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72篇
  免费   1927篇
  国内免费   8396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706篇
  2022年   794篇
  2021年   861篇
  2020年   818篇
  2019年   849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760篇
  2015年   840篇
  2014年   1280篇
  2013年   1077篇
  2012年   1360篇
  2011年   1548篇
  2010年   1515篇
  2009年   1531篇
  2008年   1775篇
  2007年   1374篇
  2006年   1355篇
  2005年   1322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1214篇
  2002年   1194篇
  2001年   1101篇
  2000年   854篇
  1999年   711篇
  1998年   589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480篇
  1995年   442篇
  1994年   358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5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人腭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NACC)经顺铂(DDP)短期诱导后耐药性产生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恒定浓度DDP反复间歇诱导法诱导NACC细胞,获得耐药细胞NACC/DDP3,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存活蛋白(Survivin)及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mRNA表达;裸鼠右侧腋部皮下接种NACC及NACC/DDP3细胞,成瘤后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DDP 2 mg·kg~(-1)组,比较2 mg·kg~(-1) DDP对两组荷瘤裸鼠的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果:诱导后的NACC/DDP3对DDP耐药性增强,耐药指数为1.44;在NACC/DDP3细胞中,Survivin及ERCC1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亲本细胞的2.02(P0.01)和1.59(P0.05)倍;2 mg·kg~(-1) DDP对NACC组抑瘤率为(31.64±1.15)%,对NACC/DDP3组抑瘤率为(16.66±0.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观察两组瘤体标本均符合腺样囊性癌实体型组织学表现。结论:NACC细胞经DDP短期诱导即产生一定耐药性,NACC/DDP3细胞中Survivin及ERCC1的mRNA表达上调,提示Survivin及ERCC1可能参与了腺样囊性癌细胞对DDP的耐药。相同剂量DDP对NACC/DDP3所建立的皮下移植瘤模型抑瘤率显著低于NACC组,提示NACC/DDP3接种到裸鼠体内仍具有耐药性,这将为体内研究耐药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肾炎四味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肾炎四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诱素1(Lkn-1)、尿酸、TNF-α、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肾炎四味片可有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推测其机制与降低Lkn-1、尿酸、TNF-α、收缩压、24小时蛋白尿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本文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GT1-7细胞中对miR-29a基因进行基因编辑,用于构建miR-29a基因敲除GT1-7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构建Cas9稳转的GT1-7细胞株并转染sgRNA质粒用于在靶向miR-29a基因区域引发突变。然后构建EGFP与sgRNA共表达质粒并转染Cas9稳转GT1-7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富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阳性细胞和分选阳性单克隆细胞。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对富集细胞和单克隆细胞进行miR-29a表达量检测。结果:T7E1检测结果显示CRISPR-Cas9系统有效地在miR-29a基因区域引发了突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富集后阳性细胞miR-29a的表达量整体下降了50%左右(P0.05)。此外,通过流式筛选获得了一个纯合miR-29a基因敲除细胞克隆,与对照组相比,其miR-29a的表达量下降了75%左右(P0.05)。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有效编辑GT1-7细胞基因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构建了miR-29a稳定敲除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雌激素膜受体GPER1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Nrf2,减轻心肌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H_2O_2处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H_2O_2处理组,GPER1受体激动剂G1预处理+H_2O_2处理组和GPER1拮抗剂G15+G1预处理+H_2O_2处理组,MTT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33342染色和cleaved 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并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p-Akt和细胞核内Nrf2的水平。结果:G1显著抑制H_2O_2导致细胞活性下降和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增加SOD活性,减少MDA含量,但G15能拮抗G1的上述效应。同时G1能增加细胞内Akt磷酸化水平和细胞核内Nrf2的表达,这些效应可被G15和LY-294002阻断。结论:GPER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Nrf2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GPER1可以作为开发心肌缺血损伤保护剂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测染色体1q12区段IL6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150名支气管哮喘患儿为支气管哮喘组。1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质谱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对两组儿童的IL6R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IL6基因位点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urg平衡定律。两组IL6R基因rs4845374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相比较,无明显差异(X2值分别为3.442和3.701;P值分别为0.179和0.088)。两组IL6R基因rs2228145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35和9.200;P值分别为0.036和0.003)。IL6R基因rs2228145位点基因型的变异等位基因T、C与支气管哮喘存在密切联系,CC、TT型出现支气管哮喘的风险均比CT型高。结论:IL6R基因rs4845374位点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无相关性,而rs2228145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运用干扰腺病毒沉默THP1细胞中SCARF1基因研究其在体外抗烟曲霉中的作用。方法:用灭活的烟曲霉分生孢子(1×105 CFU/m L)于不同时间点处理THP-1细胞,RT-PCR分别检测SCARF1和TNF-αm RNA的表达;将Ad-si RNA-SCARF1转导细胞24 h后给予烟曲霉孢子刺激24 h,通过RT-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CARF1表达以及NF-κB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活性。结果:RT-PCR证实烟曲霉孢子刺激能时间依赖性增强THP1细胞中SCARF1和TNF-α表达;Western法证实与Ad-GFP组比较Ad-si RNA-SCARF1组SCARF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沉默效率为71%;与Ad-GFP组比较,Ad-GFP+Af组NF-κB亚单位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Ad-si RNA-SCARF1+Af组,磷酸化p65的产生明显减少,SCARF1沉默后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明显减少。结论:烟曲霉孢子刺激能诱导巨噬细胞SCARF1的表达增加,诱导信号分子NF-κB的活化,导致相应的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在巨噬细胞抗烟曲霉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人类肿瘤生成过程由很多复杂环节组成,其主要现象表现为细胞分裂增殖的失调控生长。细胞分裂都必须按照正常细胞程序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细胞周期依赖分子PLK1是调节正常细胞有丝分裂、胞质分裂,以及对DNA受损伤后进行一系列反应调节的重要因子。它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已有多位学者共同认识,当细胞失调控时检测到PLK1存在过量的表达,同时大量研究表明,人类PLK1基因不仅在多种已发现的恶性肿瘤中有此现象,而且在一些肿瘤中,它关系到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被认为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还可作为肿瘤定向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一个有效目的基因的靶点,并且近年来对PLK1在肿瘤基因蛋白靶向治疗方面的药物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该文对近年来PLK1在肿瘤生成中的作用,特别是其与妇科肿瘤关系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予以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998.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已被国际癌症组织确认为胃部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因子。近年来对于Hp菌株的基因分型、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证实对Hp基因分型进行细化可为精准医疗提供依据。Hp可依照Cag A羧基末端磷酸化位点、Vac A信号区(s)中间区(m)过渡区(i)缺失区(d)和粘附因子(OMPs)进行基因分型。Hp基因型差异可导致不同毒性作用,从而引起不同临床结果和疗效预后。因此对Hp基因分型可为胃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Hp基因分型方法、基因分型及其与胃部疾病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了探究ORMDL3(orosomucoid 1-like 3)基因表达量与哮喘预测指数(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性别、年龄、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8月,我们收集了115位数据有效的5岁以下儿童的资料,并依据API严格标准对其进行分类:API+(过去一年内喘息次数≥4)、API-(过去一年内喘息次数1-3次)和API0(无喘息)组,统计三组之间的基本资料,并检测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性别、年龄、家族史、喘息次数、和鼻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I+组内男女性别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ORMDL3基因表达量在API0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PI+和API-组内表达量(P=0.044),并且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232,P=0.020),但是ORMDL3基因表达量与性别、年龄、家族史、喘息次数、和鼻炎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指数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API阳性鉴定标准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00.
WEE1激酶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能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的磷酸化状态,从而调节CDK1与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复合物的活性从而实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且对DNA损伤检查点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WEE1是G2/M期阻滞的关键基因,起着重要的监测作用,在一些癌症中过表达,抑制或下调WEE1激酶均能引发有丝分裂灾难,因此WEE1激酶抑制剂可能在抗癌治疗中有关键作用。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WEE1抑制剂与DNA损伤剂、化学药物等联合使用会得到比单独使用更为有效,且在p53缺失的癌细胞中能发挥更好的效果。目前WEE1已成为许多癌症治疗的关键靶点之一,其抑制剂MK-1775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且能增强一些DNA损伤剂对p53缺失的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本文就WEE1激酶及其抑制剂在抗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