地温18~23℃、5cm地温15~19℃。这样的因子组合在高原同时满足的机率不高,由于CO2浓度与光温因子高值出现时间不同步,更由于CO2密度比内陆平原低1/3,严重制约了光合日总量值,高原冬小麦旗叶光合作用的特点是净光合速率日最高值可与平原接近,但光合日总量却明显低于平原。  相似文献   
140.
We investigated oil palm (Elaeis guineensis) use for feeding in 3 chimpanzee communities: Bossou and Seringbara in Guinea and Yealé in Côte d'Ivoire. Bossou was used as the benchmark for comparison. Bossou chimpanzees (Pan troglodytes verus) exhibit a wide range of oil palm targeted behaviors. We used direct observations of their two tool use, i.e., nut-cracking and pestle pounding, to establish strict and reliable criteria to ascertain the presence of comparable behaviors at the two adjacent Nimba sites. Based on monthly surveys of oil palms across the three si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use emerged. Bossou chimpanzees demonstrated the greatest frequency of oil palm use, while Seringbara chimpanzees, 6 km away, failed to exhibit any use and Yealé chimpanzees, 12 km away, showed all uses comparable to Bossou chimpanzees except pestle pounding and mature leaf pith-feeding. We examined the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oil palms, tool availability for nut-cracking and pestle pounding, fruit, flower and nut availability, competition with sympatric species for fruit and nuts and the diversity of fruit species in the diet across the 3 sites. We found no clear difference in proximat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underlying observed variations in oil palm use among the 3 sites, yield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ifferences are cultural. Assuming individual interchange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social learning in the intracommunity transmission and maintenance of oil palm uses, the result raises interesting questions about diffusion of behavior between neighboring chimpanzee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