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75-2015年宁夏生态系统格局宏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赞品  颜长珍  冯坤  谢家丽  钱大文 《生态学报》2018,38(22):7912-7920
以1975-2015年的Landsat MSS/TM/OLI影像为数据源,选用年均生态系统类型净变化率、生态系统类型转移矩阵及土地开发度综合指数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近40年来生态系统格局宏观变化的幅度、速率、转换类型及人类活动扰动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宁夏生态系统时空变化过程及其区域分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宁夏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优势度较大,占比75%以上,且两者面积变化趋势呈负相关。近40年中,森林净增加了477.5 km2,人工表面净增加了884.6 km2,农田净增加了209.8 km2;草地净减少了115.5 km2,湿地净减少了69.4 km2,荒漠净减少了1387.0 km2。(2)生态系统变化转移矩阵表明每时段内大约有占宁夏总土地面积6%的生态系统面积发生变化,主要转换类型有农田和草地间相互转换、草地和荒漠转为农田及农田转为草地和人工表面。(3)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全区整体处于我国的中等水平,且呈增加趋势,其中北部是持续增强,且金凤区、西夏区和永宁县土地开发效果最为明显,中部是轻微减轻,南部是显著减轻,人类活动对宁夏北部和中部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大于南部。  相似文献   
102.
宁夏回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3,他引:27  
本文调查了宁夏回族成年人394人的体质特征,计算出3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7项观察项目的百分率,总结出宁夏回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回族除具有蒙古人种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本民族的独特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记述采自宁夏贺兰山的泥蜂科泥蜂亚科锯齿泥蜂属1新种-黄腹锯齿泥蜂Prionyx xanthabdominalis Li et Yang。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4.
宁夏黄河湿地现已知有44种蝗虫,隶属2总科8科24属,占全自治区蝗虫总种数的50.57%。湿地蝗虫在种类组成上以蝗总科中的斑翅蝗科为优势类群,共计12属15种,占总种数的34.09%。网翅蝗科次之,共计3属11种,占总种数的25%。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黄河湿地蝗虫完全为古北界区系成分。在中国地理区划中有17个区系型,以蒙新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计17种,占总种数的38.64%。其次为蒙新区—青藏区系型,计4种,占9.09%。以宁夏黄河湿地11个自然行政地理区划为分类单元,对其种类生态地理分布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地理生态环境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Jan van der Made 《Geobios》2003,36(2):223-228
A recent publication in Geobios is the reason for contrasting two methods of corre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the “Faunal Distance Index” gave erroneous results in the examples studied, whereas the study of evolutionary lineages gave results that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accepted correlations. It is stressed that care should be taken in citing authors or data in a correct way.  相似文献   
106.
水洞沟遗址第8地点是水洞沟遗址群的重要地点之一。2003年,对其进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16m2,文化层内包含用火遗迹、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及鸵鸟蛋皮串珠等。本文观察和研究的石制品七百余件,总体上显示中国北方地区石片石器工业的技术特征。根据该地点文化层的14C测年数据,该地点的年代为27,040±150 BP,经Int Cal09曲线校正后数据为31,323±101BP,与水洞沟第2地点的第2文化层年代(29.9ka~31.3ka BP)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07.
2016年1月、8月和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个林场(35°27′~35°38′N,106°12′~106°18′E,海拔2 202~2 221 m),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8张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有效照片。资料记载,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和缅甸的东北部,此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次发现,为该区哺乳动物分布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8.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下宁夏清水河流域径流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帅  魏虹  刘媛  马文超  顾艳文  彭月  李昌晓 《生态学报》2017,37(4):1252-1260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水资源变化最直接的因素。应用SWAT模型对干旱半干旱区小流域宁夏清水河流域径流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以历史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和CA-Markov模型分别设置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以决定系数R2和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Ens(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来衡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拟合度,并评价模型在清水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韩府湾站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R~2分别为0.80和0.71,Ens分别为0.77和0.69,泉眼山站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R2分别为0.66和0.63,Ens分别为0.62和0.56,表明构建的SWAT模型可以用于清水河流域的径流模拟。对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径流的模拟结果显示,径流变化主要由降水变化主导,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的综合作用对流域径流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由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未来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径流量将均会呈现明显增加变化。与2010年相比,到2020年,自然增长情景流域径流将增加17.04%,林地保护情景径流将增加14.44%,规划情景径流将增加13.98%;综合降水、气温和土地利用的结合变化情景显示,未来流域径流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规划情景和气候变化的结合情景的径流下降最为明显,而有意增大林地和加强生态保护的林地保护情景对减缓流域径流下降具有一定作用。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根据水资源利用管理目标,可通过调整流域管理措施,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和改善区域小气候来减缓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负面效果,以此来改善流域径流和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分析上海崇明东滩南部冲刷带芦苇型砂壤土(A区)和东北部淤涨带芦苇/米草型粘土(B区)的有机碳含量和植被输入量,研究了异质性湿地土壤的有机碳汇聚能力,并从异质型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差异角度分析了造成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A区土壤平均总有机碳含量仅为B区的46.10%(P<0.05),而A区地上部分的年均植物量仅比B区低9.16%,说明A区湿地土壤有机碳的输出量大于B区.A区细菌总数比B区高3.82倍(P<005),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比B区高4681%和3433%(P<0 05),且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也高于B区.说明A区土壤的微生物碳代谢能力较强是导致其土 壤有机碳保留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A区砂壤土粒间孔隙较大、土壤通气透水性较好、含水 率与含盐量较低,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而B区的芦苇/米草型粘 土的含水量和含盐量高、微生物活性弱,有机碳氧化分解能力较低,具有较高的有机碳汇聚 能力.  相似文献   
110.
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宁夏有种子植物(不包括栽培植物)101科493属1415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98科486属1404种,另外,具有中国特有属12个,宁夏土著特有种21个(含种下等级)。本文对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地理成分、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种类相对贫乏;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地位,显示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其中北温带成分是宁夏植物区系的核心;区系起源古老,但也有年轻成分;区系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即华北-蒙古-唐古特三个区系成分交汇、混杂和过渡;宁夏土著特有成分和珍稀濒危植物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