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赤眼蜂部分蜂种或品系受Wolbachia侵染营孤雌产雌生殖。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在4个恒温(20, 25, 30和35℃)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对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功能反应, 旨在比较不同温度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差异, 评价孤雌产雌品系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结果表明: 松毛虫赤眼蜂两个品系对米蛾卵寄生作用均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功能反应类型由Ⅲ型改变为Ⅱ型。孤雌产雌品系以30℃的处置时间最短(0.0207 d), 最大日寄生量为48.31粒卵, 其次是25℃, 35℃最小;两性生殖品系以25℃的处置时间最短(0.0188 d), 最大日寄生量为53.08粒卵, 其次是30℃, 20℃最小; 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30℃下孤雌产雌品系为Ⅱ型功能反应而两性生殖品系为Ⅲ型。 从处置时间来看, 20℃时两品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25℃和35℃孤雌产雌品系寄生米蛾卵时花费的时间显著长于两性生殖品系(P<0.05), 而30℃却相反。 可见, 寄主密度、 温度和Wolbachia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功能反应。  相似文献   
92.
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为完全的产雌孤雌生殖。前期的实验表明,利用四环素对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进行除菌处理,但结果并不能获得100%恢复孤雌产雄。本实验拟用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这两种抗生素对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进行除菌效果筛选。实验分3组药剂处理,分别为使用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及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进行除菌处理。各组实验分别进行浓度为0.1 mg/mL、1.0 mg/mL和10.0 mg/mL 3个浓度处理。以无抗生素蜂蜜水处理作为实验对照组。分别检测、记录各处理的F0 - F1代的寄生卵量,F1 - F2代羽化个体数、雌雄个体数,雌雄相嵌体的个体数。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对短管赤眼蜂的F0代产卵量降低,但F1代恢复产卵量;仅有0.1 mg/mL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对短管赤眼蜂F2代的卵羽化率具有抑制作用,其它的处理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环丙沙星处理后的携带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没出现雄性后代,浓度为0.1 mg/mL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处理在F2代出现了雌雄相嵌体。浓度为1.0 mg/mL和10 mg/mL的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处理和磺胺嘧啶处理在F2代出现了完全雄性后代。使用磺胺嘧啶处理携带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可更方便快捷获得100%雄性后代。  相似文献   
93.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 Walker是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发生比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之一,赤眼蜂是其卵期的一种重要天敌,为寻找灰白蚕蛾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半自然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 Riley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寄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挂卵量相同的情况下,3种不同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都随蜂卵比的减小而降低。在各蜂卵比下,3种不同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率明显高于相应地3种不同处理的短管赤眼蜂。在蜂卵比为1∶1时,具有羽化后学习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最强,其寄生率达50.66%,显著高于幼期学习蜂和无经验蜂,而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效果无明显地影响。短管赤眼蜂无论是羽化后学习经历还是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行为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
Organisms show phenotypic plasticity - the capacity for a given genotype to express different phenotypes -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Among the several factors that can cause phenotypic plasticity, nutritional constraints during development can affect the size of organisms and, consequently, affect most life-history traits, including reproductive traits. As their larvae are restricted by the amount of food contained in their host, parasitoids are a good model to study phenotypic plasticity related to size. The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reproductive trait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egg parasitoid Trichogramma euproctidis (Hymenoptera: Trichogrammatidae) by using host species of different sizes. Adult size, sperm storage organs (seminal vesicles and spermatheca), number of sperm stored and gamete size (sperm and oocyte) are all influenced by the host species; larger individuals have larger organs which contain more sperm, and both sperm and oocytes are correlated with adult size. However, while females become larger than males and mature larger oocytes in larger hosts, increase in sperm length stops after a given threshold.  相似文献   
95.
短期高温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营孤雌产雌生殖方式,但高温可能影响这一特性。为了模拟该赤眼蜂在田间遇到短期高温后的受影响情况,研究了柞蚕卵繁殖的Wolbachia感染了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于蛹中期和蛹后期经历6h32,35,38℃高温单次冲击处理,对当代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寿命4个指标和处理子代羽化出蜂率、有效繁殖个体、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刺激会对孤雌产雌的松毛虫赤眼蜂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38℃高温不利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两指标明显降低;高温冲击对子代蜂各指标影响不明显。2代赤眼蜂均未有雄峰出现,表明短期高温冲击不能对Wolbachia调控其宿主生殖方式的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6.
Wolbachia在玉米螟赤眼蜂内的三重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月  沈佐锐  王哲  刘宏岳 《昆虫学报》2009,52(4):445-452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是我国玉米田间的优势赤眼蜂种, 据报道, 赤眼蜂种内有Wolbachia感染。本文利用Wolbachia的16s rDNA和wsp基因引物通过PCR方法对玉米螟赤眼蜂的野生种群进行了调查, 发现以wsp基因为鉴定依据, 检测的所有个体都感染了3种Wolbachia [wOstGDAa (GenBank accession no. EU157103), wOstGDAb (GenBank accession no. EU157104) 和 wOstGDB (GenBank accession no. EU157105)]。本文首次报道了野生赤眼蜂种群内Wolbachia的三重感染率几乎为100%。根据本研究的结果, 可以推测当不同种赤眼蜂寄生同一寄主时, Wolbachia可能会在不同赤眼蜂种间进行横向传播。  相似文献   
97.
在室内评价了常规棉花粉和转Cry1Ac+CpTI棉(Bt棉)花粉通过不同处理方式作为食物源对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寿命、寄生卵数、子代羽化数和性比等繁殖和存活特征的影响。共设计7个饲喂处理,即不饲喂(UNFED)、水(w)、水+常规棉花粉(W+P)、水+Bt棉花粉(W+BtP)、10%蜂蜜水(H)、10%蜂蜜水+常规棉花粉(H+P)和10%蜂蜜水+转Bt棉花粉(H+BtP)。在提供或不提供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卵条件下,经W+P或W+BtP饲喂的雌蜂寿命与W或UNFED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短于H和H+P或H+BtP饲喂的雌蜂,而经H+P或H+BtP饲喂的雌蜂寿命又均显著长于经H饲喂的雌蜂(p〈0.05)。比较每雌寄生卵数和子代羽化数来看,各处理明显分为3类。即UNFED、W、W+P和W+BtP为最低,H为居中,H+P和H+BtP为最高。比较每雌子代性比来看,各处理也明显分为3类,即H、H+P和H+BtP为最低,W+P和W+BtP为居中,UNFED和W为最高。饲喂W+P和W+BtP的雌蜂寿命、寄生卵粒数、子代羽化数和性比分别与W+BtP和H+BtP饲喂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棉花花粉需与蜂蜜组合才能成为拟澳洲赤眼蜂实现其最大存活和繁殖力的食物;Bt棉花粉对拟澳洲赤眼蜂无影响。  相似文献   
98.
用生命表方法和PCR检测研究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SeMNPV)对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下,取食含SeMNPV蜂蜜和纯蜂蜜(对照)的两组赤眼蜂雌蜂的寿命、繁殖力、羽化率、产雌率均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3524 和0.3418,周限增长率(λ)为1.42和1.41,非常接近;净繁殖率(RO)分别为 124.34和142.57,平均世代历期为13.6和14.5天, 种群倍增时间分别为1.96和2.03天。对5头取食含SeMNPV蜂蜜的雌蜂的子代的PCR 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因此,结论认为SeMNPV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并无明显影响,体内携带病毒的亲代蜂并不能将病毒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99.
甜玉米地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学难  梁广文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4,24(11):2573-2578
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甜玉米品种抗虫性差异 ,斯氏线虫、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系统的生态控制 ,根据不同卵量水平初步组建了第 5代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结果得出 :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由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和自然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要通过调控人工生态控制系统中的生态控制措施来达到生态控制目标。当甜玉米品种为穗甜 2号 ,卵密度为 18(块 / 10 0株 )时 ,不采取人为生态控制措施即可控制亚洲玉米螟的为害 ,即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 ,利用穗甜 2号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即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18或 35 (块 / 10 0株 )时 ,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撒施线虫颗粒剂均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6 2 (块 / 10 0株 )时 ,则要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同时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和撒施线虫颗粒剂 ,才能达到生态控制目标。通过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为甜玉米的无公害化生产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害虫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00.
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对9种马尾松树针叶挥发性物质对的嗅觉行为反应,确定了4种对于松毛虫赤眼蜂有影响活性的马尾松树针叶挥发性物质。它们分别是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α-萜品醇乙酸酯4种物质,其中尤以α-蒎烯和β-蒎烯2种物质作用最显著。产卵生测实验中,4种活性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分别与它们的单一成分、α-蒎烯、β-蒎烯分别与除去它们后的混合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它们均能对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寄生率产生显著影响,该结果也和Y型嗅觉仪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单一物质和混合物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影响比较中,混合物并没有使松毛虫赤眼蜂产生最高的寄生率,这说明可能是某种单一物质在其寄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