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2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Salt stress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factors limi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crops.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vacuolar Na+/H+ antiporte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lant salt tolera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pressed the Suaeda salsa vacuolar Na+/H+ antiporter SsNHX1 in transgenic ric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can increase the salt tolerance of rice, and to study how overexpression of this gene affected other salt-tolerant mechanisms. It was found that transgenic rice plants showed markedly enhanced tolerance to salt stress and to water deprivation compared with non-transgenic controls upon salt stress imposition under outdoor conditions. Measurements of ion levels indicated that K+, Ca2+ and Mg2+ contents were all higher in transgenic plants than in non-transformed controls. Furthermore, shoot V-ATPase hydrolytic activity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transgenics compared to that of non-transformed controls under salt stress conditions. Physiological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the transformed plants was higher whereas the same plants had re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In addition,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transgenics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n-transgenics.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up-regulation of a vacuolar Na+/H+ antiporter gene in transgenic rice might cause pleiotropic up-regulation of other salt-resistance-related mechanisms to improve salt tolerance.Fengyun Zhao and Zenglan Wang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相似文献
102.
子午岭林区山杨-辽东栎混交林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山杨林、辽东栎林和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山杨林地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大,而在200 cm土层以下,山杨 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并优于辽东栎林;在0~60 cm土层内,山杨林地土壤容重最大、土壤孔隙度最小,而山杨-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说明混交林地有深层土壤水分可供利用,同时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善.山杨林和辽东栎林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均明显高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其次为山杨林, 二者均明显高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来看,辽东栎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山杨>山杨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中辽东栎的PSⅡ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值均较大,但与辽东栎林的Fv/Fm和Fv/Fo值差异不显著,而混交林中山杨的Fv/Fm和Fv/Fo值均相对小于山杨林,且与山杨林的Fv/Fm差异显著,山杨林和辽东栎林的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均大于混交林地.因此,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更趋于稳定且生长优于其混交林,而山杨林群落将逐步被替代,与纯林类型相比较,其混交林类型可能较不利于山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3.
104.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林种内、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辽东栎种内竞争强度与种间竞争强度的总和大致相等,其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均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关系服从幂函数规律,竞争主要发生在胸径小于15 cm的幼树阶段.(2)各组成树种对辽东栎影响程度(竞争指数)的大小顺序为: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杜梨(Pyrus betulaefolia)>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茶条槭(Acer ginnala)>陕西鹅耳枥(Carpinus shensiensis)>葛萝槭(A.grosseri).(3)油松是该地区的次优势种,对辽东栎有较大的竞争压力,在群落发展中可能会形成以油松占优势的混交林.(4)辽东栎胸径小于15 cm时,种内种间竞争是导致大量个体死亡的主要原因;胸径超过15 cm时,人为砍伐可能是个体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认为马栏林区混交林油松的密度不宜过大,尤其是在与未成熟辽东栎种群混交时密度应合理,应对该林区的混交林进行人工抚育,及时择伐密度过大的油松,而在辽东栎胸径达到15 cm之前择伐长势较差的植株,以促使森林群落尽快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5.
盐生植物碱蓬二型果实表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及促生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主要生长于含盐碱土壤,具有果实(种子)二型现象,而种子栖居有众多微生物,它们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目的】对碱蓬异型果实表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及相关细菌的促生属性进行观察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果实表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及相关细菌的促生功能属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纯培养方法对碱蓬二型果实的表生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并对获得菌株进行固氮、溶磷、解钾、产铁及产IAA能力的定性检测。【结果】碱蓬二型果实具有不同的表生细菌群落组成及分布比例,A型果实表生细菌分属于3纲15属,其优势属组成主要是短小杆菌属(34.33%)、芽孢杆菌属(13.43%)和泛菌属(10.45%);B型果实表生细菌分属于4纲20属,其优势属组成主要是短小杆菌属(12.77%)、芽孢杆菌属(17.02%)和冰冻小杆菌属(14.89%)。碱蓬二型果实的表生细菌多样性指数也存在差异,A型果实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B型果实;而A型果实的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B型果实。碱蓬二型果实表生细菌在固氮、溶磷、解钾、产铁及产IAA能力等促生属性上的菌株分布比例存在不同变化趋势,A型和B型果实均具有较高比例固氮菌株及较低比例溶磷菌株;但在解钾菌株和产IAA菌株分布比例上具有不同变化趋势,A型果实的解钾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型果实,而产IAA能力菌株所占比例显著低于B型果实。【结论】盐生植物碱蓬具有明显不同的2种类型果实,其不同类型果实具有不同的表生细菌群落组成及分布比例,且在促生功能菌株的分布上也存在不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6.
东灵山地区动物对辽东栎坚果的捕食和传播Ⅰ.排除啮齿目动物对坚果丢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物对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坚果的捕食被认为是影响辽东栎坚果命运的主要因素,因此直接影响幼苗的建立和自然更新。在东灵山一个落叶阔叶林中调查了辽东栎坚果被脊椎动物转运和就地消耗状况。在排除部分小型啮齿目动物前后,辽东栎坚果的丢失动态曲线不同。到实验结束时,基本上所有放置的辽东栎坚果都消失了。排除动物前的曲线上有一个拐点,而排除动物后的丢失曲线上有多个拐点。两曲线相似的地方是:最初一两天辽东栎坚果的丢失非常迅速。排除小型啮齿目动物对辽东栎坚果的丢失有影响,然而坚果尺寸和微生境条件对坚果的丢失没有影响。任意2个因子的交互作用以及3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对辽东栎坚果的丢失也都没有影响。排除啮齿目动物和坚果尺寸对辽东栎坚果的就地消耗有影响,微生境以及其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坚果的就地消耗没有影响。在9月份3d捕鼠的时间里,共捕到啮齿目动物3种: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社鼠(Niviveniter confucianus )和花鼠(Tantias sibiricus)。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啮齿目动物的排除能够降低辽东栎坚果的丢失速度,但它们(或者和其它的脊椎动物一起)有足够的能力将辽东栎坚果捕食或搬运到其它地方分散埋藏或将它们搬运到它们的洞穴中用作漫长冬季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从盐地碱蓬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没食子酸(3)、槲皮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苯甲醇-β-D-吡喃糖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碱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8.
硫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盐胁迫条件下的不同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硫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在转甲基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解硫腺苷甲硫氨酸在盐地碱蓬(Suaeda salsa (L.) Pall)耐盐中的作用,我们对可能编码硫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基因(SsSAMS2)进行了分析.该基因在经400mmol/L NaCl处理的盐地碱蓬地上部分的λ-Zap cDNA文库中克隆到,其播入片段全长1531bp,包含一个395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架,该基因推断的分子量约为43kD.SsSAMS2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的SAMS2在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为93%.Southern杂交显示,SsSAMS2在盐地碱蓬基因组中可能是两个拷贝.Northern分析显示硫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受NaCl等胁迫的正调控.酶活性检测表明,NaCl胁迫条件下该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9.
具ACC脱氨酶活性的碱蓬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的盐生植物碱蓬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内生细菌与宿主植物耐盐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研磨法从健康碱蓬植株的根、茎、叶中分离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碱蓬内生细菌,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API鉴定系统和16S rRNA对菌种进行鉴定,并分别测定了菌株产ACC脱氨酶、铁载体、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蛋白酶及溶磷、固氮和拮抗病原菌的特性。【结果】将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LP11、SS12、TW1和TW2分别鉴定为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4株菌除具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力之外,还可不同程度地产生铁载体、吲哚乙酸、赤霉素和脱落酸,且均有溶磷作用,但无固氮能力及蛋白酶活力,唯有菌株SS12对萝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和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具有拮抗作用。【结论】从盐生植物碱蓬中分离到的假单胞菌属和泛菌属内生细菌,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0.
人工埋藏植物种子对鼠类采食下辽东栎坚果存活及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辽东栎林(Q. liaotungensis)是北京东灵山地区典型地带植被。过去研究表明,鼠类对辽东栎更新有很大影响。本研究主要调查3个问题:(1)采食辽东栎坚果的鼠类种类;(2)将坚果埋藏于土中能否减少鼠类对坚果的采食,并提高出苗率?(3)地表植被是否影响辽东栎的出苗率?1996年9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山地选取5个类型的样地37块,每样地在地表放置10粒坚果,检查地表种子消失率。使用木板夹来调查采食坚果的鼠类种类,诱饵分别为坚果和花生米。于1997年10月,选取5块样地,间隔25 m,每样地在1m2范围内埋50粒坚果,深度5 cm,次年5月调查出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林姬鼠、社鼠和黑线姬鼠为取食坚果的主要种类,取食比例与其丰富度有关。370粒坚果放在地表后,1d、10d、20d的消失率分别达15.1%、78.1%、和 100%。250粒坚果埋入土层后,出苗率达11.2%,苗平均高度为7.8cm,出苗率与地表植被盖度有一定负相关。本研究认为,人工埋藏植物种子可以减少鼠类捕食坚果,并能增加其出苗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