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51.
烟夜蛾和棉铃虫对高浓度烟草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食性的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和广食性的棉铃虫H. armigera (Hübner)是夜蛾属Heliothis的两近缘种昆虫。主要的农作物中,棉花和番茄上极少发现烟夜蛾,而辣椒上几乎没有棉铃虫,只有烟草均为二者所嗜食,也唯独在烟草上它们可以稳定共存。为明确植物挥发物对昆虫寄主定向和选择行为的影响,本文运用触角电位(EAG)和风洞技术,测定了两种夜蛾的处女雌蛾、交配雌蛾及雄蛾对20种高浓度(0.1 mol/L)烟草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烟夜蛾和棉铃虫对测试的烟草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而且都表现出绿叶气味>脂类和芳香化合物>单萜、倍半萜和杂环化合物的总体反应趋势;两种夜蛾对多数化合物的EAG反应既无显著的种内性别差异,也无显著的种间差异,表明二者嗅觉神经系统对寄主气味图谱的识别和感受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对寄主植物的化学信息产生相同的“理解”;二者的行为反应结果与EAG反应结果基本一致,即两种夜蛾受到的嗅觉刺激与产生的行为反应具有统一性,结合两种夜蛾寄主范围的差异,推测烟草挥发物主要影响两种夜蛾的寄主定向行为,而寄主选择行为可能更依赖于二者与植物接触后对植物理化性质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52.
一个光合组织特异表达强启动子的分离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接头PCR技术克隆了长度为1415 bp的PNZIP基因启动子, 该启动子具有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典型特征, 引物延伸实验证明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22 bp处. 根据PNZIP基因启动子的序列特征, 利用PCR技术对该启动子进行了有目的的缺失, 将5个长度不同的启动子片段分别与报告基因GUS相连接,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转化烟草. 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5个不同长度的PNZIP启动子均能驱动GUS基因在光合组织中专一表达, 它们的活性随着启动子5′端的逐步缺失而不断地下降; 在叶片组织中长度为1415 bp的PNZIP启动子活性比35S启动子高9倍; PNZIP启动子中存在2个可能与光合组织特异表达有关的新的顺式作用元件, 即GAAATA和GATACT, GATACT元件可能决定基因的光合组织特异性表达, 而GAAATA可能作为增强子提高基因在光合组织的表达强度.  相似文献   
153.
不同烟草品种叶下表皮微形态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烤烟、晒烟及野生烟共29个品种叶下表皮微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相同类型的烟草品种间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但不同类型的烟草品种间其叶下表皮微形态学特征又存在一定的差异。烤烟气孔外拱盖内缘较丰富,晒烟次之,野生烟在所观察的品种中只有1种类型;烤烟气孔密度和长度的变幅比较大,晒烟则比较稳定;烤烟、晒烟细胞间多有突起,保卫细胞极区常见“T”型加厚,绝大多数有角质环边;而所观察的两个野生烟品种均无细胞间突起,无保卫细胞极区加厚,亦无角质环边。这些观察结果为烟草分类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烟草亲本与子代之间在叶下表皮微形态学特征上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4.
烟草抗CMV突变体的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突变体植株“Ea201主、Ea201侧、Aa201侧”的5~6叶期接种CMV汁液,并按优选法去除病症最严重的病株,6周后将剩余植株分别移栽到田间露地和防虫网内,到盛花期分别统计植株的感病情况。其结果为:在田间露地和防虫网内,①感病的对照品种的植株高度只及健康的对照植株高度的30%和40%,突变体的则可达到70%和80%;②对照品种的植株感CMV的病情指数可达90%和50%,突变体的则只有30%和3%;③对照品种植株感TMV的病情指数可达60%和30%,突变体植株感TMV的病情指数只有30%和10%;④突变体植株群体中有症状回复现象,同时其育性不受任何影响。从而表明所筛选到的烟草突变体“Ea201主、Ea201侧、Aa201侧”对CMV、TMV的相对抗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5.
采用GUS标记技术研究钙调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监测钙调素 (Ca M)在植物细胞内的分布并探索其生物学功能 ,将水稻 Ca M和 GU S融合基因 (cam.gus)分别置于 35 S启动子和花粉特异启动子 L AT5 2 - 7控制下 ,构建出载体 p MD/ Ca M.GU S和 p BI/ L AT.Ca M.GU S,转化烟草 (N icotiana tobacum cv.SR ) ,GU S染色结果显示 ,Ca M.GU S融合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根、茎、叶等组织 ,根尖生长点细胞、根毛细胞、表皮毛细胞、气孔保卫细胞、维管束细胞的细胞质中融合蛋白含量较多。花粉粒中也分布着 Ca M,并在萌发沟处表现出较高的浓度。保卫细胞和表皮毛细胞中 Ca M分布在相邻细胞连接处细胞模内侧 ,呈现出极性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细胞内 Ca M的不均匀分布可能与细胞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6.
分析在-1℃温度中处理1、2和3d的转昆虫抗冻蛋白基因MpAFP149烟草和野生型烟草亚细胞显微结构变化的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的超微结构有差异,尤其是细胞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膜。转基因烟草细胞器的膜结构伤害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烟草,这提示低温条件下转基因烟草中的抗冻蛋白可能有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结构的作用,由此降低了低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7.
研究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ase)的抑制剂氧化苯肿(PAO)、NaVO3和Zn2+在脱氢抗坏血酸(DHA)调控烟草气孔运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0.01mmol·L-1PAO、1mmol.L-1NaVO3和2mmol·L-1Zn2+抑制黑暗和DHA诱导的气孔关闭,而对光诱导的烟草气孔开度的影响不大。据此推测PTPase参与DHA诱导的气孔关闭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58.
烟草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烟草甲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9个亚节组成;在触角上共观察到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锥形感器Ⅲ、锥形感器Ⅳ、钟形感器、B hm氏鬃毛和球状感器9种感器类型,其中锥形感器Ⅳ、钟形感器、B hm氏鬃毛和球状感器为新发现的烟草甲触角感器。此外,还讨论感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9.
The effect of virus-host interactions on subsequent generations is poorly understoo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viral infection on inheritance of quantitative traits in the progeny of infected plants and elucidation of a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asma frequency in the infected plants and variability of traits in the progeny were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tudy involved genotypes of four intraspecific hybrids of tomato (Solanum lycopersicum L.), their parental forms and two additional cultivars. Used as infection were the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and potato virus X (PVX).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effect of viral infection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chromosome pairing in diakinesis and/or by exam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traits in the progeny of the infected tomato plants. Tomato plants infected with TMV + PVX were found to differ in chiasma frequency per pollen mother cell or per bivalent. Deviations have been observed for genotypes of both F1 hybrids and cultivars.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ces in mean values of the traits under study have only been found for progeny populations (F2-F4) derived from virus-infected F1 hybrids, but not in the case of progeny of the infected cultivars. The rate of recombinants combining traits of both par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2.22-8.24 times) in progeny populations of hybrids infected with TMV+PVX. The above suggests that the observed effects could be the result of modification of recombination frequencies that can be manifested in heterozygous hybrids and make small contributions to variability in cases of 'homozygous' tomato genotypes (i.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60.
目的:筛选拟南芥和烟草种子离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并在最佳培养基下研究丙氨酸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在MS和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筛选拟南芥和烟草种子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在最适培养基上加入不同浓度的D-和L-丙氨酸.结果与讨论:1/2NS不附加任何激素的基本培养基植株生长最好;D-丙氨酸对拟南芥生长有强烈抑制作用,L-丙氨酸则对生长无显著影响;D-型和L-型丙氨酸均对烟草有强烈抑制作用,这与经典的反馈抑制机理不很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