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8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关帝山亚高山草甸灌丛群落中的13个主要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研究。首先运用TWINSPAN把33个样方分为5个群落类型,作为5个综合资源位,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公式测定群落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分析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越强;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生态位宽的种群对生态位窄的种群可能有较高的重叠值,反之则较低。  相似文献   
22.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高寒草地CH4释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3年6月30日~9月4日,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发育于不同水分状况下的灌丛草甸(GC)、矮嵩草草甸(AC)、藏嵩草草甸(ZC)和季节性湿地(SD)的CH4释放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季节性湿地处于淹水状态,其它三种土壤平均水分含量分别为39.6%(GC)、38.4%(AC)、65.9%(ZC),而CH4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0.031±0.030(GC)、-0.026±0.018(AC)、1.103±0.240(ZC)和6.922±4.598 mg·m-2·h-1(SD),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高寒草地土壤CH4释放由吸收转为排放,表现出与土壤湿度很好的一致性.矮嵩草草甸不同处理CH4吸收强度AC<AJ<AL,它们之间的差异除与土壤水分有关,还可能与处理引起的CH4传输途径不同有关.实验期间,矮嵩草草甸和灌丛草甸土壤-植物系统分别吸收CH438.69和46.13 mg·m-2,是大气温室气体CH4的弱汇,藏嵩草草甸和季节性湿地则是大气温室气体CH4的源,分别排放CH4 1.641和10.30 g·m-2.  相似文献   
23.
高寒草甸不同生境粗喙薹草补偿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补偿生长反映了植物的耐牧性, 受采食和土壤养分资源获得性的共同影响。但何种条件易于引起植物发生超补偿是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通过一项野外调查试验, 研究了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3种生境(I. 畜圈, 富养, 放牧; II. 牧道, 低养, 放牧; III. 封育草地, 低养, 不放牧)中粗喙薹草(Carex scabrirostris)的补偿生长模式与机制, 以及采食率、土壤养分和水分因子对补偿生长的相对贡献。粗喙薹草补偿生长量和分株盖度、密度及高度在生境I显著高于生境II和生境III, 在生境I和生境II均发生超补偿生长, 在生境III为低补偿。分株生物量对生长器官的分配在生境I和生境II相同, 并都高于生境II; 生物量对储藏器官的分配在生境II最高, 生境III次之, 生境I最低。储藏分配与生长分配和克隆繁殖分配间, 生长分配与有性繁殖分配间均存在负偶联(trade-offs)关系。对补偿生长贡献最大的因子是相对生长率和6月份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次是8月份土壤氮素营养和采食率。研究结果表明, 粗喙薹草的补偿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具有可塑性, 并决定着补偿生长模式随生境条件而变化。不论在富养环境或低养环境, 储藏分配高的粗喙薹草都容易发生超补偿, 富养生境条件能降低采食的负面效应, 增加植物的耐牧性。  相似文献   
24.
草地螟寄生蝇是草地螟Loxotego stictialisL.的重要天敌,但其发生种类、控害作用尚不明确。通过室内饲养,结合历年田间调查对康保县草地螟寄生蝇种类、田间分布、寄生率及消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保县草地螟寄生蝇发生种类有5种。田间呈聚集分布,种群数量大,寄生率高,控害作用显著。对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高寒草甸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稀释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法研究了藏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禾草草甸、杂类草草甸及金露梅灌丛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有机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0~40 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以藏嵩草草甸最高,其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其它5种植被;真菌数量以金露梅灌丛最高;由表层到深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以上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各生物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与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土壤水分是调节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代谢及物质转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6.
瑞典河漫滩草甸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目前各国学者广泛使用的一些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对瑞典河漫滩草甸样地资料进行了分类和排序。所用的方法包括多元等级聚合分类(TABORD程序),多元等级分划分类(TWINSPAN程序),PCA排序(ORDINA程序),RA和DCA排序(DECORANA程序)。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把28个样地分为6个群落类型,它们的分布格局是与土壤水分梯度密切相关的。此外本文还对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所用方法的比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高寒草甸植被下的草毡表层能够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环境效益,是高寒草甸植被生态功能发挥的核心,认识草毡表层发育程度的空间分异及环境影响因子有利于深入理解高寒草甸在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祁连山中段高寒草甸分布区为研究区,依据根系体积并结合草毡层厚度以及土壤容重,将草毡表层划分为弱发育、中等发育以及强发育草毡。分析了不同发育程度草毡的地形、植被、气候等环境特征,并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其分布进行了空间制图。结果表明:祁连山中段发育程度较高的草毡表层趋向于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低海拔、缓坡,低坡位以及北向坡的位置,以嵩草属植物为主,中等以上发育程度的草毡地表植被及水分条件都较好;发育程度较高的草毡表层年均温较高,各发育程度草毡表层降水量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结果整体与现有的高寒草甸植被类型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空间分辨率更为详细,并且实现了不同发育程度草毡表层的空间细分。  相似文献   
28.
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11种化学元素生物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五花草甸带、常绿针叶林草甸带。本文研究了各生态带土壤和植被中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及生物积累特征。研究表明:(1)各带土壤中化学元素含量均在全国同类型土壤含量范围之内,就平均含量而言,Co'Ni含量较高,其它元素含量较低,整体属清洁理想水平,合乎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标准。(2)各带植被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营养丰富。尤其是亚高山草甸带是饲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29.
徐满厚  薛娴 《生态学报》2013,33(10):3158-3168
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增温实验,探讨高寒草甸植被特征与温度、水分因子关系,并试图论证高寒草甸植被是否符合生物多样性代谢理论.结果表明:①高寒草甸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倒数呈显著线性递减关系,空气-地表-浅层土壤(0-20 cm)温度(R2 >0.6,P<0.01)较深层土壤(40-100 cm)温度(R2<0.5,P<0.05)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大;其植被新陈代谢平均活化能为0.998-1.85 eV,高于生物多样性代谢理论预测值0.6-0.7 eV,这是高寒草甸植被对长期低温环境适应进化的结果.②除趋势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显示,温度对植被地上部分影响较大,而土壤水分对全株影响均较大,适当的增温与降水均可极显著促进高寒草甸植被生长.③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显示,40 cm、60 cm深度土壤水分对植被地上部分产生直接影响,20 cm高度空气相对湿度和40 cm深度土壤温度对其产生间接影响;40 cm深度土壤温度和60 cm深度土壤水分对植被地下部分产生直接影响,红外地表温度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深层土壤温度和水分对高寒草甸植被具有影响作用,这可能与增温后冻土的融化有关,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基于TM NDVI的武功山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区,基于4期TM(Thematic Mapper,专题测图仪)卫星遥感影像,提取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运用ENVI 5.1和Arc GIS 10.0软件计算得到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山地草甸面积减少了9.72%,呈递减趋势。20年来随着武功山风景区成立—旅游业发展—山地草甸生态修复,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增加和减少交替,总体呈上升趋势;(2)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覆盖度草甸区集中在武功山山脉的西北侧坡面的崖壁和部分山脊线上,而高覆盖度草甸区多分布在武功山山脉的东南坡面;(3)研究区山地草甸退化与改善并存,山地草甸最北端和白鹤峰-九龙山区域的东南坡、南坡低海拔处植被总体呈退化特征;发云界南部的东坡植被总体呈现改善特征。研究期间山地草甸退化面积比改善面积多出1.78%。(4)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和地形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植被覆盖度随着坡向的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变化,总体上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的分布为阳坡平坡阴坡;植被覆盖度先是随着坡度的上升而升高,在坡度15°—25°时达到峰值,然后随坡度的上升而下降,在45°—90°最低;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呈波浪式下降,1000—1200m最高,在主峰山顶海拔1800—1918.3m最低。遥感解译检验结果证明采用此方法对大面积山地草甸覆盖度分布及变化进行反演可行而准确;在后续研究中将采用不同季相的多期影像数据提取NDVI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长期监测,以便更准确可靠地分析山地草甸演化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