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四种沙埋深度对羊草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红媛  梁正伟  闫超  陈渊  黄立华 《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03-2007
模拟羊草种子自然埋藏深度状况,设计了0、1、2和3cm共4种沙埋深度实验,研究了其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对沙埋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出苗率随埋深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cm时出苗率最高为89.3%,1和2cm时分别为81.5%和78.5%,3cm时最低(73.5%),与前三者具有显著差异。埋深对地上株高生长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后25d,0~2cm处理的羊草幼苗地上株高均高于3cm处理;播种后36d,4种处理的地上株高没有显著差异。此外,随着埋深的增加,羊草幼苗的根长、根数、根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数呈下降趋势,绝对株高则呈上升趋势。表明1~2cm沙埋深度更适宜于羊草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而0或3cm埋深不利于其出苗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采用MTT法,研究南方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中的10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体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10(10-9~10-5mol/L)处理MCF-7细胞48和72 h后,仅化合物4在10-7、10-6和10-5mol/L浓度对MCF-7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8%、46.4%、51.8%和43.6%、61.2%、63.2%,与紫杉醇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相近,且在24~72 h范围内具有时间依赖性;化合物2仅在10-5mol/L具有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抑制率为44.4%和49.6%。因此,10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体化合物中,仅baccatin III类化合物2、4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作用最强,活性与紫杉醇相近。  相似文献   
83.
产薯蓣皂甙华重楼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chinensis Franch)的地下块茎中分离出107株内生菌,经TLC筛选检测,菌株RZ03和RZ07可产生薯蓣皂甙。进行了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并将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别与用BLAST调出GenBank EMBL DDBJ中的相关序列比较,用ClustalW绘制系统发育树,RZ03与DQ019167(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同源性为99%,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RZ03、RZ07与DQ207730(Bacillus subtilis)序列同源性为99%,初步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RZ07。  相似文献   
84.
以丙酮和石油醚的混合液为提取液,通过正交试验,对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成虫体脂肪进行溶剂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并分别讨论了各因素对中华稻蝗成虫体脂肪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4/25、溶剂混比1/1(丙酮:石油醚)、提取时间8h、水浴温度85℃为中华稻蝗脂肪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脂肪得率可达5.875%。  相似文献   
85.
Question: What is the impact of grazing regime on plant species abundance, plant growth form, plant productivity and plant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a forest steppe? Location: Hustai National Park in the forest steppe region of Mongolia. Methods: On the Stipa steppe we applied three different grazing regimes by using; (1) one type of exclosure which excluded grazing by large mammalian herbivores, mainly takh (Przewalski horse), (2) another type of exclosure that excluded both large and small (Siberian marmots) mammalian herbivores, and (3) control plots which were freely grazed. We measured species frequencies, tiller densities, plant biomass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Results: Exclusion from grazing by takh and marmo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ant standing crop, but marmot grazing and full grazing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rotection from grazing decreased forage quality, shown by a lower N-concentration of the standing crop. However, this was solely the result of the lower live-dead ratio of the vegetation. The frequency of the rhizomatous Leymus chinensis decreased under reduced grazing, as did the frequency of the total of rhizomatous species. The frequency of Stipa krylovii increased under reduced grazing, as did its basal areas, tiller density and tussock height. Conclusion: Reduced grazing leads to a lower abundance of rhizomatous species and an increase in tussock species.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末龄若虫的蜕皮羽化行为。【方法】室内恒温(26±0.5)℃恒湿(75%±5%)饲养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结果】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蜕皮羽化时间持续2~8 h。蜕皮一般从末龄若虫胸腹部交界处背部开始破裂,从腹末、翅末、足端、口器末端或触角端脱落,50%以上的正常羽化蜕皮是从腹末端脱落。初始羽化成虫为白色,随后身体和翅的颜色逐渐加深和变黑,羽化8~12 h后,虫体整体颜色变为黑色。室内观察结果还表明,34.7%的末龄若虫无法正常羽化。【结论】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蜕皮羽化持续时间较短,蜕皮一般是从胸腹部交界处背部开始破裂,但可从不同部位脱落,且蜕皮羽化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8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三白草不同部位及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8个化合物,从三白草地上部分鉴定出36个,根茎中鉴定出3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38%和95.53%,其中仅13个共有成分;从鱼腥草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59%。三白草地上部分与根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且均不含有甲基正壬酮。  相似文献   
89.
内生细菌在荔枝体内的定殖及其防病保鲜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i XQ  Chen W  Lin N  Lin T  Hu FP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140-2146
用含有GFP基因标记的内生细菌菌株BS-2-gfp和TB2-gfp,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研究其在荔枝叶片、花、幼果及成熟果实果皮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与防病保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生细菌BS-2-gfp和TB2-gfp能在荔枝叶片、花、幼果及采后果皮上定殖,能在各组织内繁殖并可在花和幼果间传导.内生细菌在荔枝叶片上的定殖因季节和荔枝生长期的不同而异,与秋季相比,春季定殖期限长,定殖量大.内生细菌在荔枝不同部位的定殖时间和定殖量也不同,在叶片上接种37d后还可分离回收到接种的2种目标细菌,在花上接种10d后就回收不到BS-2-gfp,而成熟荔枝果皮上2种菌的定殖量最大.防病试验表明,当荔枝霜疫病的病情指数急剧上升时,TB2-gfp在荔枝果皮的定殖量达到最大,为1.90×106CFU.g-1FM;保鲜试验发现,TB2-gfp菌株的保鲜效果优于BS-2-gfp,菌株在荔枝果皮内的定殖量也高于菌株BS-2-gfp,表明供试内生细菌在荔枝果皮的定殖量与其防病及保鲜效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调查滇西亚种树鼩体外寄生虫的自然感染状况,为建立树鼩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野生的滇西亚种树鼩和自繁F1代树鼩各60只分别用尸检法和活体法检测,随即采用拔毛或用透明胶带粘取腋下、耳根、腹股沟、肛门附近等处的毛发制片,置于体视镜和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和虫卵。结果野生滇西亚种树鼩和自繁F1代树鼩体外寄生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虱子25%/6%、蚤5%/0、蜱1.6%/0、水蛭1.6%/0、虱子和蚤混合感染1.6%/0。结论野生树鼩体外寄生虫的自然感染多为虱子和蚤,其次还有蝉、水蛭,总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繁F1代。使用灭虱灵对于驱除树鼩体外寄生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