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8篇
  2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陕北黄土高原蒿属植物的分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土高原有蒿属植物30种1变种,居该地产种子植物属中所含种数的首位。所产蒿属植物在不同的植被带中梯度变化明显,替代现象显著。在生态类型上,旱生类型从南向北递增,中生类型从南向北递减。在区系组成上可分为6种分布区类型,即:我国特有分布,3种;温带亚洲分布,14种1变种;北温带及中亚分布各4种;旧世界温带分布,3种;东亚分布的2种。可见陕北黄土高原蒿属植物种类丰富,梯度变化明显,旱化现象显著,地理成分复杂,但以温带亚洲分布类型为主,兼有其它成分,属典型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22.
陕西省退耕还林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MODIS-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通过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退耕还林后(2000—2012年)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两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和湿润指数都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000—2012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陕北地区增加最为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部分城市周边地区植被有退化的迹象。2000—2012年湿润指数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有上升的趋势,陕南地区增加显著。空间分布上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湿润指数呈指数变化趋势,相关性与植被覆盖度面积取值范围有关,范围取值越大相关系数越高。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受到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相关性较显著,而受到人为影响比较明显的陕北、关中地区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陕西府谷晚中新世Acerorhinus属(奇蹄目,犀科)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记述的 Acerorhinus fuguensis sp. nov是 Acerorhinus属中一个相当进步的种。府谷 保存完整的标本使我们对Acerorhinus的特征有了更全面且准确的认识。新种以强烈外展的鼓后突和头骨顶面在眶前的骤然收缩区别于塞瓦斯托波尔的A. zernowi和柴达木的A.tsaidamensis。新种下门齿内刃上翻的特点显示Acerorhinus属有向Chilotherium属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陕南早寒武世早期Quadrapyrgites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序幕阶段的梅树村期,生物类群大规模辐射,身体构型快速革新,与前寒武纪生物群面貌明显不同.最近在陕南宁强宽川铺地区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五辐射Punctatus及部分四辐射四方塔形壳属Quadrapyrgites,其中包括1个新种Quadrnpyrgites undulatuscostalis sp.nov..在此基础上对Quadrapyrgites进行了属征补充.双胚层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命史的真后生动物演化开端,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关键的位置.本文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生物辐射、体型构建提供了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25.
后生动物胚胎化石研究对了解寒武纪大爆发中生命的个体及系统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南早寒武世灯影组宽川铺段发现大量磷酸盐化的球状化石标本,其中的一些为保存有十分精细的星状表饰的胚胎化石,目前发现至少3种具星状纹饰的胚胎化石:圆球状胚胎、具中央收缩带的球状胚胎和表面具“拉伸构造”的花生状胚胎,其中后者为新类型。研究表明,此新类型在演化序列上处于圆球状胚胎、具中央收缩带的球状胚胎发育阶段之后,是胚胎向成体演化的一个重要中间过渡环节,这一发现为研究早寒武世早期后生动物胚胎及个体发育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26.
陕西农田蜘蛛有32科104属236种,古北界120种,东洋界89种,除上2界外,尚有广泛分布的27种。黄土高原分布区有蜘蛛56种,古北界36种,东洋界3种,广泛分布的17种;关中平原区有蜘蛛135种,古北界78种,东洋界44种,广泛分布的13种;秦岭山区有蜘蛛122种,古北界55种,东洋界50种,广泛分布的17种;汉中、安康盆地区有蜘蛛103种,东洋界66种,古北界26种,广泛分布的11种;大巴山区有蜘蛛16种,东洋界9种,广泛分布的7种。秦岭为2界的分界线,即北纬33°~34°之间分界,此界与陕西等积温(日均温≥10℃)3600℃线吻合,秦岭北为古北界,以南为东洋界,关中平原和汉中、安康盆地区为古北界与东洋界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   
27.
陕西省鸟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2年5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调查法,对陕西省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研究,对过去文献记载的种类进行了修订,经过5年多的调查,目前陕西省共有鸟类465种,隶属18目69科,其中含省级鸟类新纪录37种.  相似文献   
28.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气候时滞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段艺芳  任志远  孙艺杰 《生态学报》2020,40(10):3408-3419
基于月尺度气温、降水以及MODIS-GPP、MODIS-ET遥感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时滞偏相关分析,揭示了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气候时滞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受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陕北黄土高原WUE呈波动变化趋势,2001—2003年显著下降,2003—2005年、2010—2013年显著上升。受不同植被类型的影响,年内WUE呈急速双峰、缓速双峰和单峰型3种变化状态。②陕北黄土高原WUE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滞后时间多为3个月,人为扰动较大的I-1、I-2、Ⅱ-2生态区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Ⅲ-3生态区WUE对降水的时滞响应程度明显低于其他生态区;而对气温的时滞效应较弱,仅南部的Ⅲ-2、Ⅲ-3生态区WUE对气温存在1—2个月滞后时间。③不同植被类型WUE对降水的时滞效应较明显,荒漠类植被WUE对降水时滞响应程度最强,滞后时间近3个月,针叶林时滞响应程度最弱,滞后时间为2.1个月;但对气温的时滞效应总体较弱,针叶林WUE对气温滞后时间为15 d,其余大多数植被类型WUE对气温不存在滞后时间。④WUE气候时滞效应对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29.
陕西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变异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2个PAPD引物对75份陕西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310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7.3个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6%;田间试验考察了13个农艺性状。陕西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在秦岭南、北两个地区有所不同,秦岭北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性状数目和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秦岭南品种,RAPD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是秦岭北品种大于秦岭南品种,但秦岭南品种RAPD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的个数大于秦岭北品种。聚类分析将参试大豆材料分为三大类,基本上反映了材料的地理来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反映了10.95%的遗传变异,基于前两个主成分值的二维散点图可以将两个地区的材料基本区分开来。AMOVA分析显示,陕西大豆品种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2.06%,地区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94%,二者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大豆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秦岭北品种遗传多样性较高,但秦岭南品种有着广泛的微小变异。  相似文献   
30.
2001年8月,本文作者在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镇安黄家湾一河流相沉积层中采集到大量的哺乳类化石。化石埋藏集中,种类丰富,均为大型哺乳类,不见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从埋藏情况看,应属原生层位化石。本文记述了动物群中的2种爪兽类化石。爪兽是奇蹄目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群,我国以前发现的爪兽绝大多数都是在第三纪早期或中期的地层中找到的(胡长康,1959;周明镇,1962;张玉萍,1976;邱占祥等,1998),这次在镇安黄家湾发现的2种爪兽对了解我国爪兽化石的地理及时代分布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