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707篇
  272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为研究miR-125a-5p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PCV2感染PK-15细胞外泌体孵育的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miRNA表达;合成miR-125a-5p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PK-15细胞,检测miR-125a-5p过表达或抑制表达后细胞凋亡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25a-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25a-5p对靶基因的调控;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孵育淋巴细胞的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显示,感染PCV2的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极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凋亡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与PCV2诱导细胞凋亡相关的miRNA中,miR-125a-5p表达量极显著升高,miR-125a-5p模拟物转染细胞后极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利用TargetScan预测发现,miR-125a-5p与Bcl-2 3''UTR区有结合位点,miR-125a-5p模拟物极显著抑制pmir-Bcl-2 3''UTR-WT荧光素酶活性,对pmir-Bcl-2 3''UTR-MuT的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改变;外泌体孵育的淋巴细胞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Bax、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caspase-3表达量显著升高,Bcl-2/Bax的比值极显著降低。这表明,PCV2通过外泌体诱导淋巴细胞上调miR-125a-5p的表达,进而抑制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激活淋巴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42.
目的性别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是一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研究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酶5(GRK5)缺陷引起的相关GPCRs脱敏障碍在早期AD病理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GRK5敲除/缺陷(GRK5KO)小鼠表现出早期AD样病理特征和短时期记忆功能损害。但这种病理变化在不同性别间有无差异,目前不得而知。本研究旨在探讨GRK5KO小鼠出现的AD样病理变化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用Campbell-Switzer银染来观察老龄GRK5KO小鼠海马内肿胀轴突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内突触蛋白水平和数个胆碱能标记物的变化;同时对上述改变在不同性别间进行深入比较。结果雌性GRK5KO小鼠海马内肿胀轴突数目比雄性小鼠高出2.5倍;而且雌性GRK5KO小鼠海马内数个突触蛋白水平比雄性小鼠显著减低。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和GRK5缺陷双因素之间呈显著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了雌性GRK5KO小鼠轴突缺陷和部分突触蛋白水平的降低。另外,胆碱能标记物检测显示,雌性GRK5KO小鼠毒蕈碱受体2、4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水平较雄性小鼠显著增高。结论在促进早期AD病理发生的过程中,GRK5缺陷和性别双因素表现出协同效应,共同加剧了雌性GRK5KO小鼠脑内的AD样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43.
Pancreatic cancer(PC) has been one of the deadliest of all cancers, with almost uniform lethality despite aggressive treatment.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important advances in th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understandingof pancreatic cancer. Even after the emergence of recent new targeted agents and the use of multiple therapeutic combinations, no treatment option is viabl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Developing novel strategies to target progression of PC is of intense interest. A small popul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stem cells(CSCs) has been found to be resistant to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CSCs are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umor initiation,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The CSC research has recently achieved much progress in a variety of solid tumors, including pancreatic cancer to some extent. This leads to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pancreatic CSCs. The focus on CSCs may offer new target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is deadly cancer. We review the most salient developments in important areas of pancreatic CSCs. Here, we provide a review of current updates and new insights on the role of CSCs in pancreatic tumor progress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Dcl K1 and Lgr5, signaling pathways altered by CSCs, and the role of CSC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C.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构建柯萨奇病毒A5(coxsackievirus A5, CV-A5)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①将CV-A5 P1和3CD基因序列根据昆虫细胞密码子偏好性,对CV-A5-3487R4/CHN XY/2017株基因进行优化并合成,然后分别克隆至供体质粒pFastBacDual的多角体蛋白启动子(polyhedrin promotor, pPh)和pPl0启动子后,构建pFastBacDual-Pl/3CD重组质粒;②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10 Bac~(TM)中,转座形成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ulovirus plasmid, bacmid);③再将重组bacmid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表达CV-A5结构蛋白、组装VLPs。应用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技术对CV-A5 VLPs的蛋白进行鉴定;④再利用蔗糖垫底离心和氯化铯(CsC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CV-A5 VLPs,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法进一步检测CV-A5 VLPs的浓度和纯度及颗粒形态。结果 pFastBacDual-P1/3CD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双酶切、重组Bacmid PCR鉴定、rCV-A5 VLs PCR鉴定结果显示,均在预期目标处有清晰条带。利用IFA检测重组病毒rBacCV-A5-P1/3CD蛋白,结果可见明显荧光。rCV-A5 VLPs经SDS-PAGE检测到VP0为39 000、VP1为34 000和VP3为27 000;Western Blot检测也可见相应特异性条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纯化rCV-A5 VLPs,可见直径为23~33 nm的颗粒,形态和大小均与CV-A5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rBacCVA5-P1/3CD重组病毒,并在sf9细胞内成功表达了CV-A5 VLPs,为今后CV-A5 VLPs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5.
摘要 目的:构建筛选人源靶向特异PINK1-shRNA敲减质粒,转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并验证该质粒转染后对PINK1基因的敲减效率,观察对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方法:构建两对人源PINK1-shRNA序列(编号分别为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将这2对干扰序列连接在载体上形成重组载体,经测序验证后,将空载体和两对敲减质粒分别转染SH-SY5Y细胞,获得基因敲减的细胞模型,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PINK1基因的敲减效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细胞内PINK1的表达水平是否发生改变,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结果:我们提取的质粒,经测序结果显示,质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细胞后,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发生了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敲减质粒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了13.7%(P<0.05)和14.1%(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PINK1-shRNA-39组和PINK1-shRNA-42组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基因的表达分别降低了24.1%(P<0.01)和36.7%(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两对质粒分别转染细胞后,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NK1-shRNA-42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效降低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基因敲减两组细胞的线粒体部分发生断裂,碎片较多,基因敲减两组的线粒体的形态因子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的PINK1基因敲减的质粒,并将敲减的质粒成功转染至SH-SY5Y 细胞中,细胞内PINK1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且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46.
七彩山鸡胃肠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5-羟色胺(5-hydroxtryptamine,5-HT)抗血清研究七彩山鸡Phasianus colchicas胃肠道5-HT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探讨其分布型的成因及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 5-HT细胞主要分布在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腺胃偶见,分布密度近似波浪型,其中以空肠和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最高,盲肠和回肠次之,直肠最少.5-HT细胞的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等,主要分布于胃肠固有膜、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粘膜上皮细胞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结论 七彩山鸡胃肠道5-HT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认为七彩山鸡胃肠道5-HT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247.
以水杨酸(SA)诱导的湖北海棠双链cDNA为模板,克隆湖北海棠5A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邻位法构建进化树;以根、茎、叶等器官的单链cDNA为模板、以半定量及NCBI数据库相关EST分析研究其5A基因的表达特性,以探讨湖北海棠真核生物蛋白翻译起始因子5A基因序列、表达及进化的相关信息.结果表明:(1)湖北海棠5A基因编码框长度为477个核苷酸,编码159个氨基酸,其序列与部分已报道的双子叶植物一致性达91%,与单子叶植物、细菌、古细菌、藻类一致性分别为96%、55%、70%、63%.(2)蛋白的三级结构显示湖北海棠5A蛋白与拟南芥5A蛋白也十分相似;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湖北海棠5A基因沿着细菌、古细菌、藻类的进化路径,最后与月季聚在同一分枝中.(3)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湖北海棠5A基因不仅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中表达,而且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和各种胁迫条件下表达,具有组成性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8.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作为新发现的细胞内应激机制,直接影响老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UPR~(mt)是线粒体为了维持其内部蛋白质的平衡,启动由核DNA编码的线粒体热休克蛋白和蛋白酶等基因群转录活化程序的应激反应.深入探究UPR~(mt)的作用机制对阐明老化和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诱导因素、线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最新的未折叠蛋白应激反应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因子、具体作用机制以及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与衰老、免疫等疾病的联系,旨在为这些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49.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治疗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80例,给予口服沙格雷酯100 mg,3次/日,连续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肢的症状与体征、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口服沙格雷酯8周后,患者疼痛感、冷感、间歇性踱行、麻木感及下肢溃疡等主观症状有效率均大于91%,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患者左、右下肢动脉血管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的症状,降低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