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抑郁对心率变异性(HRV)、内皮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出院当日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值将其分为抑郁组(评分值≥53分)41例、非抑郁组(评分值<53分)76例。对比两组患者HRV相关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 min内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内皮功能指标[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水平差异,记录两组随访期内MACE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出院当日,抑郁组患者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水平低于非抑郁组患者;频域指标中LF、LF/HF的水平高于非抑郁组,HF的水平低于非抑郁组(P<0.05),两组患者T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的FMD、NMD水平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抑郁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后合并抑郁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并最终增加MAC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及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0例行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手术通道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0)及(研究组,n=7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肾小球滤过率均有升高,研究组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以及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更有效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LDH患者230例,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记录LDH术后复发(PRLDH)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RLDH的影响因素。结果:230例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后,优69例,良117例,可34例,差10例,优良率为80.87%(186/230)。LDH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2%(12/230)。发生PRLDH的患者为29例,复发率为12.61%(29/230)。单因素分析显示,PRLDH与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髓核突出/脱出、病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体质量指数≥24kg/m2、糖尿病、髓核突出/脱出、病程≥6个月均是PRLDH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用于LDH的治疗,疗效稳定,可较好的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加快腰椎功能的恢复,但术后复发问题需得到重视,年龄≥60岁、吸烟、体质量指数≥24kg/m2、糖尿病、髓核突出/脱出、病程≥6个月均是PRLDH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冠脉支架置入术(PCI)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15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8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单支病变患者62例(单支组),双支病变患者81例(双支组),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57例(多支组)。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程度CHD患者斑块性质、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机将115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PCI手术支架置入率、达标率以及手术前后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PCI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共检出415块斑块,ACS组颈动脉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CIS组以等、高回声斑居多(P<0.05),ACS组管腔面积小于CIS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高于CIS组(P<0.05)。多支组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双支组以等回声斑居多,单支组以高回声斑居多(P<0.05)。管腔面积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观察组支架置入率、达标率、术后管腔面积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IVUS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相较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基于冠状动脉IVUS指导PCI手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将其按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替罗非班治疗)和研究组60例(心悦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45/60)、90.00%(54/60),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胸痛、胸闷,恶心呕吐,大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悸、气短,乏力,晕厥,大小便失禁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DD为(49.38±6.73)mm,LVESD为(38.14±4.35)mm,低于对照组的(55.27±5.24)mm、(43.73±5.24)mm,LVEF为(57.09±4.34)%,高于对照组的(52.63±5.33)%(P<0.05)。研究组治疗后CK-MB为(13.46±2.34)ng/mL、cTnI为(0.29±0.08)μg/L、BNP为(363.44±29.66)pg/mL,低于对照组的(24.75±2.63)ng/mL、(0.41±0.12)μg/L、(548.12±57.61)pg/mL(P<0.05)。对照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5/60)、11.67%(7/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研究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0%(3/60)、16.67%(10/60),研究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悦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可保护行PCI术的AMI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安全可靠,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PCI术的AMI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急诊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满意度、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心血管发生事件发生率为2.00%(2/100),低于对照组的17.00%(17/100)(P<0.05)。结论:行PPCI术的AMI患者给予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救治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探讨腕踝针与耳穴压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院接受PCNL干预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行腕踝针治疗,B组行耳穴压豆治疗,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镇痛药物应用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1 h、12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和72 h均未使用曲马多,A组术后12 h、24 h、48 h曲马多应用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晕与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PSQI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PSQI总积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耳穴压豆,腕踝针在缓解PCNL术后病人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与镇痛药物应用率方面更具优势。虽然腕踝针对PCNL术后病人睡眠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在临床镇痛中更具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Caspase-3,9水平变化的观察,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aspase-3,9水平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组(PCI组)30例和单纯造影组(CAG组)29例,在术前0.5h,术后3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分别测定血清Caspase-3,9水平。结果:CAG组术前与术后的血清Caspase-3,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术后3h、6h的Caspase-3水平较术前0.5h均有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48h的Caspase-9水平与术后3h、6h相比均有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重新恢复血供,血清中Caspase-3,9水平在PCI术后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提示再灌注后可出现细胞的凋亡程度加重,血清中Caspase-3,9的水平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程度的评估指标并可作为诊断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再灌注损伤的一个指标。PCI术可有效改善心肌血供,减少因术前缺血缺氧造成的细胞凋亡,但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可进一步加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
We present a case of iatrogenic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prompt bail-out stenting, and provide a brief discussion on its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cluding our own single-centre experience, for this potentially catastrophic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浆脑钠肽(BNP)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因ACS在我院行PCI的患者,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入院常规检验BNP,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MACE(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再发心绞痛、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靶血管血运重建、再次入院复合终点)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69例≥60岁患者,失访7例(2.6%),118例<60岁患者,失访3例(2.5%),。262例≥60岁患者的年龄与BNP水平显著正相关(r=0.368,P<0.01),而115例<60岁患者无显著相关性(r=-0.014,P>0.05)。年龄≥60岁患者BNP水平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年龄≥60岁患者MACE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可独立预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MACE(≥60岁OR=4.369 P<0.01;<60岁OR=7.773 P<0.01)发生率。两组患者BNP水平对MACE预测的ROC曲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患者BNP水平及MACE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年龄并不影响BNP对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