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以嗜热子囊菌生产过氧化氢酶的摇瓶发酵研究中,获得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碳源,即以26g/L的糊化玉米淀粉和1%(v/v)乙醇为混合碳源,过氧化氢酶的酶活达到了1996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5%。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酵罐上的主要影响因素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通过分段控制搅拌转速,在52h将搅拌转速从200r/min提高到350r/min,过氧化氢酶最高酶活达到4505 u/mL,与不使用控制溶氧水平策略相比,酶活力提高了2.4倍。此外,还考察了该酶去除过氧化氢的效率,并在实际纺织生产中进行了应用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棕榈ISSR反应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表  周先叶  李勇  张寿洲   《广西植物》2006,26(2):204-208
应用ISSR技术对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进行分析研究,对影响ISSR反应的各因子进行探讨,确定了该研究的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棕榈ISS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为进行棕榈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武波  韦东  欧倩   《广西植物》2006,26(6):617-620
采用282个随机引物对药用野生稻1665和栽培稻桂99远缘杂交的抗褐飞虱近等基因系B3F4分离群体的不抗池DNA和抗池DNA进行了特异性RAPD标记筛选,从中筛选到一个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扩增带谱的RAPD标记S1159,序列分析表明,S1159序列长度为1408bp,与基因库中已报道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的BAC克隆(编号OSJNBa0070O11)序列(67114-69100)有51.86%的同源性。为了提高所找到的RAPD标记S1159在应用上的稳定性,将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检测近等基因系群体,结果表明与RAPD标记结果一致,说明该研究得到的RAPD标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
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时华  徐雅飞  张健  廖兰  黄翠姬   《广西植物》2006,26(6):692-696,701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从L-亮氨酸基础发酵培养基的10种成分中筛选出5种重要成分,然应用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5种重要成分的最适用量。培养基优化后摇瓶分批发酵72h产L-亮氨酸18.05g/L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富硒黄山贡菊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最佳提取工艺,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OH、ABTS+清除能力与Fe3+还原能力)。结果:料液比为25 mL/g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超声时间30 min,温度70℃,超声功率60 W;与水提法相比,超声辅助提取法和水提法的提取率分别为15.83%与13.46%,且硒含量分别为1.276 mg/kg和0.408 mg/kg;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优于水提法。结论:为富硒黄山贡菊多糖的纯化、结构鉴定及食药类产品开发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为了获得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天然产物,采用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柴达木沙漠链霉菌(Streptomyces qaidemensis)S10T发酵液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优化分离工艺。结果显示,AB-8型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该树脂对柴达木沙漠链霉菌S10T发酵液中的活性天然产物吸附工艺为发酵液pH值9,吸附时间4 h,洗脱液70%甲醇溶液。经正向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分离得到了一个化合物,1H-NMR和13C-NMR结合高分辨质谱(LC-HR-MS)鉴定该化合物为阿糖腺苷(vidarabine),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核苷类抗生素,并简单探究了其在柴达木沙漠链霉菌中的生物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97.
为提高从大连渤海海域海泥中筛选到的菌株Basidioascus sp. LG-31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性,对菌株Basidioascus sp.LG-31进行了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asidioascus sp.LG-31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单因素优化结果:蔗糖4%(质量分数)、酵母粉0.3%(质量分数)、NaNO3 0.4%(质量分数)、无机盐(KH2PO4 0.02%(质量分数)、KCl 0.10%(质量分数)、MgSO4·7H2O 0.10%(质量分数))、初始pH值7.0、装液量125 mL/250 mL、接种量2%(体积分数)、转速200 r/min、温度20℃。最高酶活性达435.37 U/mL,相对于优化前的最高酶活性15.28 U/mL,提高了28.49倍。为下一步酶学性质研究及低温葡萄糖氧化酶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用RAPD标记检测六种蛇基因组DNA多态性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王义权  周开业 《动物学报》1996,42(2):172-181
用 RAPD技术检测了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黑眉锦蛇 E.taeniura、双斑锦蛇 E. bimaculata、赤链蛇 Dinodon rufozonatum和日本蝮短尾亚种 Agkistrodon blomhoffiibrevicaudus等6种蛇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253个多态片段,其中锦蛇属3个种共有片段8条,游蛇科5个种共有片段5条。在这些共享片段中未检测出种内多态现象。片段分布和片段共享度聚类分析所得的游蛇科5种蛇之间的亲缘关系与染色体、颅骨和半阴茎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
贮食过程中的优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物贮食的每一环节都存在如何减少能量消耗,收获较多能量的问题。分散贮藏和集中贮藏是动物贮食的两种极端空间配置,贮食动物从保证日后的食物来源和节约采食能量消耗来选择适当的埋藏密度。实验证明贮藏方式是可塑的。贮藏食物习性是遗传的,而分散贮藏与集中贮藏是受环境影响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0.
采用11种随机引物对4 条条纹斑竹鲨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11种引物在每条个体上扩增的 DNA片段总数在77~84之间,单个随机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目由1至11条不等,平均为7.5条 DNA 片段,片段的大小在 300~2 800bp之间.个体之间的相似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