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常见的心血管事件,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微小RNA(miRNA)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炎症、纤维化、细胞自噬及新生血管形成的表型机制发挥功能。本综述探讨了心肌梗死后miRNA上调及下调的分子机制,以及miRNA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2.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生存微环境恶化,近期可发生心肌细胞机械-电生理功能紊乱,远期可导致心力衰竭。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塑,但由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心脏功能难以完全恢复正常。近年来,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移植后细胞的存留和存活率普遍较低,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目前脂肪来源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现况及提高其疗效的途径和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3.
Background: There is controversy as to whether older adults with a BMI in the overweight range (25 to 29.9 kg/m2) are at increased health risk and whether they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lose weigh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older adults with a BMI in the overweight range are at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isk. Methods: Participants consisted of 4968 older (≥65 years) men and women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limited access dataset. Based on BMI (kg/m2), participants were grouped into normal‐weight (20 to 24.9 kg/m2), overweight (25 to 29.9 kg/m2), and obese (≥30 kg/m2) categories. Participants were followed for up to 9 years to determine if they developed 10 weight‐related health outcomes that are pertinent to older adults.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hazards ratio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sex, income, smok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weight group, the risk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sleep apnea, urinary incontinence, cancer, and osteoporosis were not different in the overweight group (p > 0.05). The risks for arthritis and physical disability were modestly increased in the overweight group (p < 0.05), whereas the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was increased by 78% in the overweight group (p < 0.01). After adjusting for all relevant covariates, all‐cause mortality risk was 11% lower in the overweight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A BMI in the overweight range was associated with some modest disease risks but a slightly lower overall mortality rat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BMI cut‐off point of 25 kg/m2 may be overly restrictive for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在结构化电子病历上实现计算机化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进一步评价该方法的试用结果,为辅助临床医生治疗决策、规范治疗行为,并借此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有效的手段。方法:选取最新的、具有权威性的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作为制定治疗决策方案及编写临床路径的依据;通过程序设计将临床路径编写入医学知识库系统,并将医学知识库系统与结构化电子病历进行无缝连接;将2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推行计算机化临床路径,在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以及医生对该系统的评价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普遍提高(p<0.05);该系统得到所有被调查医生的认可。结论:运用计算机化临床路径管理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在维持甚至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行为的满意度,增强医生对治疗指南的顺从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心肌梗死(AMI)经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灌注疗效。方法:采用99mTc-tetrofosmin(P53)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54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并追踪记录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SPECT显示无复流组22例,有复流组32例,两组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有复流组有增加趋势;另外,急诊PCI组的预后明显好于择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对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治疗疗效进行可靠的无创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6.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日至2021年3月2日于我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耳穴埋豆联合针刺治疗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渗透-误吸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评分、吞咽功能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及SR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3种食团P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3种食团P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 mL水、10 mL水P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比较两组患者5 mL布丁样食物P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患者吞咽障碍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针刺治疗方法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吞咽障碍治疗率,患者满意度提高,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7.
摘要 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三者联合对AMIDE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根据Killp分级法将不同心力衰竭将AMI患者分为II、III和IV级,并根据心肌梗死范围将AMI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心肌梗死组。比较不同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联合诊断AMI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2)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随Killp分级或心肌梗死范围升高而升高(P<0.05);(3)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CK-MB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P<0.05);(4)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在AMI患者含量升高,并且与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梗死范围有关,适用于AMI的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28.
摘要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能量代谢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分别为51例和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患者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脑能量代谢指标和血清NGF、NSE、MBP水平及相关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Lovett肌力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升高,空腹血糖、乳酸水平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GF水平升高,NSE、MBP水平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其血液流变学、脑能量代谢改善,有效调节血清NGF、NSE、MBP水平,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29.
摘要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及对血清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3)、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D62p、CD63、PA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D62p、CD63、PAF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血清CD62p、CD63、PAF的表达,改善血小板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又称神经球蛋白,是一种携氧球蛋白。有研究证明Ngb在脑缺血缺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氧具有高亲和力,有助于预防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本研究观察了AIS后血清Ngb水平的变化,并评估了Ngb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募集AI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在AIS患者起病后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和第14天)及对照组中分别检测血清Ngb水平,并比较AI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Ngb水平。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清Ngb水平与梗死体积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b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在脑梗死后72 h内和第14天时分别为105.7(88.3,123.1)μg/L和72.8(58.7,86.9)μg/L。对照组血清Ngb水平为58.2(35.0,81.6)μg/L。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在发病后72 h内及第14天均无显著差异(P>0.05)。AIS发病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232,P=0.038)。在各时间点,大体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Ngb水平与中小体积脑梗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Ngb水平对AIS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升高。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无显著差异。发病后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Ngb可能作为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