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71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8655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621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781篇
  2020年   728篇
  2019年   700篇
  2018年   526篇
  2017年   645篇
  2016年   710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1263篇
  2013年   1002篇
  2012年   1244篇
  2011年   1342篇
  2010年   1399篇
  2009年   1462篇
  2008年   1737篇
  2007年   1340篇
  2006年   1309篇
  2005年   1314篇
  2004年   1421篇
  2003年   1252篇
  2002年   1162篇
  2001年   1068篇
  2000年   876篇
  1999年   752篇
  1998年   615篇
  1997年   593篇
  1996年   536篇
  1995年   516篇
  1994年   441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40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我国不同民族的正常个体以及β地中海贫血患者θ珠蛋白基因5′侧序列中的多态性HincⅡ位点及其遗传性质。在广西壮族正常个体和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中,该多态性位点的发生频率均为75%,与正常汉族人测得值相近。家系分析资料表明,该多态性位点完全按照孟德尔规律进行遗传。  相似文献   
102.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承担重要角色,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 PVT1)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调控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细胞自噬、血管生成、多药耐药及肿瘤代谢等过程,从而发挥致癌作用。本文主要就PV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PVT1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致癌作用机制和多药耐药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杂交水稻及三系在发育过程中的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杂交水稻及三系亲本共50个组合的萌动胚、芽,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根、雄蕊等12个组织或器官的酯酶同工酶的结果。根据所测结果,可把杂交水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为5种类型:互补型、偏父型、偏母型、同型和“杂种”酶谱。强优势组合以互补型酶谱居多,弱优势组合都是同型酶谱,“杂种”酶谱仅见于V优64的幼穗分化期叶片和V优63、汕优63的三叶期叶片中。不同器官的互补酶谱都可作为预测杂种比势,鉴定杂交稻种子的纯度和真实性以及选配新杂交组合的一个手段或依据,但以对萌动胚或幼芽的测定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丰收11号大豆根瘤侵染细胞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电子密度很高,体积很大,形状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外面没有界膜,常位于胞间隙附近的特殊的细胞质内含物。高尔基体及其小泡,丰富的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常在它的附近,其中一些核糖体正沉积在它的表面。它主要是由核糖体凝聚而成,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在它的形成中也起了一定作用。它的内部含有颗粒状,纤维状,泡状和管状物质。它的出现似乎与侵染细胞固氮有关。  相似文献   
105.
CAM植物按其对环境的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专一CAM植物和兼性CAM植物。前者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CAM性质;后者的光合型可随季节和水分胁迫等而发生变化,也可因人工诱导作用而使其由C_3型转变为CAM型。  相似文献   
106.
金属硫蛋白(Metallthioneins,简称MT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含有丰富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它最早(1957)由Margoshes和Vallee从马肾皮质中分离出来,它对金属有很强的亲合力。  相似文献   
107.
日本兴人公司用生物反应器生产肝脏药物谷胱甘肽已得到厚生省的批准。这是首次被批准的采用日本本国技术研制的基因重组药物,它是通过自身克隆化大肠杆菌固定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生产的。今后将按工业化目标建厂。  相似文献   
108.
横断山区四种湍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C带(BSG技术)分析及一种简便的Ag-NORs带分析,对四川湍蛙、理县湍蛙、棕点湍蛙和棘皮湍蛙的种间关系、染色体的演化及其性染色体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四川湍蛙、理县湍蛙和棕点湍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棘皮湍蛙的亲缘关系较远;(2)在近缘种的分化中,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的变化和臂间倒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在小型染色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四川湍蛙具有在形态上分化很明显的性染色体。C带分析表明,此性染色体主要由常染色质构成,但在其Y染色体的长臂上存在明显的中间C带,推测尚处于性染色体分化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9.
前人已证明人参和三七中富含的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通常酸性水解下甙元即发生变化,而在弱酸(如50%醋酸,0.1N盐酸)条件下则形成次级皂甙。本文报道人参甙(ginseno-sides)和三七甙(notoginsenosides)的水溶液在水浴上加热亦分别形成相应的C-20位去糖基的次级皂甙。联系到人参和三七均有在蒸煮加工后C-20位去糖基皂甙收率增大的趋势,似可认为人参和三七中的这类皂甙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生药的加工泡制以及提取过程中形成的次级皂甙,而不一定是植物体的原生成分。将人参甙Rb_1单体以酸水解,不仅得到主产物人参二醇(3),还分离到异去氢原人参二醇(5)、达马烷-20(22)-烯-3β,12β,26-三醇(6)、20(R)-达马烷-3β,12β,20,25-四醇(7)以及20(S)-和20(R)-原人参二醇(1、2)的混合物,从而认为这些微量成分与人参二醇一样均为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酸性水解条件下C-20位糖基断裂后由真甙元的侧链转化形成的工作产物。  相似文献   
110.
用Messing的M13克隆系统和sanger的ddxTP链终止法,测定了酵母线粒体DNA片段的核苷酸顺序。为了提高在一张x光胶片上的阅读水平,作者对sanger法的某些操作进行了适当修正。通过降低ddxTP/dxTP的用量比率、多次加样以及合理掌握两次加样的间隔时间和电泳结束时间、ss—DNA模板的筛选等措施,在一张17×80cm的x光胶片上的阅读水平达到394bp,从而测出了酵母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一个大片段为709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