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7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288篇
  60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群落均匀度分形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永繁  余世孝  刘蔚秋 《生态学报》2003,23(6):1031-1036
修正了Frontier和Ricotta等关于有效物种丰富度指数A与物种丰富度指数S之间幂律关系的定义.探讨了A与S之间分形关系的生态学意义.认为分形维数D是群落均匀度测度值在物种数S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向其逼近的一个理论值;提出了利用双对数坐标上建立的A与S拟合直线的方程.对群落均匀度的4种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的方法。以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系列为例.研究了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样带上.随着样带观察长度的逐渐增加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30m长的混交林样带只存在一个线性无标度区间.群落均匀度随样带长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向分形维数D=0.810趋近。170m长的常绿阔叶林样带存在两个线性无标度区问.在0~25m的尺度域内.随着样带长度的逐渐增加均匀度不断降低.向分形维数D=0.525逼近;在30~170m的尺度域内.随着样带观察长度的增加.群落均匀度也逐渐增加.向分形维数D=0.920趋近。  相似文献   
72.
苏洁琼  李新荣  冯丽  回嵘  黄磊 《生态学报》2012,32(1):93-100
荒漠地区因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较低而限制了植被的生长,且磷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工施加磷素的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磷肥处理对荒漠区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多度、盖度、生物量、植物株高等群落学特征的影响。实验表明: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施肥量分别为12.5,25和50 g?m-2的梯度下,施肥当年和第二年相较于对照均有所降低,且施肥梯度越高,降低越明显;植被盖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则在两年的实验中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在不同的施肥梯度下均有所提高,高肥处理对其促进作用更大,且在降水充足的07年高于降水较少的08年,说明水肥耦合更有助于群落生产力的提高;优势种株高则对磷素的响应存在种间差异,年际间的差异也较大,这或许与荒漠植物本身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3.
郭汉佳  戴名扬 《生态学报》2006,26(4):1231-1233
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内有23 hm^2的鱼塘和22 hm^2的耕地,在“元朗-锦田-牛潭尾主要防洪改善计划”中被改变成两条防洪渠(防洪渠60号和43号).于该防洪改善计划中的生态监察调查中发现这两条防洪渠的鸟类数量均较原先的生境大大减少.在耕地改变成防洪渠43号的过程中,鸟类密度由33.9 只/hm^2减少至2.2只/hm^2.在鱼塘改变成防洪渠60号的过程中,鸟类密度由5.2 只/hm^2 减少至0.4只/hm^2.研究亦发现一些原本在鱼塘和耕地很常见的鸟类物种因为生境被改变而消失.这些转变可能和食物,植被及生境复杂程度的减少有关.另一方面,为纾缓因这防洪改善计划中损失的耕地生境,渠务署在防洪渠43号的河岸铺上混凝土草格,促进植物繁衍,为鸟类提供生境.但研究发现以混凝土草格建造的草坡并未能提供有效的纾缓措施,取代耕地生境以减少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74.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处,属于武陵山脉,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该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为昆虫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研究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动态变化,在春、夏、秋三季,选取茅坪、湾潭和独岭为样地,采用灯光诱集方法,对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了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科、属及种级)(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度指数(D)。结果表明: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分属21科173属227种,其中夜蛾科的丰富度最高达到62。随后是,尺蛾科和螟蛾科昆虫,它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为58和25。从各科个体数来看,尺蛾科昆虫最多有423头,灯蛾科排第二,有351头,第三的是夜蛾科昆虫有336头。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到117;然后依次是秋季和春季。科级、属级和种级多样性指数也以夏季最高,分别为2.22、4.05和4.29。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春季最高,分为2.40和0.12。研究得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好。  相似文献   
75.
76.
新疆天山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垂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可以有效揭示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天山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区域尺度上,科属种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最高值出现在中低海拔1900~2000 m处;不同生活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有所不同,其中,乔木、一年生草本、藤本及寄生植物表现出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的趋势,灌木、多年生草本及二年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从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来看,世界分布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温带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古地中海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热带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东亚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对该分布格局与当地干旱的气候条件及海拔梯度上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77.
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范围的群落调查 ,研究高原的两种主要草地群落类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在 5 0个样地 2 5 0个 1m× 1m的样方中 ,共出现 2 6 7种植物 ,其中高寒草甸179种 ,高寒草原 135种。在高寒草甸 ,1m2 样方内物种数最多为 32种 ,最少的仅为 3种 ;在高寒草原 ,物种数最多为 18种 /m2 ,最少的仅为 2种 /m2 。 (2 )物种丰富度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逐步回归 ,发现物种丰富度与生长季降水和温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3)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8.
震旦鸦雀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世全 《动物学研究》1988,9(3):217-224
震旦鸦雀是一种小型濒危鸟类,在IUCN和ICBP出版的红皮书中,共同认定为Ⅰ(Indeterminate)级。本文是作者于1985~1986年期间,对种群生态进行研究的首次报道。该鸟栖息于上海沿海芦苇滩中。种群密度1.21±0.57对/公顷。文中还论述数量变动和种群活动的变化规律。在奉贤沿海估计有290~387对。在越冬期中,剥取芦鞘内的寄生虫等为食。由于围垦不断发展,栖息地日益缩小,因此在生存上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9.
Taylor  Andy F. S. 《Plant and Soil》2002,244(1-2):19-28
A number of recent review articles on ectomycorrhizal (ECM) fungal community diversity have highlighted the unprecedente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this ecologically important but neglected area.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se species-rich, highly dynamic and complex communities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covered but one aspect crucial to our assessment of diversity, namely the sampling of ECM communities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This is a complex issue with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the physical sampling strategy employed and the life cycle traits of the ECM fungi being examined. Combined, these two components provide the image that we perceive as ECM diversity. This contribution will focus primarily on the former of these components using a recent study from a pine forest in central Sweden to highlight some sampling problems and also to discuss some features common to ECM communities. The two commonly used elements of diversity, species richness and community evenness, present rather different problems in the assessment of ECM diversity. The applicability of using current measures of abundance (number or percentage of root tips colonised) to determine community evennes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our lack of knowledge on the size of individual genets of ECM fungi. The inherent structure of most ECM communities, with a few common speci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rare species, severely limits our ability to accurately assess species richness. A discussion of theoretical detection limits is included that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ampling effort (no. of samples or tips) involved in assessing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area abundance plo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context. It is suggested that sampling strategy (bulk samples versus multiple collections of single tips) may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when sampling from communities where root tip densities differ. Finally, the need for studi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M on roots in relation to small-scale soil heterogeneity and of the temporal aspects of ECM community dynamics is raised.  相似文献   
80.
Endemism in the Australian flora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