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β-内啡肽属内源性阿片肽,广泛存在于胃肠道及脑组织中,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本文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β-内啡肽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消化道和脑中的定位分布。食道、后肠呈β-内啡肽阴性反应,口咽腔、前肠及中肠呈β-内啡肽阳性反应,阳性细胞多分布于黏膜上皮之间,呈圆形、卵圆形、蝌蚪形、梭形、锥形等。β-内啡肽阳性细胞分布密度在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口咽腔最低。β-内啡肽定位于间脑、中脑、小脑神经元及中脑神经纤维中,其阳性神经元密度在中隆起最高,下丘脑中叶前球核、下丘脑下叶次之,侧膝核、前圆核、下圆核、中纵束旁及小脑瓣浦肯野氏细胞层较低,下丘脑下叶乳头体、中脑基部上缘最低。β-内啡肽在消化道的分布与该鱼食性及消化道结构、功能密切相关;β-内啡肽在脑区的分布特性,推测与其参与调节不同脑区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有关。综上所述,β-内啡肽广泛分布于齐口裂腹鱼消化道及脑内,进一步证实它是一种双重分布的脑肠肽。本研究为β-内啡肽可能参与调节消化、神经内分泌活动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42.
四川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形态差异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乌江总溪河89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和岷江青衣江33尾重口裂腹鱼(S.davidi)的10个常规可量性状与20个框架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次采集的四川裂腹鱼聚为一支,而重口裂腹鱼单独为一支;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8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73.762%,贡献率大的性状集中在吻端和躯干后侧;通过两次判别分析,最终建立四川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两个判别方程,综合判别率为100%。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是独立的两个种,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吻端和躯干后侧,运用多元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将其区分开来,而3次采样的四川裂腹鱼为同一种群。  相似文献   
43.
齐口裂腹鱼肠粘膜上皮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齐口裂腹鱼肠粘膜上的皮的超微结构,肠上皮共有五种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对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4.
齐口裂腹鱼味蕾及上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扫描电镜对齐口裂腹鱼的味蕾在须、口咽腔、食道的分布和表面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须、唇、颌、口腔顶壁、咽、舌、食道均有味蕾分布,且在表面形态上呈现多态性。上皮细胞表面有微脊。  相似文献   
45.
流速对细鳞裂腹鱼游泳行为及能量消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自制密封的鱼类游泳实验装置, 研究了流速对细鳞裂腹鱼游泳行为和能量消耗的影响。结果显示,细鳞裂腹鱼的摆尾频率随游泳速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摆尾频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显著性的增加,而摆尾幅度有减小趋势, 差异性不显著。结果还表明, (26±1) ℃时, (10.60±0.54) cm 细鳞裂腹鱼的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11.5±0.5) BL/s, 绝对临界游泳速度为(110.28±2.02) cm/s。测定的相对临界流速较其他的鲤科鱼大,是对生存水流环境(流速0.5—1.5m/s)适应性的表现。这一结果表明鱼类的游泳能力是能够训练的。运动代谢率与相对流速的关系为, AMR = 93.08e(0.307v) + 314.33, R2= 0.994; 单位距离能耗与流速的指数关系为COT =28e (-1.03V) +6.05, R2= 0.998。流速达到8 BL/s 时, 裂腹鱼耗氧率开始下降, 从流速7 BL/s 时, (1245.57±90.97 )mg O2/(kg·h)最大, 下降到(978.78±189.38) mg O2/(kg·h)。1—7 BL/s 流速范围内, 裂腹鱼单位时间内的耗氧率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 单位距离能耗(COT)逐渐减少, 最小能耗在6 倍体长流速, 0.68 m/s 时, 为(6.00±1.57) J/(kg·m), 其能量利用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46.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recognizes pathogens through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 and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Rs. TLR3 is a unique member of TLR family that recognizes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 a viral replication intermediate. There is a variation in its response among diverse fish species toward the same stimulants. We identified and cloned TLR3 from Indian snow trout, Schizothorax richardsonii and carried out its expression analysis in un-induced and poly (I:C) challenged fish. It ha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2712 bases that encodes a polypeptide of 904?amino acids.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peptide was predicted to be 102.4482?kDa with an isoelectric point of 7.40.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 was carried out after 24 hours of poly (I:C) treatment and expression of TLR3 was analyzed in different tissues. As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fish the poly (I:C) challenged fish revealed significantly high expression of TLR3 in kidney followed by liver and gills.  相似文献   
47.
观察了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齐口裂腹鱼稚鱼鳞片的发生和覆盖过程。结果表明,稚鱼体长为30.7—32.3 mm时,鳞片最先出现在鳃盖后缘侧线处;体长为45.3—47.9 mm时,鳞片覆盖完毕,体长和日龄对鳞片覆盖均有显著影响。在鳞片覆盖过程中出现6个鳞片发生起始位置,依次是鳃盖后缘侧线处、尾柄部侧线处、臀鳍基部、腹鳍基部、背鳍基部和峡部。此外,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鳞片发育主要经历了形态发生早期、形态发生晚期、分化早期、分化晚期和折叠期五个阶段。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齐口裂腹鱼早期发育的生物学资料,将有助于了解其在系统学和功能形态学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4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