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一种基于纳米金/硫堇修饰金电极的ABA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最优条件.该传感器利用硫堇是HRP与电极之间电子传递媒介体的原理,将硫堇和酶标抗体共价吸附于电聚合纳米金的金电极上,用BSA封闭可能存在的活性住点以避免非特异性吸附,最后加入ABA与一部分抗体结合降低电化学信号,用循环伏安法测得加入不同浓度ABA前后电化学信号差值,从而测得ABA的含量.主要对使用此传感器测定ABA时的最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北美鹅掌楸(L.tutipifera L.)及杂种鹅掌楸(L.chinense×L.tulipifera)为对照,对重庆酉阳鹅掌楸(Liriodendron sp.)种源‘优酉’(‘Youyou’)的外部形态特征、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优酉’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属各树种在外部形态上存在差别,但在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优酉’的各形态特征与鹅掌楸有较多相似性。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优酉’的遗传距离与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较远,但与鹅掌楸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推测‘优酉’可能是由较原始的鹅掌楸向较进化的北美鹅掌楸过渡的1个中间类型。‘优酉’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及林木种植。  相似文献   
993.
一新富含甘氨酸果蝇抗菌肽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制备具有生物功能的抗菌肽的最佳诱导条件。方法:将富甘氨酸果蝇抗菌肽基因的核心片段构建表达载体pET32a+中,经序列分析证实基因序列的正确性。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和不同IPTG浓度进行诱导后,用15%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发现有一条分子量约8kD的新增蛋白条带。结果:研究表明在37℃菌液OD值0.8时诱导7h蛋白表达量最高(IPTG0.7mmol/L,AMP100μg/ml,0.3%Glu)。结论:获得了抗菌肽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为大量诱导产生该抗菌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放线菌JSM20.1发酵条件优化及活性物质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单因子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具抑菌活性放线菌JSM20.1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5.0 g,大豆粉10.0 g,NaCl 5.0 g,酵母膏1.0 g,CaCO31.0 g,复合盐A液20 mL,复合盐B液1 mL,水1000 mL,最佳起始pH7.0。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摇瓶装量2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温度28℃。所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强酸、强碱和高温条件下都具有稳定活性,不溶于石油醚和氯仿,溶于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995.
粗壮女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犀科苦丁茶是我国西南地区一大类重要的代茶饮料植物,其中以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Roxb.) Blume]为代表.本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粗壮女贞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用所筛选出的19条RAPD随机引物对79份不同地域来源的粗壮女贞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69条谱带,多态性带百分率为86.0%;各种质材料间的GS值变化范围为0.466 4~0.973 6,平均GS值为0.662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32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0.259 5,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o=0.396 0.这表明,粗壮女贞不同地域来源或不同类群种质材料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其遗传多样性丰富; RAPD技术可以应用于粗壮女贞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RAPD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所有各供试材料均按其地理起源聚类,可把供试的79份粗壮女贞材料分为两大类群,即A类群(贵州 四川类群)和B类群 (云南类群).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建立一套适合红曲属真菌RAPD反应的优化体系,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红曲菌基因组DNA,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RAPD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随机引物、Taq酶、Mg^2+、dNTPs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在20μL体积中,模板DNA20 ng、随机引物0、2μmol/L、Taq酶、Mg^2+1.5mmol/L,dNTPs 1mmol/L的反应体系可得到稳定清晰的RAPD扩增图谱,为采用RAPD技术进行红曲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了提高融合蛋白白喉毒素DAB389-(Gly4Ser)2-α-促黑激素的表达量,研究工程菌发酵条件的最优化。方法:利用三角瓶模拟小剂量发酵,在不同的受体菌、培养基、培养温度、时间、pH值、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变化下研究目的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工程菌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最佳表达菌种为大肠杆菌BL21(λDE3),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982,适合的pH值为7.0-7.4,最佳诱导温度为30℃,诱导时间为6h,诱导剂IPTG的最佳用量为1.4mmol/L。结论:获得了DAB389-(Gly4Ser)2-α-促黑素细胞激素工程菌的最优化发酵条件,为中试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化学方法使条斑紫菜R-藻红蛋白与抗体进行交联以制备荧光探针, 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异双功能试剂SPDP (N-琥珀酰亚氨基-3-2-吡啶基二硫丙酸醇)和DTT(二硫苏糖醇)分别使 R-PE(R-藻红蛋白)衍生化、IgG(单克隆抗体)巯基化, 其次测定了SPDP与R-PE不同摩尔比对R-PE衍生化的影响、DTT与IgG不同摩尔比对IgG巯基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SPDP与R-PE的最佳摩尔比为40:1, DTT与IgG的最佳摩尔比为500:1。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R-PE与IgG交联的制备技术, 并应用全波长扫描吸收光谱、电泳分析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等监测和分析技术, 证实了藻红蛋白与抗体已成功交联形成了复合物。  相似文献   
999.
为实现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I聚球藻7002的高密度培养, 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 首先需要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本文利用响应面这一多因素过程优化的有效工具, 通过全因子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 对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I聚球藻7002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及初始pH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 NaHCO3 1.696 g/L, NaNO3 8.57 g/L, 初始pH为8.57, 其他成分同Medium A。优化条件分别在2 L和20 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得到了验证, 最大细胞浓度分别达到每升4.16 g干重和每升3.12 g干重, 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9倍和7倍, 从而为其产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水貂自咬症病因RAPD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咬症是危害笼养水貂的一种慢性疾病, 造成水貂自咬创伤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文中从遗传基因角度探讨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采用RAPD 技术分别对正常水貂和自咬水貂样本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从100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6个重复性好的标记引物, 对60只水貂群体(健康与患病)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26个引物扩增出105条带, 其中29条带呈现多态, 多态率为27.62%。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 片段在健康与患病水貂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水貂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8471, 遗传距离(变异)指数为0.1529。引物S356(序列为CTGCTTAGGG)扩增出健康与患病水貂互不相同的条带, 如在患病水貂群体中扩增出的1000 bp左右的DNA 片段, 可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逐渐剔除自咬水貂个体, 达到净化水貂群的目的, 减少水貂饲养业的经济损失, 为今后水貂的分子育种及其疾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