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of Leymus chinensis along the climatic gradient of the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NECT), from 115° to 125° E, in the vicinity of 43.5° N, in north‐eastern China. Ten sites selected for plant sampling along the gradient have approximately uniform theoretical radiation, but differ in precipitation and geographical elevation. The results of analyses showed that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shoot heights, flag leaf lengths and widths and seed numbers per inflorescence increased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with precipitation, but decreased with aridity. Leaf lengths and widths for most leaf types from 115° to 124° E exhibited little variation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of plant heights, flag leaf lengths and widths and seed numbers per inflorescence with large‐scale climatic variables (e.g. annual precipitation, aridity) and geographical variation (longitude) found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climatic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m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L. chinensis along the NECT.  相似文献   
142.
周延清  贾敬芬 《广西植物》2004,24(5):466-470
该文旨在研究通风在不同好好吧无性系芽增殖阶段对它们增殖体的叶面积、地上部分总面积和失水能力的作用,筛选抗旱性好的好好吧无性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3个好好吧无性系中,通风使他们的叶面积、总面积和抗失水力均有增加。其叶面积分别增加了72.2%到470.5%,其总面积分别增加了39.0%到145.8%,其抗失水力分别增加了(失水分别减少了)22.2%到138.0%。从中选择了一个叶面积和总面积都增加最多(分别为470.5%与145.8%)和失球减少次多(86.7%)的耐旱好好吧无性系CQ63,可供沙漠和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3.
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对太白山不同生境出现的 5种太白红杉种群的高度、径级和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生境的太白红杉种群 ,生长发育明显不同。但经年龄拟合和方差分析证明 ,该地区不同太白红杉种群在演替上应属同时发生 (P<0 .0 5 )。 (2 )不同太白红杉各种群在高度和胸径上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生长于中海拔地域的太白红杉种群平均高和胸径显著高于低海拔和森林线地带的种群 ;随着海拔升高 ,种群生物量结构中根系所占比例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主干和枝叶呈现低→高→低的趋势。(3)对种群表现结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 10个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 ,乔木层郁闭度、土壤厚度、土壤p H、土壤含水率、年平均降雨量、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结构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4)对太白红杉种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 ,低海拔地区的群落应适当间伐乔木层非目的树种 ,中高海拔地区应以保护原有生境为主 ,适当间伐灌木层树种 ,为太白红杉更新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4.
太白红杉顶芽与分枝格局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孝安  赵相健 《生态学报》2004,24(11):2616-2620
野外调查发现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枝条顶芽死亡比例较高 ,顶芽死亡对分枝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可形成 3种分枝类型 : 型、 型和 型。对 3种分枝类型枝条的芽数量、计盒维数以及植冠不同部位的分枝类型比例、顶芽死亡比例、主侧枝平均枝长和主侧枝总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芽数量 : 型 (115 .3) < 型 (15 4 .8) < 型 (2 0 9.9) ;计盒维数 : 型(1.30 5 ) < 型 (1.4 0 0 ) < 型 (1.5 37) ;顶芽死亡比例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提高 ,而冠层东南西北 4个方向的顶芽死亡比例无显著差异 ;主侧枝平均枝长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加 ,而主侧枝总数量则逐渐降低 ;由于风、光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 ,冠层4个方向间的主侧枝平均枝长和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 型分枝使植冠半径扩大 , 型分枝快速扩展植冠的横向空间 , 型分枝在扩展空间的基础上并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占据。研究表明太白红杉枝条中一定比例的顶芽死亡增加了分枝形态的多样性 ,表现出顶芽和分枝格局的环境适应性 ,有利于提高树冠的空间占据能力  相似文献   
145.
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运用 RAPD技术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生境 8个羊草种群进行分析。采用 2 4个随机引物 (10 nt)在 8个种群中共检测到2 2 4个扩增片断 ,其中多态性片断 173个 ,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77.2 % ,特异性片断 2 2个 ,占 9.82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 9.3 3条。利用 Nei指数和 Shannon指数估算了 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计算种群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计算结果分别为 85.4%和 66.8% ;羊草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 ;8个羊草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 0 .2 3 16,变异范围为 0 .1587~ 0 .2 70 0 ,说明 8个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即 :在较小地理范围内羊草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 ;8个种群可聚为 3个类群 ,聚类结果显示生境相似的种群能够聚在一起 ,而地理距离最近的种群不一定归为一类 ,说明小范围内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 ,而与其生境间的相似度相关。影响遗传相似性的不是单一因子而是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 ,较小地理范围内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由环境的异质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6.
王玉辉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04,24(6):1140-1145
植被生产力对水热因子的反应是气候 -植被关系研究的焦点之一。利用 1981~ 1994年的固定围栏样地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及同期降水资料 ,分析了羊草草原群落地上初级生产力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植物群落地上初级生产力的时间动态与降水年际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羊草草原年降水以及月降水的年际波动明显 ;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匀 ,降水集中分布于 6~ 8月份。月均降水以 7月份最高 ,基本呈对称分布。群落地上初级生产力年际间变化介于年降水与月降水的年际变化之间。影响群落地上初级生产力时间动态最显著的因子是植物生长周期内前一年 10月至当年 8月的累积降水 ,而与年降水和月降水无显著相关。群落地上初级生产力时间动态对累积降水波动的反应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 ,与空间尺度上地上初级生产力与年降水呈线性相关关系不同。因此 ,降水波动对羊草草原地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一个累积效应 ,确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有效降水时间对建立羊草草原生产力模型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7.
太白红杉种群邻体范围与邻体竞争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段仁燕  王孝安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2):2335-2340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径级基株所受的邻体竞争强度 平均竞争强度和总竞争强度 与影响范围的关系 ,结果发现 : 1 邻体的平均竞争强度随影响范围的增加而降低 ,在一定的范围内下降较快 ,而超出该范围后下降的幅度变小 ,可以此为依据来确定邻体范围 ; 2 不同径级的基株 ,邻体范围有一定的差异 ; 3 邻体总的竞争强度和影响范围的关系服从对数函数关系 CI=Aln C+B .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邻体范围 ,提出了确定邻体范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8.
细穗玄参的脂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沈光明  田瑄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7):1295-1297
从细穗玄参(Scrofella chinensis Maxim.)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利用光谱(MS、NMR、UV)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1)、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对甲氧基苯甲酸(6)、对苯酚(7)及二十九碳脂肪酸(8)。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9.
磷脂酶A2在诱导红豆杉细胞产生活性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磷脂酶A2(PLA2)在真菌诱导中国红豆杉细胞产生活性氧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A2非特异抑制剂可降低真菌诱导子诱导产生的H2O22通过钙离子螯合和PLA2特异抑制剂实验,表明参与H2O2产生的PLA2为胞质CaO^2 依赖型2对PLA2诱导H202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亚油酸可缓解PLA2抑制剂对诱导的活性氧的抑制作用,而且亚油酸单独处理可导致H2O2的发生,其它的脂肪酸也具有类似诱导H2O2发生的作用.不同离子型的脂肪酸对H2O2产生的影响不同,阴离子型脂肪酸较非离子型脂肪酸更能促进活性氧的发生.这些结果表明,PLA2可能通过产生脂肪酸或其衍生物激活H2O2的产生酶系.  相似文献   
150.
太白红杉生殖年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太白红杉的平均生殖年龄、最高生殖年龄和最小生殖年龄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的平均生殖年龄为78.59a,最小生殖年龄为26a,最大生殖年龄为208a;其中南坡太白山最小生殖年龄26a、最高生殖年龄153a、平均生殖年龄72.97a;北坡最小生殖年龄29a、最高生殖年龄208a、平均生殖年龄92a。海拔和年降水与平均生殖年龄呈正相关,坡度与最高生殖年龄呈正相关,最高生殖年龄与最小生殖年龄呈正相关,表明提早生殖会减少太白红杉的生殖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