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该研究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罗汉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和左旋咪唑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1))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T和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耳肿胀度、半数溶血值(HC50)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IL-2、IL-4、IL-6、TNF-α的含量,并观察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考察罗汉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各剂量组(25、50、100 mg·kg~(-1))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半数溶血值(HC_(50))、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耳肿胀度,显著增加IgG、IgM、IL-2、IL-4、IL-6、TNF-α的含量。罗汉果多糖中、高剂量组(50、100 mg·kg~(-1))能显著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可以减轻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的病理损伤。这表明罗汉果多糖能明显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2.
对不同产地同一品种收获期罗汉果总皂苷、甜苷V和硒的含量进行比较,了解罗汉果的品质特点与产地的相关性,科学指导种植区域的生产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罗汉果的品质特点和开发等直接关系到罗汉果深加工产业的质量与发展。采用香草醛-浓硫酸试剂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别测量各罗汉果果实样品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甜苷V的含量,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量其中硒的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样品总皂苷含量在2.42%~3.34%之间,甜苷V含量在0.68%~1.41%之间,硒含量在5.634~41.462μg/kg之间;来源于不同产地的罗汉果样品,其总皂苷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甜苷V和硒含量分别表现出显著差异;广西、湖南和四川,罗汉果果实总皂苷和甜苷V含量均可达到药典指标要求。因此,罗汉果具有较广的种植区域,但不同产地甜苷V含量差异相对显著,暗示果实甜苷V的转化效率或成熟度具有一定差异,宜根据产地及年度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收获期,以满足不同加工利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3.
罗汉果全基因组Survey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汉果是广西特有药用及甜料植物,其主要成分之一甜苷V作为天然、非糖甜味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罗汉果目前完全来自于栽培,适生区狭窄,连作障碍严重,加之含量低导致甜苷V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减少盲目性,在大规模全基因组深度测序之前,先做低覆盖度的基因组Survey测序,评价基因组的大小及复杂程度,以确定适合该植物全基因组的测序研究策略。该研究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TM 2000)首次测定了罗汉果基因组大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估计罗汉果杂合率、重复序列和GC含量等基因组信息。结果表明:(1)获得了18.1 Gb罗汉果基因组测序数据,基因组大小估计为344.95 Mb左右,测序深度为52×;(2)从K-mer分布曲线发现罗汉果基因组有明显的杂合峰,杂合率达1.5%,基因组高杂合导致组装的结果中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的长度比预期的要短很多,还造成GC平均深度及含量分布明显异常,存在一个低深度分布区域。基因组主峰后面有微弱的重复峰,说明罗汉果存在较多的重复序列;(3)由于罗汉果存在高杂合率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该基因组测序分析仅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WGS)策略不合适,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结合采用Fosmid-to-Fosmid或BAC-to-BAC策略。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罗汉果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发育及抗病虫的分子机制,以及通过分子育种来提高甜苷V含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基因组测序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4.
枯草芽孢杆菌肥在罗汉果上应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汉果永青2号品种为材料,在连作6 a罗汉果的地块上,用地膜覆盖和区间隔离的方法,施入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肥,观察土壤微生物数量、罗汉果叶绿素量、白绢病发生率、产量及皂苷Ⅴ的变化,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肥对多年种植罗汉果地块的土壤微生物,植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肥明显提高0~20 cm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尤其是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明显高于对照;而引发植株发病的真菌数量显著减少,最多能减少13.8%。提高罗汉果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绿素a、叶绿素b的形成,有利光合作用积累,同时,能增加叶绿素c含量,提高植株抗逆性;能抑制或降低白绢病病菌感染,减少白绢病发生。罗汉果果实产量得到明显提高,最大提高17.5%,同时,大中果比率提高7.5%,优化了罗汉果商品的物理性状;能改善罗汉果品质,提高其内含物的含量,果实中的主效成份皂苷Ⅴ含量达到1.33%,显著高于对照。该研究结果为罗汉果产区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肥连续种植罗汉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罗汉果果肉中糖类物质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果实中富含糖分,糖类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对果实的内在品质有重要影响,然而多年来对其品质的研究多集中在罗汉果苷上,果实中可溶性糖种类与含量迄今尚未见有系统地报道。该研究以干燥的罗汉果果实为材料,采用PMP柱前衍生化一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分别检测果肉中可溶性糖的种类与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PMP柱前衍生化一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只能检出罗汉果果实中存在的2种还原性醛糖——葡萄糖、甘露糖;而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则可一次性检出葡萄糖、果糖、蔗糖、棉籽糖、多糖5种糖分。与柱前衍生化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更适合用来全面分析罗汉果果实中糖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罗汉果品种果实中糖的组分一致,但含量有显著差别。另外,样品的干燥方式会影响果实中的总糖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冻干果肉中蔗糖和葡萄糖相对含量最高,烘干则导致蔗糖和葡萄糖下降,果糖与多糖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6.
不同生长日龄罗汉果甙类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集不同生长日龄的罗汉果 ,对果实中的甙类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甙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 ,初步找出了罗汉果甙类成分在生长过程中的积累规律 ,为罗汉果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罗汉果嫩果中一个苦味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徐位坤  孟丽珊  李仲瑶   《广西植物》1992,12(2):136-138
从新鲜的罗汉果嫩果实中分离出一个苦味成分,经化学和光谱测定其结构为罗汉果甙元一3,24一二一氧一β一葡萄糖甙。此成分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8.
不同生长日龄罗汉果中糖基转苷蛋白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日龄罗汉果内的主要糖基转苷蛋白进行分析,寻找罗汉果生长过程中皂苷形成的关键蛋白,为生物转化法生产罗汉果甜苷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一较清晰的罗汉果糖基转苷蛋白电泳图谱。据电泳图谱分析,初步得出罗汉果糖基转苷蛋白的内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罗汉果中存在多种糖基转苷蛋白,不同生长日龄罗汉果的糖基转苷蛋白也不一致,在几个关键时期糖基转苷蛋白变化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69.
以罗汉果‘永青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授粉30 d后,设置不遮荫、遮荫70%、遮荫95%三个处理,探讨遮荫对罗汉果总苷、总糖、维生素C等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授粉30 d后,对罗汉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遮荫处理,显著提高了罗汉果果实重要内含物总苷、甜苷Ⅴ、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可有效改善罗汉果果实的内在品质。遮荫70%处理条件下较适宜罗汉果果实内含物的累积。  相似文献   
70.
罗汉果近交后代发生明显衰退,花和果变小甚至畸形,种子活力降低,品种间衰退速度不同;杂交F_1后代果实形状、大小、颜色、总苷含量、甜苷Ⅴ含量和雌花柱头生长方式产生严重分离变异,其中果实大小、总苷含量、甜苷Ⅴ含量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雄性败育系的花粉败育是由遗传决定的,其败育性可通过杂交传递给雌性系产生无籽果实;F17芽变枝条所得雌雄同花两性突变属于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