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 is one of the most lethal cancers,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poor prognosi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concern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DAC at the proteomics level. Here we report a proteomics analysis of PDAC tumor and adjacent tissues by shotgun proteomics followed by label-free quantification, and in total, 3031 and 3306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in three pairs of PDAC tumor and adjacent tissues, respectively; 40 of them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for at least three-fold in PDAC tumor tissues. Ontological and interaction network analysis highlighted the dysregulation of a set of four proteins in the carboxypeptidase family: carboxypeptidase A1 (CPA1), A2 (CPA2), B1 (CPB1), and chymotrypsin C (CTRC). Western blotting confirmed the downregulation of the carboxypeptidase network in PDAC.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issue microarray from 90 PDAC patients demonstrated that CPB1 was downregulated 7.07-fold (P < .0001, n = 81) in tumor comparing with the peritumor tissue. Further 208 pancreatic tissues from PDAC tumor, peritumor, and pancreatis confirmed the downregulation of CPB1 in the PDAC patients. In summary, our results display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arboxypeptidase i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PDAC tumor tissues and may be novel biomarker in the patient with PDAC.  相似文献   
92.
山东卫矛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3.
鲁中山地侧柏林区蜘蛛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丛建国 《蛛形学报》1997,6(1):26-30
于1992~1994年对鲁中山地侧柏林蜘蛛群落进行了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蜘蛛群落的种类、个体数量、多样性、优势度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从季节变化看,蜘蛛群落组成的种类、个体数量、多样性8月份最高,1月最低。从垂直结构上看,灌草从蜘蛛亚群落各指标较高。另外还利用统计学的变异系数对蜘蛛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山东五图古乏齿兽类标本保留了原始真兽类的齿式和齿尖配置,与北美古新世Amelotabessimpsoni最为相似。但与后者有明显的差异,故另立属种:Auroratheriumsinense。古乏齿兽类是一类已绝灭的哺乳动物,材料稀少,以前只见于北美早第三纪地层中。其起源不清,在归类上也有不同的意见。山东标本的发现是北美以外地区的首次记录,同时也表明了这种动物虽然数量不多,却散布在早第三纪的北美和亚洲两大陆。  相似文献   
95.
用本室制备的兔抗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多克隆抗体和 ̄(125)I标记的Tyr°-rCRH建立了CRH放射免疫测定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了人胎盘组织和大鼠脑及胸腺组织CRH含量。所得抗体与rCRH的亲合常数Ka=5.3×10 ̄9L/mol,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I、β-内啡肽、生长激素释放因子、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加压素等18种肽没有交叉反应。 ̄(125)I-rCRH的比放射性为4163kBq/μg。建成的CRH放射免疫测定法取代比率为2.29,灵敏度为40pg,ED_(50)约为650pg,百分精密度和百分准确度分别为3.84%和10.36%。用该法所测人胎盘和大鼠组织CRH含量的结果表明,分娩胎盘组织CRH含量远高于妊娠6─7周者,约相当于后者的15倍;大鼠组织CRH含量以下丘脑最高,垂体次之,然后依次是海马、胸腺和大脑皮质;且下丘脑和垂体的CRH含量雄鼠明显高于雌鼠。  相似文献   
96.
97.
黄泥梁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于山东省日照市丝山东麓的黄土台地中,2006年发现,2011、2012年进行复查和试掘,2013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约50 m2。遗址文化层厚约1.2m,位于地表下3-4m处,经光释光测定,文化层的年代为54-59 kaBP。本次发掘出土有编号的石制品1876件,包括石核、石片、石锤、工具、断块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碎屑类石制品。石料主要为脉石英和安山岩两种,大多就地取材。石制品类型以石片、断块为主,石核有一定比例,石锤上的打击痕迹明显,工具数量较少,以简单加工的刮削器为主。石制品的剥片、加工技术均为硬锤直接打击法。初步分析表明黄泥梁遗址为一处原地埋藏的石器制作场所。  相似文献   
98.
园艺场旧石器地点发现于2016年6月,次年5月复查。文化层埋藏于蒙阴县蒙阴街道办、东汶河南岸低山冲沟西北面的阶地中,在夹杂角砾的浅黄色砂质黏土层中及地表发现石制品43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残片。石料均采自附近河流阶地底部砾石层。剥片与石器修理均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制品为小型和中型;石器包括刮削器和凹缺刮器2类,加工方向颇具特色,多为反向及转向;刮削器是主要类型。地貌与地层对比可知,石制品埋藏于上更新统地层中,推测遗址时代大致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9.
本文记述了产自山东临朐中中新统的大锄足蟾—新种 Macropelobates cratus sp. nov.,讨论了亚洲化石锄足蟾类与欧美相关类群的关系.此外,根据对化石的详细研究和对比,本文重新厘定了临朐蟾蜍 (Bufo linquensis, Young 1977) 的含义,对其原始描述作了补充和修订.  相似文献   
100.
山东半岛赤松林的天然更新及其发展前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一、前言赤松(Pinus densiflora)是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的针叶树种,它在我国的分布自辽东半岛经山东半岛达江苏北部的云台山,分布区属暖温带东部滨海部分。区内年平均温度7—13℃,年降水量约600—1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5%以上。赤松在其北、西、南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