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管重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0例有吸烟史的男性鳞癌需要手术的患者按其肺功能结果分成二组,对照组:(肺功能正常组);COPD稳定期组:(肺功能异常组),每组15例,标本来自于癌旁的肺组织,肺血管重塑的形态学观察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行免疫组化来观察CTGF蛋白、PCNA蛋白在肺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结果:(1)COPD组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管壁的胶原厚度、肺动脉平滑肌中CTGF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GF与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管壁的胶原厚度及血管平滑肌中PCNA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0.68、0.86,P〈0.05)。吸烟指数与管壁面积/管总面积及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99,P〈0.01)。结论:单纯吸烟者即有血管重建,吸烟伴COPD者血管重建更加严重,CTGF在COPD患者肺血管中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可能参与了COPD血管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82.
沈进军  张孝才  罗虹  康迅  贺晓武  李传明 《生物磁学》2011,(19):3678-3679,3712
目的:探讨总结高海拔地区肺结核的影像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5例西藏高原肺结核的影像特点,总结分析其征象及价值。结果:原发型肺结核3例(5%),影像表现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伴有淋巴结增大;侵润型结核31例(48%),影像表现成分混杂的致密影,可见钙化及卫星灶;血行播散型结核27例(42%),影像表现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影;纤维空洞肺结核4例(5%),影像表现空洞、纤维化、支气管播散三大特征。结论:高原地区肺结核以侵润型和血行播散型为主,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3.
陈玲玲  张德平 《生物磁学》2011,(14):2654-265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肺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肺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分别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10、20、40μM)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20μM)孵育,观测细胞生长状态变化。MTT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测定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5~40μM姜黄素处理12 h,其凋亡率呈浓度依赖,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抑制caspase-3并不能完全阻止细胞凋亡。Western-Blot结果显示,姜黄素处理组出现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与核转位,抑制caspase-3活性后未检测出AIF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其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释放AIF有关。  相似文献   
84.
章淬  穆心苇  施乾坤  赵谊  肖继来  宋晓春  洪亮 《生物磁学》2011,(24):4868-4869,4898
目的:通过早期判断并治疗心脏移植围术期可逆性肺动脉高压,降低移植手术后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方法:20例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术前放置肺动脉导管,测定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对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在肺动脉端泵入硝酸甘油、前列腺素E1以确定可逆性。并在术后早期抗排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肺动脉压力、强化氧疗和呼吸管理等综合措施。结果:20例病人中6例出现急性右心功能衰竭,其中4例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2例死亡。结论:术前早期判断并治疗可逆性肺动脉高压,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5.
张柽  吕志前 《生物磁学》2011,(18):3562-3564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装置、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大大下降。但肺损伤仍是CPB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肺损伤后气体交换障碍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管重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0例有吸烟史的男性鳞癌需要手术的患者按其肺功能结果分成二组,对照组:(肺功能正常组);COPD稳定期组:(肺功能异常组),每组15例,标本来自于癌旁的肺组织,肺血管重塑的形态学观察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行免疫组化来观察CTGF蛋白、PCNA蛋白在肺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结果:(1)COPD组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管壁的胶原厚度、肺动脉平滑肌中CTGF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GF与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管壁的胶原厚度及血管平滑肌中PCNA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0.68、0.86,P<0.05)。吸烟指数与管壁面积/管总面积及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99,P<0.01)。结论:单纯吸烟者即有血管重建,吸烟伴COPD者血管重建更加严重,CTGF在COPD患者肺血管中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可能参与了COPD血管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87.
循环纤维细胞(crculating fibrocytes CF)是一类骨髓来源的间质性细胞,可以同时表达造血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系的细胞标记。现有越来越多动物实验证据表明,CF的分化、转移功能在慢性炎症反应和胶原过度沉积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实验表明,对CF的计数可以作为纤维化类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物标记物,尤其在肺纤维化中更加明显。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肺部功能失调疾病,确诊后病人5年生存率低于30%。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肺部功能失调疾病,确诊后病人5年生存率低于30%。传统的免疫学疗法疗效很差。最近人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始祖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上来。随着对循环纤维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特发性纤维化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研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经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明确诊断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和肺功能特点,为诊断和治疗CVA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共收集142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而经临床诊断明确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例,将其按年龄分为5组,分别对不同年龄组在分布例数、症状特点、肺通气功能、激发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42例CVA患者中,<30岁组病例42例(29.6%),30~40岁组30例(21.1%),40~50岁组28例(19.7%),50~60岁组26例(18.3%),>60岁组16例(11.3%)。在症状方面,除均有慢性咳嗽(>3周)外,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组中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的病例比例逐渐增多。在肺通气功能方面,<30岁组的肺通气功能测定明显好于>60岁组。而另外3组之间组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各组与<30岁组及>60岁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以中青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临床表现及肺通气功能越来越接近典型支气管哮喘,由此推想,若有条件的医院能广泛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MPP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27例MPP患儿中,肺CT表现为胸腔积液17例,肺不张10例;24例治愈,1例胸膜肥厚粘连,2例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结论:对MPP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除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外,应联合应用头孢菌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0.
A hydrophobic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SP-C, has been implicated in surface-associated activities thought to facilitate the work of breathing. Model surfactant films composed of lipids and SP-C display a reversible transition from a monolayer to surface-associated multilayers upon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at the air/water (A/W) interface. The molecular-level mechanics of this process are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The current work use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o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to verify the formation of multilayers in a 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 dipalmitoylphosphatidylglycerol, cholesterol, and SP-C model system. Isotherms of SP-C-containing films are consistent with exclusion and essentially complete respreading during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respectively. Multilayer formation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absence of SP-C. Most notable are the results from IR reflection–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RAS) conducted at the A/W interface, where the posi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Amide I band of SP-C reveal that the predominantly helical structure changes its orientation in monolayers versus multilayers. IRRAS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helix tilt angle changed from approximately 80° in monolayers to a transmembrane orientation in multilayers. The results constitute the first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helix orientation in mixed monolayer/multilamellar domains at the A/W interface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SP-C-facilitated respreading of surfac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