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40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化石采自甘肃省兰州盆地咸水河组底部,经研究认为有29种,归属20属12科。它们是:樟科 Lauraceae (Daphnogen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Akebia),小檗科Berberidaceae(Berberis),榆科Ulmaceae (Planera,Ulmus,Zelkova),桦木科Betulaceae(Alnus,Carpinus),杨梅科Myricaceae(Myrica),杨柳科Sali- caceae(Populus,Salix),紫金牛科Myrsinacese(Ardisia),蔷薇科Rosaceae (Prunus,Sorbus,Sorbaria,Spir- aea),豆科Leguminosae(Gleditsia,Sophora),漆树科 Anacardiaceae(Rhus),忍冬科Caprifoliaceae(Viburnum) 等。经植物区系组成与叶相分析显示,该植物区系的大多数成员是落叶阔叶乔、灌木,少数为常绿灌木。其中特殊的分子是 Rhus turcomanica Korov.ex Vassilvesk,该成分是早第三纪中、晚期的标志化石植物。另一化石植物 Sorbaria callicomifolia Kornilova曾出现在中亚的早渐新世,最晚至早中新世。同一层位采集的孢粉样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仅约20种,种类相对贫乏,并以被子植物的花粉占优势。其中出现裸子植物的麻黄粉,被子植物的白刺粉及蒿粉等,这几个类型均指示沉积时期经历干旱气候。综合植物大化石及孢粉分析研究,均出现一些指示气候为亚热带干旱或周期性干旱气候的特点,并据Rhus turcomanica出现的最晚记录,推测咸水河组底部的地质时代大约是早渐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52.
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采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水文模型模拟的手段,应用SWAT模型模拟了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不同土地覆被情景下的多年降水径流关系,定量地评估了梭磨河流域的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蒸发和洪峰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地覆被状况由无植被到全是有林地覆被,径流深减小,蒸发量增加,枯季径流深减小幅度明显小于雨季的减小幅度,而且雨季初期径流深减小的幅度大于雨季后期.相同的洪水重现期,流域全为有林地覆被的情景比无植被的情景洪峰流量减小31.2%.现状覆被与未来最佳覆被之间在较大洪水上的差别不大,在较小洪水上的差别稍大.  相似文献   
53.
2001-2014年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的MCD12Q2和LST产品、GHCN_CAMS气温观测/再分析资料与气象数据,采取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探求了博斯腾湖流域2001-2014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作用,对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分区不同的驱动区域。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整个研究区植被物候始期在第76-168天,末期在第172-295天;物候始期自南向北逐渐推迟、而末期逐渐提前,物候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海拔高度的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②2001-2014年植被始期和末期有明显提前趋势(提前3-6d),主要分布在流域的盆地和平原绿洲区,表示研究区植被物候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③植被物候始期与末期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区域占比分别为57.10%和51.30%,主要分布在黄水沟流域,清水河流域,孔雀河流域,大尤路都斯盆地和小尤路都斯盆地周围地区;而非气候因子占42.90%和48.70%,主要位于博斯腾湖周围绿洲和库尔勒绿洲等地势较低的区域。④由植被生长季物候与降水、气温的偏相关性关系和复相关性关系可以得出,多年物候始期和末期与气温有关;而且随海拔升高,气温的敏感幅度越高。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不仅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主要受人类活动和海拔高度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4.
松花江流域沿江重点监控企业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园  谭立波  单鹏  曹慧明  邓红兵 《生态学报》2016,36(9):2732-2739
为防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风险、优化流域内沿江产业带布局,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沿江企业潜在污染风险的大小和分布,并揭示导致不同区域间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空间差异的原因。基于《2012年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本研究将沿松花江(到三级支流)1 km范围内的45家重点废水产生企业识别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源。以沿江企业和重点区域的废水产生量与对应河段的水质状况表征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源强弱与流域水体对潜在污染风险的缓冲能力,并以区域总人口数、第二产业产值及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情况反映流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对潜在污染风险的敏感程度开展评价。结果表明:牡丹江市辖区(牡丹江中游河段)因潜在污染风险源强、水体对潜在污染风险的缓冲能力低且自然生态系统对潜在污染风险的敏感程度高,是松花江流域受沿江企业产生的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最严重的地区;长春市辖区(饮马河、伊通河部分河段)、伊春市辖区(汤旺河全部河段)与敦化市(海浪河全部河段、牡丹江部分河段)由于较低的水体缓冲能力和较高的生态系统敏感程度,应加强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的防治;污染风险源强的吉林市辖区(西流松花江部分河段)与七台河市辖区(倭肯河部分河段),须提高本区域对潜在污染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降低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针对不同行业类型、区域潜在污染特点与水污染风险特征,从加快污水处理研究、评估污染治理经济手段、建立产业准入机制及完善污染防治立法等多方面提出流域水环境污染风险管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5.
记山西榆社晚新生代鹿科化石两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山西榆社盆地晚新生代鹿科化石中的两个新种:Eucladoceros proboulei sp.nov.和Procapreolus jinensis sp.nov.,并列出了已鉴定完毕的所有产于榆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鹿类动物化石单.  相似文献   
56.
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泥河湾盆地上新世生物地层序列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总结了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生物地层,讨论了12个剖面含哺乳动物化石层位的相互关系,以稻地老窝沟剖面的地层顺序为基础排列出约3.7~2.6Ma时段内的9个代表性的生物地层单位。哺乳动物以Paenelimnoecus chinensis、Lunanosorex cf.L.lii、Trischizolagus、Pliopentalagus nihewanicus、Ungaromys、Mimomys sp.、Chardina truncatus、Mesosiphneus praetingi、M, paratingi、Plio- siphneus lyratus、Pseudomeriones complicidens、Castor anderssoni、Huaxiamys downsi、Chardinomys yusheensis、C.nihowanicus、Hipparion houfenense和Gazella blacki组合为特征。动物群在时代上与榆社麻则沟动物组合、静乐红土动物群、灵台雷家河剖面V带及任家沟静乐红粘土动物组合、宁县水磨沟动物组合、游河动物群及沂南棋盘山洞穴动物组合相当。动物群所反映的是温带草原为主、间有树林和干草原的稀树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58.
描述在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貘属新种和政貘(Tapirus hezhengensis sp. nov.),它是貘属中已知最小的种之一。在基本特征上,临夏盆地的和政貘与现生貘已相当接近,前臼齿完全臼齿化,门齿、犬齿的数目和形态也与现生貘一致。东亚晚中新世缺少貘科化石的材料,和政貘的发现对中国第四纪貘类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显示中中新世起源于欧洲的真貘在晚中新世时期已扩散至东亚。貘类通常适应于潮湿的热带森林环境,但和政貘在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中的发现说明这类动物也能够生活于干旱的温带草原地区。  相似文献   
59.
This study projects future (e.g., 2050 and 2099) grassland productivities in the Greater Platte River Basin (GPRB) using ecosystem performance (EP, a surrogate for measuring ecosystem productivity) models and future climate projections. The EP models developed from a previous study were based on the satellite vegetation index, site geophysical and biophysical features, and weather and climate drivers. The future climat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3.0 ‘SRES A1B’ (a ‘middle’ emissions path).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futur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otential biofuel feedstock areas identified in a previous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tential biofuel feedstock areas (the more mesic eastern part of the GPRB) will remain productive (i.e., aboveground grassland biomass productivity >2750 kg ha?1 year?1) with a slight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future. The spatially averaged EPs for these areas are 3519, 3432, 3557, 3605, 3752, and 3583 kg ha?1 year?1 for current site potential (2000–2008 average), 2020, 2030, 2040, 2050, and 2099,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identified potential biofuel feedstock areas will likely continue to be sustainable for future biofue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grasslands identified as having no biofuel potential in the drier western part of the GPRB would be expected to stay unproductive in the future (spatially averaged EPs are 1822, 1691, 1896, 2306, 1994, and 2169 kg ha?1 year?1 for site potential, 2020, 2030, 2040, 2050, and 2099). These areas should continue to be unsuitable for biofuel feedstock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se future grassland productivity estimation maps can help land managers to understand and adapt to the expected changes in future EP in the GPRB and to assess the future sustain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potential biofuel feedstock areas.  相似文献   
60.
湖北秭归盆地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秭归盆地陈家湾组孢粉组合,该组合可归入C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 Callialasporite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属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了秭归盆地中侏罗世泄滩组、陈家湾组和沙溪庙组三个组的孢粉组合的面貌基本一致,仅早期组合与中、晚期组合略有差别。建议以G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callialasportes组合代表湖北西部——重庆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早期为Lunzisporites pallidus亚组合,中晚期为Converrrcosisporites venitus亚组合。根据孢粉植物群在本区侏罗纪垂直分布情况,提出早侏罗世时期属亚热带一热带炎热潮湿气候环境,植物生长茂盛;早侏罗世之后,潮湿的气候仍占主导地位,但出现了干旱的先兆;中侏罗世早期进入了半干旱阶段,随后即为炎热干旱的气候所笼罩;至晚侏罗世达到非常干旱的程度,植物种类十份单调,唯有掌鳞杉科植物占据着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