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家庭成员NGF,BDNF、NT3和NT4在成年猫L6脊髓的分布。结果;在L6脊髓灰质均可见四种生长因子的免疫阳性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是腹角及凝角深部的大神经元及背角浅层的小神经元,灰质内亦内NGF,NT3及NT4阳性的胶质细胞,但数量多少不等,其中NT3者最多,其次是NGF,NT4者最少,此外,Ⅱ板层内还可见较多BDNF及少量NT-3阳性神经膨体,本文结果表明,在成年猫脊髓存在NGF,BDNF、NT3和NT4,但其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42.
Bcl—2家族蛋白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Bcl 2家族蛋白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在线粒体上 ,Bcl 2家族蛋白通过与其他凋亡蛋白的协同作用 ,调控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 ,发挥着细胞凋亡“主开关”的作用。Bcl 2家族包括两类蛋白质 :一类是抗凋亡蛋白 ,另一类是促凋亡蛋白。在细胞凋亡时 ,Bcl 2家族中的促凋亡蛋白成员发生蛋白质的加工修饰 ,易位到线粒体的外膜上 ,引起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等其他促凋亡因子的释放 ,导致细胞凋亡 ;而平时被隔离在线粒体等细胞器内的该家族的抗凋亡蛋白成员则抑制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等促凋亡因子的释放 ,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但一旦这类抗凋亡蛋白成员与激活的促凋亡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后 ,便丧失了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造成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功能丧失和细胞器内促凋亡因子的释放 ,导致细胞凋亡。现以Bcl 2家族调控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 ,对Bcl 2家族成员及其蛋白质结构、分布和调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Caveolin家族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veolae是近年新认识的一种膜特异性微区结构,caveolin分子是形成caveolae所必需的重要结构蛋白。近几年人们对caveolin分子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获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其参与跨膜信号转导和调节、细胞胆固醇转运以及与肿瘤发生相关等方面尤其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对caveolin分子家族成员的基因定位、分子特性、生物学功能以及该分子与疾病的关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4.
Bid蛋白是Bcl-家族中促凋亡类的蛋白。它具有可被caspase8酶切高控、高效地诱民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泄漏到胞浆中的功能,从而在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倍受人们的重视。Bid蛋白的功能被发现以来,短短几年间,人们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结构分析以及利用脂质体模型膜体系等各方面对Bid蛋白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5.
Sirtuin是一种从细菌到人类都高度保守的去乙酰化酶类,可通过去乙酰化多种底物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应激反应、代谢、衰老和凋亡等过程。众多研究发现Sirtuin家族及其药物激活剂或抑制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大量的有关Sirtuin家族成员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的研究工作被报道。本文将对Sirtuin家族调节PD发病的证据和Sirtuin家族成员对PD发病机理及疾病进程的影响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一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就诊的一肥厚型心肌病大家系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绘制家系图谱。结果:该家系为连续四代遗传,家系成员共35例,患者11例,猝死3例,死亡2例。有1例患者房颤及脑梗塞,2例患者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猝死年龄最小3岁,符合肥厚型心肌病高发病率、高猝死率、发病年龄早等特点。结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详细的家系调查有助于了解疾病全貌,更好地揭示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47.
鲍永利 《植物杂志》2010,(12):40-43
以汉人为主体的宋代,素有羸弱之名,不仅没有完成全国之大统,反而对周边的一切邻国低声下气。宋代的各位皇帝素来懦弱,惧怕战争,解决边境争端的方式就是交纳贡赋,换得苟延残喘。有学者发现,除了宋朝的政治制度导致这一现象外,可能也与宋代皇帝患有多种家族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48.
49.
《生命科学研究》2014,(5):395-400
蓝铜蛋白是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中铁呼吸电子传递的重要组分。蓝铜蛋白分子内的铜原子与His85、Cys138、His143以强健结合,与Met148以较弱的键结合,形成四面体结构。通过对His143位点的定点突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光谱学数据确定143位点是蓝铜蛋白与外界电子传递的关键位点。分子结构模型证明His143位点咪唑基团形成疏水屏障使铜离子不会暴露在溶液环境中。结果表明His143位点是蓝铜蛋白电子传递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50.
有性生殖是多细胞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常见的就是人类的性染色体X和Y。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系统有着悠久的起源,在高等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不同物种采用的性别决定方式大相径庭,而同源转录因子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功能和调控方式也是有区别的,比如DMRT转录因子家族,这说明性别决定机制具有高度多样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的发现过程,总结了性别决定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功能和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结构生物学视角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生物体内这一重大进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