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60篇
  151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菜蚜二项式抽样设计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青菜上桃蚜(Myzus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erysimi)及其混合种群的田间近100组调查数据,利用每样方(株)虫口不超过数阈值T(分别为0、1、5、10、20、30、40)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T)与种群密度(m,头·株-1)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m)=a+bln[-ln(PT)]而设计的二项式抽样.通过对三者不同数阈值(T)的回归决定系数(r2)、种群密度的回归估计方差(Var(m))、抽样精度(以d表示)和实际应用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当桃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10时,其理想的T值为30;当萝卜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而它们的混合种群未得到其理想的T值.数阈值T为30和10可分别用于桃蚜和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而传统的二项式抽样即0~1抽样由于应用于小白菜上菜蚜的抽样设计时产生很大的误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32.
羊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对羊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的研究表明,在生殖生长过程中,种群用于根茎和营养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占有绝对优势比例,而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量生殖分配比例较小,在10%以下。在羊草种群构件生物量生殖分配中,根茎和营养枝的叶占有较大比例(20%~40%),而用于有性繁殖体种子生产的比例很小,在1.5%以下。对有性繁殖的小比例投资是导致羊草种群有性繁殖体种子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无性系和有性生殖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比较研究了东北草原不同生境条件下4个羊草种群无性系和有性生殖数量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各种群所处立地的资源差异(特别是土壤水分),导致各种群在无性系(包括营养枝和根茎芽密度)和有性生殖(生殖枝密度、生殖枝分化率、生殖贡献)等数量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尤其在低平原种群与沙丘种群之间最为显著.与沙丘种群相比,低平原种群营养枝平均密度高50%;根茎芽平均密度高30%以上;生殖枝密度平均值高200%以上.  相似文献   
34.
四种沙埋深度对羊草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红媛  梁正伟  闫超  陈渊  黄立华 《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03-2007
模拟羊草种子自然埋藏深度状况,设计了0、1、2和3cm共4种沙埋深度实验,研究了其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对沙埋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出苗率随埋深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cm时出苗率最高为89.3%,1和2cm时分别为81.5%和78.5%,3cm时最低(73.5%),与前三者具有显著差异。埋深对地上株高生长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后25d,0~2cm处理的羊草幼苗地上株高均高于3cm处理;播种后36d,4种处理的地上株高没有显著差异。此外,随着埋深的增加,羊草幼苗的根长、根数、根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数呈下降趋势,绝对株高则呈上升趋势。表明1~2cm沙埋深度更适宜于羊草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而0或3cm埋深不利于其出苗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5.
采用正交实验检测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细胞悬浮培养中水杨酸、D-果糖、甘露醇和硫酸镧对细胞生长和紫杉醇(taxol)积累的影响。添加10g/LD-果糖,可使细胞的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添加60g/L甘露醇使细胞的鲜重和干重明显减少;1mg/L水杨酸仅使细胞鲜重增加,对干重影响不明显;硫酸镧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单独添加这4种物质,紫杉醇含量均下降,同时添加  相似文献   
36.
中华芦荟组培苗与正常苗某些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继红 《植物学通报》2001,18(5):623-626
对中华芦荟(Aloe vera L.var.chinensis) 组培苗与正常苗的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电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芦荟组培苗与正常苗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证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是中华芦荟快繁的一条有效途径,可用组培苗来代替正常的扦插苗。  相似文献   
37.
唐嘉玉  李敏敏 《动物学报》1996,42(3):225-230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中华双腔吸虫的精子发生,并与其它复殖吸虫进行比较,提出了复殖吸虫精子发生的一般过程,结果显示它与大多数复殖吸虫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相似,原始的精原细胞经过次有丝分裂,两次减数分裂成为精细胞,它经过分化,形态变化后成为成熟精子,精子形成共分为六个阶段。其中形成共分为六个阶段,其中有以下首次报道的特征,(1)中央胞持区的生长速度在开始时比鞭毛裂快;(2)在鞭毛与中央胞质区融合前,线  相似文献   
38.
物种多样性格局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科学前沿领域热点问题.本文以松嫩平原破碎化羊草草甸退化演替系列(6种植物群落、144个斑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了其α、β和γ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羊草草甸退化演替系列中共发现87种植物,但没有一种能分布于所有斑块;羊草+鸡儿肠群落或羊草群落的α、β和γ多样性较高,多稀有种和特有种;碱地肤群落最低,少稀有种,无特有种;γ多样性与α多样性显著正相关,但与β多样性无相关性.各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与单个斑块面积呈显著幂函数关系,β多样性(相似性指数Sjk)仅羊草+鸡儿肠群落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斑块平均面积和总面积与α、γ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β多样性无相关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高,稀有种和特有种就越多,物种在局域斑块上灭绝的可能性越大;β多样性在物种多样性格局中的重要性与生境破碎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9.
以1/4园试营养液为对照,以腐熟发酵的农业秸秆(苋菜和番茄植株残体)浸提液模拟富含N、P的水体进行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漂浮栽培,对茎叶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及叶片的VC、可溶性蛋白质、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可溶性糖总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4 d的栽培周期内,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和对照组茎叶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从第10天开始,处理组茎叶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栽培初期叶片VC含量均最高且处理组叶片V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从第10天开始,叶片VC含量降低,但处理组叶片VC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处理组与对照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波动的变化趋势,但总体差异不显著。处理组叶片蔗糖含量总体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仅在第2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叶片的果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第24天为对照组的1.81倍,差异显著。叶片葡萄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总含量则呈波动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叶片葡萄糖含量和可溶性糖总含量总体上高于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用秸秆浸提液漂浮栽培,虽然不结球白菜的生长量(即产量)有所减少,但相关的品质指标变化不大,对果糖合成和积累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此种秸秆浸提液可用于栽培商品不结球白菜。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