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用鳞片和耳石鉴定鲫年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两观测者独立观测了分别采自洪湖的175尾和洞庭湖的168尾鲫样本的鲜片和耳石,结果显示鳞片适于鉴定年龄组成简单、生长较快的洞庭湖鲫种群的年龄,两观测者年轮读数的总吻合率可达90.5%,与耳石上年轮读数的吻合率也可高达91.7%;但用鳞片鉴定年龄结构复杂、生长缓慢的洪湖鲫种群年龄,两观测者总吻合率只有50.9%,各龄组吻合率随年龄上升而迅速下降。与耳石上年轮读数总吻合率也仅为56.6A%,存在比耳石低估高龄个体年龄的问题,用耳石鉴定鲫年龄具有易于识别、精确度高的优点,用之鉴定洪湖和洞庭湖鲫种群年龄,两观测者年轮读数的总吻合率都很高,分别为92.7%和97.0%,且随年龄上升,依然可保持较高的精确度,对洪湖鲫种群应用耳石为宜。  相似文献   
182.
183.
鱼类三种致病菌的粗脂多糖对异育银鲫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温酚法从柱状嗜纤维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鳗弧菌中提取的粗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异育银鲫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鱼类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异育银鲫免疫原性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异育银鲫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受免鱼的A.hydrophila活菌攻毒均产生了较强的免疫保护力,说明在每种供试菌的粗LPS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3种致病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84.
王希朝  段恩奎 《动物学报》2005,51(6):1067-1072
除了马属动物外,种间妊娠的胚胎总在妊娠的一定时期流产。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结构和解剖学差别的研究上,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却少有报道。为了从信号分子角度阐明种间妊娠维持失败的可能原因,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和明胶酶谱法比较了科间和同种妊娠部位整合素αvβ3、FAK、p-ERK、IGFⅡ、IGFBP-1、Shc、PTEN和MMP-2、-9表达的差异。科间妊娠是将金色中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的胚胎移植入假孕小鼠(Mus musculus)子宫并取妊娠D4、D8、D12的子宫为实验材料,相应时间同种小鼠胚胎移植小鼠妊娠后的子宫和假孕小鼠子宫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D8时,科间妊娠孕体integrinαvβ3、IGF-Ⅱ、IGFBP-1、PTEN、Shc、FAK的表达强度均与正常同种妊娠有差异。而妊娠D8时同种、科间妊娠子宫p-ERK的表达部位与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明胶酶谱显示,科间妊娠时MMP-2,-9的分泌模式与同种妊娠明显不同。这些结果表明,上述信号通路分子的差异表达有可能是造成科间妊娠时母胎界面异常的组织学表现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5.
鲢、鳙、银鲫和团头鲂肠道G细胞定位与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用胃泌素抗血清对鲢、鳙、银鲫和团头鲂4种无胃养殖鱼肠道G细胞进行检查,结果4种鱼的肠粘膜中均有G细胞存在。G细胞集中分布在前历前段,主要位于肠褶的顶部和中部,在肠上皮和杯状细胞之间穿插,它们的形态多样。本文对4种鱼肠道G细胞的分布特点与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无胃硬骨鱼类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4种鱼肠道G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6.
喹乙醇在鱼体内蓄积及其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含 35 0mg/kg和 4 0 0mg/kg喹乙醇的饲料经 99d分别连续投喂鲤和银鲫 ,以测定喹乙醇在鲤和银鲫体内的蓄积及其对鲤、银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银鲫单养还是鲤鲫混养 ,无论是鲤还是银鲫 ,试验组喹乙醇在肝脏组织中蓄积量最高 ,99d单养银鲫组可达 10 0 5 7± 0 0 15 (3)mg/kg ,鲤鲫混养组银鲫、鲤分别达 10 10 7± 0 2 2 6 (3)mg/kg,9 883± 0 0 32 (3)mg/kg ,肾脏次之 ,99d单养鲫鱼组的银鲫 ,鲤鲫混养组的银鲫、鲤分别为 7 4 94± 0 0 6 4 (3)mg/kg,7 777± 0 138(3)mg/kg和 7 6 0 8± 0 0 86 (3)mg/kg ,肌肉中较低 ,分别为 0 1170± 0 0 0 3(3)mg/kg ,0 16 0± 0 0 0 3(3)mg/kg,0 4 86± 0 0 0 6 (3)mg/kg;经检验三种组织器官中的蓄积量差异显著 (P <0 0 5 )。由于喹乙醇在鱼体内的蓄积 ,虽鲤鲫混养组的银鲫、鲤的相对增重率达到 10 2 7%和 110 7% ,但是它们的抗应激反应率明显下降 ,而且随喹乙醇摄入量的增加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当给予一定程度的应激刺激后 ,单养鲫鱼组的银鲫应激反应率由 5 8d的4 4 8%上升到 99d的 6 4 3% ,鲤鲫混养组的银鲫和鲤分别由 5 8d的 6 6 7%和 4 6 2 %分别上升到 99d的 88 3%和76 9% ,无论是 5 8d还是 99d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  相似文献   
187.
鲫鱼酸性磷酸酶酶学特性及不同效应物对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NaAc-HAc缓冲液(pH5.0)抽提,正丁醇处理,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3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150凝胶过滤纯化,从鲫鱼内脏中分离纯化出电泳纯的酸性磷酸酶。该酶提纯倍数为30.82,比活力195.06U/mg。研究表明,该酶催化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水解反应,最适pH4.8,pH小于4和大于7时不稳定;最适温度45℃,温度高于50℃不稳定;米氏常数为0.23mmol/L,利用SDS-PAGE测定酶亚基分子量为33.3kD。化学修饰剂SUAN、PMSF、DTT、NBS对该酶活力影响不大,BrAc和IAc有明显抑制作用。金属离子对该酶催化活力有不同影响,Na+、K+、Ni2+、Co2+影响不显著,Mg2+、Ca2+、Ba2+、Mn2+有激活作用,Ag+、Cu2+、Pb2+、Cd2+有抑制作用,其中Mg2+、Ca2+、Pb2+、Cd2+对鲫鱼酸性磷酸酶荧光光谱的影响表明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与酶构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8.
真鲷自然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采用RAPD技术对真鲷野生群体及人工繁殖群体各23个个体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实验选取OPK组16个10 bp随机引物用于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中分别获得131和123条扩增片段,两群体的多态片段比例分别为62.60%和54.47%,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4786和0.3633,可见真鲷野生群体及人工繁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选择育种和遗传改良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人工繁殖群体的多态片段比例和平均杂合度都低于野生群体,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保护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遗传多样性水平的降低,确保真鲷增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9.
异育银鲫肠道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一株具有致病力的温和气单胞菌作为筛选宿主菌,从异育银鲫肠道中分离到一株蛭弧菌,暂命名为BDF-H16。通过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蛭弧菌BDF-H16进行形态观察,并研究了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蛭弧菌BDF-H16为革兰氏阴性菌,杆形或弧杆形,端生一根鞭毛,菌体大小多为0.2μm~0.5μm×0.8μm~1.2μm;蛭弧菌BDF-H16对实验所选用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裂解作用;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最佳生长条件为宿主菌浓度6.75×10~9cfu/mL、pH7.0~7.5、温度28℃;在NaCl含量0.85%~5.00%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0.
鲫鱼Dnmt1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克隆了编码鲫鱼Dnmt1蛋白的cDNA序列,并对Dnmt1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和表达丰度差异进行了分析。该cDNA全长4912bp,编码1503个氨基酸。鲫鱼Dnmt1蛋白与其他物种Dnmt1蛋白的同源性分析表明,N端调节区的保守性较低,但C端的催化区是高度保守的。整胚原位杂交显示,Dnmt1 mRNA在胚胎发育早期是广泛分布的,随着胚胎的发育,Dnmt1 mRNA在眼睛、脑部和已成熟体节的信号较强烈,显示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鲫鱼胚胎发育早期有丰富的母源Dnmt1 mRNA存在,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其丰度逐渐降低,在胚胎发育至2d后,Dnmt1 mRNA丰度又升到较高水平。RT-PCR检测表明在肝、心、脾、肾、脑、肌肉、视网膜等成体组织中都有Dnmt1的表达,但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细胞分裂增殖旺盛的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较高。上述结果提示鲫鱼Dnmt1可能参与了胚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重编程,甲基化表观遗传学式样的确立和合子核基因正确时空表达模式形成的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