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9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360篇 |
专业分类
15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he shrimp Penaeus chinensis at moult stage Do were subjected to one of the three following treatments: bilateral eyestalk ablation, amputation of the fifth pair of pereiopods, and both of the above treatments. Two consecutive ecdyses after treatments were followed. Intact animals served as control. Precocious moulting was exhibited in all treated groups. Eyestalk ablation shortened the time to the first ecdysis more than does limb amputation. Additive effect was found in shrimps receiving both treatments. The dura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ecdyses in treated shrimps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intact animals, but the durations in the three treated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Regenerates of limbs appeared after the second ecdysis following limb amputation. Further, change of body colour from black and green to red and white was observed in shrimps with eyestalk ablation. 相似文献
42.
滇东南马关古林箐热带雨林望天树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东南部马关县古林箐的望天树群落以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为乔木层优势种,无患子科植物番龙眼为亚优势种,外貌以常绿大、中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林内板根和茎花现象普遍,层间木质藤本和维管附生植物丰富,属于一种热带季节性雨林群落类型。在植物区系组成上,该群落以樟科、番荔枝科、楝科、大戟科、桑科、无患子科、橄榄科、柿树科等为主要组成科,在重要值统计上,以大戟科、无患子科、柿树科、龙脑香科、番荔枝科、樟科、楝科、橄榄科、桑科等为较优势的科,与东南亚热带雨林很接近,故为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北缘类型。 相似文献
43.
太白红杉顶芽与分枝格局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野外调查发现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枝条顶芽死亡比例较高 ,顶芽死亡对分枝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可形成 3种分枝类型 : 型、 型和 型。对 3种分枝类型枝条的芽数量、计盒维数以及植冠不同部位的分枝类型比例、顶芽死亡比例、主侧枝平均枝长和主侧枝总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芽数量 : 型 (115 .3) < 型 (15 4 .8) < 型 (2 0 9.9) ;计盒维数 : 型(1.30 5 ) < 型 (1.4 0 0 ) < 型 (1.5 37) ;顶芽死亡比例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提高 ,而冠层东南西北 4个方向的顶芽死亡比例无显著差异 ;主侧枝平均枝长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加 ,而主侧枝总数量则逐渐降低 ;由于风、光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 ,冠层4个方向间的主侧枝平均枝长和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 型分枝使植冠半径扩大 , 型分枝快速扩展植冠的横向空间 , 型分枝在扩展空间的基础上并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占据。研究表明太白红杉枝条中一定比例的顶芽死亡增加了分枝形态的多样性 ,表现出顶芽和分枝格局的环境适应性 ,有利于提高树冠的空间占据能力 相似文献
44.
太白红杉生殖年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太白红杉的平均生殖年龄、最高生殖年龄和最小生殖年龄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白红杉的平均生殖年龄为78.59a,最小生殖年龄为26a,最大生殖年龄为208a;其中南坡太白山最小生殖年龄26a、最高生殖年龄153a、平均生殖年龄72.97a;北坡最小生殖年龄29a、最高生殖年龄208a、平均生殖年龄92a。海拔和年降水与平均生殖年龄呈正相关,坡度与最高生殖年龄呈正相关,最高生殖年龄与最小生殖年龄呈正相关,表明提早生殖会减少太白红杉的生殖寿命。 相似文献
45.
太白红杉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定量研究了太白红杉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拔与物种丰富度和种间相遇机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表现为"中间高度膨胀"的规律,即中等海拔高度上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多样性较低。(2)岩石裸露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的负相关。(3)土壤含水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种间相遇机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4)环境因子与物种多样性逐步回归结果是:海拔和岩石裸露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密切,其回归方程为:S=90.62-0.02E-14.14B(r=0.769,P<0.05)。 相似文献
46.
太白红杉种群邻体范围与邻体竞争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径级基株所受的邻体竞争强度 平均竞争强度和总竞争强度 与影响范围的关系 ,结果发现 : 1 邻体的平均竞争强度随影响范围的增加而降低 ,在一定的范围内下降较快 ,而超出该范围后下降的幅度变小 ,可以此为依据来确定邻体范围 ; 2 不同径级的基株 ,邻体范围有一定的差异 ; 3 邻体总的竞争强度和影响范围的关系服从对数函数关系 CI=Aln C+B .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邻体范围 ,提出了确定邻体范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7.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叶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生态气候学方法推断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指标,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分布于秦岭太白山地区海拔3000-3400m的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叶特征进行了生态解剖学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生态因子。观察指标包括叶形态指标(叶片总厚度、每束叶中的叶数和叶长宽比)、叶解剖学特征(叶表皮角质膜厚度、上、下表皮厚度,近上、下表皮叶肉厚度,内皮层厚度,管胞直径,叶传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及其与叶片总厚度之比)。结果表明:(1)水热综合因子是影响太白叶长宽比和叶表皮角质膜厚度的主导因子,随着水热综合因子的增大,叶长宽比呈增加趋势,而角质膜厚度则逐渐变薄。(2)年降水量是影响其它形态解剖学指标的主导因子,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每束叶中的叶数、叶厚度、管胞直径、叶传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内皮层厚度、传输组织和维管束厚度及其与叶总厚度之比呈减少和变薄的趋势,而上、下表皮厚度则逐渐增加。(3)近上、下表皮叶肉厚度与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可能属于比较保守的性状。 相似文献
48.
为探明铜离子(Cu2+)对两栖动物肝脏线粒体中三羧酸(Tricarboxyl acid, TCA)循环及自由基代谢的毒理作用,采用静水暴露实验,研究了Cu2+不同浓度和不同暴露时间对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肝脏线粒体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m)活性、-酮戊二酸脱氢酶(-KGDH)活性、抗超氧阴离子(anti-O2)活性、过氧化氢(H2O2)含量、抑制羟自由基(inhabit-OH)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影响。暴露实验共设置6个Cu2+浓度组(0.0、2.0、4.0、6.0、8.0和10.0 mg/L),分5个暴露时间(0、24h、48h、72h和96h)取材,对每个浓度的不同暴露时间分别取6个样本,测定TCA循环及自由基代谢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TCA循环中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时间和浓度因素对ICDHm活性影响无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暴露时间的延长对ICDHm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Cu2+浓度的增加ICDHm活性逐渐减小;而时间和浓度因素对-KGDH活性影响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暴露处理后-KGDH活性下降,分别在24h和96h的4.0、6.0 mg/L时活性最低。在自由基代谢中,时间和浓度因素对抗O2活性、H2O2含量影响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而对抑制OH活性、NO含量、NOS活性的影响无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不同时间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抗O2活性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实验处理后H2O2含量升高,在24h的6.0 mg/L时含量最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Cu2+浓度的增加抑制OH活性均逐渐降低;而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并趋近0浓度组,且都在6.0 mg/L时达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急性Cu2+暴露对虎纹蛙肝脏线粒体中TCA循环及自由基代谢有显著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9.
野生珍稀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等离子光谱仪对华中地区珍稀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根茎的化学成分薯蓣皂甙元、黄酮、19种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薯蓣皂甙元含量为0.62%,黄酮含量为0.0628%,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33%,微量元素中钙为0.77%,镁为0.20%,钾为0.98%,铁为0.20%,锌为44.8mg/kg,磷为746mg/kg。 相似文献
50.
The incorporation of [14C]-acetate, [14C]-mevalonate and [14C]-desmosterol into cholesterol in the muscle mitochondria of the brown shrimpPenaeus aztecus (Ives) is more as compared to that in hepatopancreas. [14C]-Desmosterol is more efficiently incorporated into cholesterol in comparison with [14C]-acetate. The muscle mitochondria from males incorporated more [14C]-mevalonate into cholesterol than those from females, while the converse is true in the hepatopancreatic mitochondri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