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8篇
  3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讨论了马毛松毛虫赤眼蜂在混交林、纯林及疏残林三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中间寄主。试验是在湖南省东部的浏阳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共有103种中间寄主;一年中有两个危险期,在危险期内只有少量的中间寄主存在。  相似文献   
82.
赤眼蜂防治小菜蛾适宜蜂种或品系的筛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控制小菜蛾为目的,在实验室对29种赤眼蜂或品系进行了筛选。筛选评价根据5项指标:(1)能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2)每雌蜂寄生卵量,(3)子峰在每粒寄主上的存活率,(4)羽化率,和(5)子代性比。研究结果表明:有23种赤眼蜂或品系能够寄生小菜蛾卵,但无论在种间还是品系间均存在很大差异。根据5项筛选指标综合评价,29种中较好的为:前苏联的Trichogramma trjapitzni,美国的T.pretiosum,法国的T.nagarkattii,中国台湾的Trichogarammatoidea bactrae,中国广东的T.chilonis和法国的一个种T.sp。其中美国的T.pretiosum,中国台湾的Trichogarammatoidea bactrae,中国广东的T.chilonis可以考虑作为大田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蜂种。田间筛选及大田验证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83.
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对9种马尾松树针叶挥发性物质对的嗅觉行为反应,确定了4种对于松毛虫赤眼蜂有影响活性的马尾松树针叶挥发性物质。它们分别是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α-萜品醇乙酸酯4种物质,其中尤以α-蒎烯和β-蒎烯2种物质作用最显著。产卵生测实验中,4种活性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分别与它们的单一成分、α-蒎烯、β-蒎烯分别与除去它们后的混合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它们均能对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寄生率产生显著影响,该结果也和Y型嗅觉仪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单一物质和混合物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影响比较中,混合物并没有使松毛虫赤眼蜂产生最高的寄生率,这说明可能是某种单一物质在其寄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4.
甜玉米地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学难  梁广文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4,24(11):2573-2578
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甜玉米品种抗虫性差异 ,斯氏线虫、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系统的生态控制 ,根据不同卵量水平初步组建了第 5代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结果得出 :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由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和自然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要通过调控人工生态控制系统中的生态控制措施来达到生态控制目标。当甜玉米品种为穗甜 2号 ,卵密度为 18(块 / 10 0株 )时 ,不采取人为生态控制措施即可控制亚洲玉米螟的为害 ,即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 ,利用穗甜 2号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即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18或 35 (块 / 10 0株 )时 ,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撒施线虫颗粒剂均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6 2 (块 / 10 0株 )时 ,则要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同时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和撒施线虫颗粒剂 ,才能达到生态控制目标。通过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为甜玉米的无公害化生产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害虫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85.
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解剖柞蚕卵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生殖力数据的方法,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单雌平均产卵量为86.15粒,赤眼蜂的卵、幼虫、蛹的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9186、0.8895;羽化率为0.8668;种群趋势指数Ⅰ为54.48可见,大卵(柞蚕卵)繁蜂与小卵(如米蛾卵)繁蜂不同,大卵繁蜂时的幼期死亡率接近30%,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净生殖力R0、Ⅰ、内禀增长率rm3个重要生命表参数计算及其相互关系,认为R0和Ⅰ在生物学意义上相同,由Ⅰ值也可计算rm。  相似文献   
86.
高温对玉米螟赤眼蜂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26、29、32和35 ℃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探讨了高温对玉米螟赤眼蜂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32 ℃~35 ℃对玉米螟赤眼蜂各虫态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卵 幼虫的存活率在26 ℃和29 ℃分别为 94.2%和88.6%,32 ℃时下降至80.2%,而35 ℃时仅为53.2%,蛹的存活率也表现出相应的下降趋势.玉米螟赤眼蜂羽化后12 h内的抱卵量、体长及卵粒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或变小.26 ℃时,玉米螟赤眼蜂羽化后0~12 h的抱卵量为37.9粒,随着温度的升高,抱卵量急剧下降,29 ℃、32 ℃和35 ℃的抱卵量分别为29.6、21.6和13.7粒.在26 ℃及29 ℃时,所有雌蜂均能进行正常交配和产卵,32 ℃时有6.7%的个体不产卵,至35 ℃时,则有60%的个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活动.  相似文献   
87.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 Walker是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发生比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之一,赤眼蜂是其卵期的一种重要天敌,为寻找灰白蚕蛾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半自然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 Riley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寄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挂卵量相同的情况下,3种不同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都随蜂卵比的减小而降低。在各蜂卵比下,3种不同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率明显高于相应地3种不同处理的短管赤眼蜂。在蜂卵比为1∶1时,具有羽化后学习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最强,其寄生率达50.66%,显著高于幼期学习蜂和无经验蜂,而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效果无明显地影响。短管赤眼蜂无论是羽化后学习经历还是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行为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8.
赤眼蜂部分蜂种或品系受Wolbachia侵染营孤雌产雌生殖。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在4个恒温(20, 25, 30和35℃)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对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功能反应, 旨在比较不同温度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差异, 评价孤雌产雌品系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结果表明: 松毛虫赤眼蜂两个品系对米蛾卵寄生作用均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功能反应类型由Ⅲ型改变为Ⅱ型。孤雌产雌品系以30℃的处置时间最短(0.0207 d), 最大日寄生量为48.31粒卵, 其次是25℃, 35℃最小;两性生殖品系以25℃的处置时间最短(0.0188 d), 最大日寄生量为53.08粒卵, 其次是30℃, 20℃最小; 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30℃下孤雌产雌品系为Ⅱ型功能反应而两性生殖品系为Ⅲ型。 从处置时间来看, 20℃时两品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25℃和35℃孤雌产雌品系寄生米蛾卵时花费的时间显著长于两性生殖品系(P<0.05), 而30℃却相反。 可见, 寄主密度、 温度和Wolbachia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功能反应。  相似文献   
89.
90.
Parasitism of two host species by five Trichogramma species (Hymenoptera, Trichogrammatidae) was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host species were: i) the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Lepidoptera, Noctuidae), an important pest of many crops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and ii) one of its natural enemies, the lacewing Chrysoperla carnea Stephens (Neuroptera, Chrysopidae), a predator often used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The proportion of H. armigera eggs parasitized from the total number of parasitized hosts differed between Trichogramma species.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rasitized eggs per female in 24 h by Trichogramma pintoi and T. bourarachae was 10 of H. armigera and about 0.5 of C. carnea. For the other three Trichogramma species (T. cordubensis, T. evanescens and T. turkestanica) these averages varied from 6 to 11 H. armigera eggs and from 3 to 4 C. carnea eggs. Total adult offspring production, contacts with hosts, secondary clutch size and sex-ratio of each Trichogramma species were determined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sympatric Trichogramma may parasitize target and non-target species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If this difference corresponds to the field situation, simple laboratory tests could be performed to select not only efficient biogical control agents, but also species which are the least detrimental to non-target h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