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9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赵国民  朱培闳 《生理学报》1988,40(4):315-325
用河豚毒素(TTX)慢性阻断大鼠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后肢不活动,经过不同时间(最长7d)后离体观察了快肌伸趾长肌(EDL)和慢肌比目鱼肌(SOL)肌纤维终板区的诱发动作电位。我们发现在不活动期间动作电位超射和上升速率逐步下降,并从第4天起部分肌纤维能在含有1×10~(-7)g/ml TTX的溶液中被诱发产生动作电位(称抗TTX动作电位),待至第7天时全部SOL肌纤维和90%的EDL肌纤维都能被诱发出抗TTX动作电位。与去神经肌纤维相比,不仅抗TTX动作电位出现较晚,并且其超射和上升速率较低。在去掉TTX阻断使肌肉恢复活动后,动作电位超射和上升速率渐趋恢复,抗TTX动作电位逐渐消失。无论是动作电位的恢复还是抗TTX动作电位的消失,EDL肌纤维均快于SOL肌纤维。本文还讨论了不活动化使肌纤维动作电位变化以及快、慢肌差别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2.
抗菌肽及其工业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对抗外源性致病菌作用的防御性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其分子量一般在4000Da左右,带正电荷,由30~40个氨基酸组成。抗菌肽一般都具有耐热性,100℃温度下活性最长可保持30min以上。抗菌肽具广谱抗菌活性,通过破坏细胞膜等作用,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有些抗菌肽还具有抗原虫、病毒及抗癌功能。抗菌肽在工业应用中展示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3.
乳链球菌SB900胞壁肽聚糖的部分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凡伦 《微生物学报》1998,38(5):376-380
对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SB900胞壁肽聚糖(简称为LABPG)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化学成分分析,并测定了其部分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LABPG蛋白质含量为9.84%,NAG0.871μmol/mg,NAM1.14μmol/mg;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Ala、Glu、Asp含量较高,分别为1.046、0.775、0.304μmol/mg。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动物学实验,对LABPG的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LANPG无毒、安全可靠;腹腔注射LABPG后,PMΦ数目增多,吞噬功能明显增强,血清溶菌酶活性增强;YC-花环实验表明,腹腔注射LABPG的小鼠PMΦ表面C3b受体活性增强,YC-花环形成率较高,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别。说明LABPG对于MΦ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可作为机体的免疫激活剂。  相似文献   
94.
连翘种子挥发油抑真菌及在猪油脂酸败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滤纸片法观察不同浓度连翘种子挥发油对啤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黑曲霉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最小杀菌浓度;利用猪油体系对连翘种子挥发油在油脂酸败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连翘种子挥发油对这三种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啤酒酵母为3.91×10-4mL/100 mL,产黄青霉为7.81×10-4mL/100 mL,黑曲霉为3.13×10-3mL/100 mL;而连翘种子挥发油对猪油具有促进其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实验在49只局部麻醉、肌肉麻痹、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观察到一侧孤束核(NTS)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使对侧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呼吸频率加快。事先在NTS区微量注射GABA 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可阻断氟安定的减低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的作用。在脑桥头端横断脑干出现长吸式呼吸的免上,一侧NTS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也使对侧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但呼吸频率减慢。在脑桥结合臂旁内侧核(NPBM)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吸气和呼气时程延长,这效应可被毒扁豆碱阻断。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氟安定,使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血压下降,这效应可被印防己毒素阻断。结果提示,NPBM 的存在与呼吸频率加快有关;而氟安定作用于NPBM区,却减慢呼吸频率,其机制可能是抗胆碱能作用。氟安定直接作用于NTS 区或脊髓使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血压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GABA 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6.
雷公藤的杀虫作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li Hook)是我国著名的杀虫植物。文章对雷公藤的杀虫活性、主要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及田间药效4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雷公藤对多种昆虫有毒杀、拒食、麻醉、生长发育抑制和种群抑制作用;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嗪碱、雷公藤新碱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是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雷公藤生物碱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和中肠肠壁细胞,Na+,K+-ATP酶可能是雷公藤甲素的靶标之一;雷公藤还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最后,对雷公藤作为杀虫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以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观察组胺对培养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频率及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组胺0.1-10umol/L可以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增快,而且这种效应呈时间依赖性。组胺10umol/L可以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APA),最大上升速率(Vmax)及超射(OS)明显增加,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50和APD90)明显延长,窦性周长(SCL)明显缩短。以上结果提示,组胺致  相似文献   
98.
[目的]根结线虫危害严重,难防难控,前期研究发现一株深海来源的独岛枝芽胞杆菌(Virgibacillus dokdonensis)MCCC 1A00493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体外拮抗效果,本研究分离鉴定菌株发酵液中杀线虫活性物质,对其作用线虫的多种模式进行研究,为菌株有效控制植物病原线虫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皂角刺治疗乳痈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皂角刺药物靶点数据集、乳痈相关疾病靶点数据集,构建皂角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分析"皂角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急性乳腺炎"网络。开展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皂角刺治疗乳痈的可能机制。结果:共得到皂角刺活性成分11个,筛选出活性成分所对应的不重复靶点共97个,其中1个活性成分无对应靶点。通过搜集GeneCards 和OMIM数据库,共得到292个急性乳腺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将疾病靶点基因与药物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进行比对后,得到10个交集靶点,即皂角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潜在靶点。皂角刺活性成分按degree值排前3名的依次为槲皮素(quercetin)、漆黄素(fisetin)、山奈酚(kaempferol),其中皂角刺治疗乳痈的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雌激素受体1(ESR1)等5个关键靶点,主要涉及乳腺癌疾病通路、TNF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3条信号通路。结论:皂角刺治疗乳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antibodies, raised in rabbits against purified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 ( M r 47 000)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to promote complement-dependent killing of these encapsulated organisms was investigated. Killing of encapsulated strains was not induced by these antibodies in conjunction with either human, mouse, rabbit or guinea-pig complement. Acapsular mutants were effectively killed by compl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antibodies against protein a . Killing was dependent on the presence of the 47-kDa protein a and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subtype or lipopolysaccharide serotype of the strain. The killing-promoting activity could be absorbed from the sera with cells of strains with the same protein a , purified protein a , but not by purified lipopolysaccharide and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Bind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encapsulated strain and its acapsular mutant bound antibodies against protein a with the same rate and to the same extent, indicating that the capsule probably interferes with complement activation or insertion of the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into the bacterial c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